从四任县令修一志说起

2024-12-31 00:00:00周二中
清风 2024年9期
关键词:县志县令知县

笔者为安徽桐城人,桐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件“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事、好事,更是雅事。至今读来仍让人心有所动。

清代道光之前,桐城有一百五十多年没有进行过修志。道光甲申年(1824 ),这是广西临桂人廖大闻任桐城县知县的第四年,上面统一要求各地修志。廖大闻不敢怠慢,于是召集桐城县内的文化人开始了这项工作。不料此事刚刚开展,廖大闻就被调走了。人走事不能停,继任县令的是当时奉天丰宁人谢时和,他没有推倒重来,更没有置之不理,而是接着前任的思路往下干。然而时间不长,知县谢时和又被调离。接任的是贵州广顺人金鼎寿,他还是跟前任一样,“踵其事为之”。又忙活了八个月,终于成稿。但没来得及刊刻,金鼎寿就被调到湖南湘潭去了。

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最后县志的出版工作由当时的桐城县知县尹作翰(湖南湘潭人、嘉庆辛末进士)完成。但尹作翰没有贪功,他认为县志最初是由廖大闻发起编修的,是在他立的框架下进行的,那么县志的序言得由廖大闻来作。廖大闻欣然为之,在序言中就说到了这件事。他感慨万端,说:“夫一邑志也,阅四令而后成之,且其中几不成者屡矣,卒乃成之。”字里行间流露出喜悦庆幸之情。

我们常说领导干部要一任接着一任干,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里面原因有很多种,有本人的因素,也有自己之外的其他情况。就干部本人而言,因为每个人为政的理念、风格、习惯等都不一样,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上一届感兴趣的事情,这一任未必提得起精神。这种情况偶有发生。还有些干部则认为,如果不提出点新思路新方法来,似乎在别人眼里就是没有水平没有策略的表现,于是总要想方设法走新路。当然,更有甚者私心作祟,认为只有自己提出来的思路、干出来的成绩,才是自己的功劳,其他人的,哪怕再大的事也不算什么。这样一来,想一棒接着一棒跑就难了。

我们要真正发扬实干作风,一张蓝图绘到底,认定一个目标,一代代人接续干,这样才可能出成绩,老百姓才会得实惠。这需要我们各地在领导方法、用人机制、考核制度等方面做大量工作。

第一,一个地方的发展,地方上最清楚,上级部门其实不用过多地给予大而无当的“指导”,更不能将这种大而无当的“指导意见”当成秋后的考核目标。若这样,地方上只会跟着上面的指挥棒走,那就会乱了套。第二,决策要民主化,科学化,这样才能做到持久化。如果贸然决策,没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要说下一任不买账,政策时间一长,就连自己都未必能坚持下去。这样决策,想不朝令夕改都难。第三,对干部的任用、考核等要科学化。干部任期要相对稳定,这样也可最大限度地让干部在地方上做点事,出点成绩。一些地方是为了培养干部而培养干部,并不是真正地让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得到锻炼,有了实绩才提拔。如果觉得自己没有做出实绩与自己得到提拔之间没有多少关联的话,这些干部就不想埋头去苦干。这样的人到了地方也只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为他知道,自己到时就会走。

四任县令修一志,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点赞。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对干部而言,不管什么事,也不管有多难,只要我们坚持一个目标,不放弃,一直往前走,就一定会成功。政声人去后,“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此之谓也。

猜你喜欢
县志县令知县
县令判案
幼儿100(2021年13期)2021-05-27 02:26:06
县志里的乡贤
飞天(2020年8期)2020-08-14 10:07:31
不曾杀陈佗
没头脑
幸福·悦读(2016年9期)2016-11-08 17:20:16
青石碑
青石碑
民间文学(2016年5期)2016-05-14 16:07:49
刘禹锡从容待逆境
县志
方圆(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挺身为民的何县令
学习月刊(2015年9期)2015-07-09 05:33:50
2013年山西省市县志编纂工作成绩喜人
史志学刊(2014年3期)2014-03-27 05: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