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

2024-12-31 00:00:00刘惠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20期
关键词:新闻编辑融媒体创新意识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传统新闻编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传播方式日益多样化,传播速度不断加快,这使得新闻编辑需要在信息爆炸的环境中脱颖而出。传统的编辑方法和内容已难以满足现代受众的需求。因此,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这种新环境下,通过提升创新意识、系统培训、方法和内容创新以及应用叠加思维与换位思维等策略,提高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编辑;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TN92"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20.018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融媒体时代应运而生,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界限逐渐模糊,形成了一个多渠道、多平台、多形式的信息传播格局。在这一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速度的加快,使得新闻编辑必须快速响应,提供高质量的内容;另一方面,受众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编辑人员具备更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然而,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和理念难以满足融媒体时代的需求。因此,研究如何在融媒体环境下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探索适应新形势的编辑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提出了提升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策略,以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推动新闻编辑的全面发展。

1. 融媒体背景对新闻编辑工作造成的影响

1.1 信息传播形态多样化

融媒体是一种多种媒体混合的形式,媒体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从而准确定位,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传统的媒体环境中,信息传播以电视、广播与报纸为主要渠道,而采编团队的新闻采集与编辑方式较为单调,信息的广泛扩散程度和速度都受到一种独占传播模式的制约,它不能有效地适应接收者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在融合多种媒体形态的背景下,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能够依循灵活多变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广泛散布,信息发布和传播的渠道不仅限于传统的电视、广播与报纸,还包括如社交网络、移动应用、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借助于多角度的传播网络,新闻资讯得以迅速而广泛地散布,触及更广泛的人群,多元化的信息扩散方式,在提升信息抵达效率的同时,亦提升了接收者的参与度和互动频率。新闻工作者在撰写和编辑新闻稿件过程中,需针对各种传播渠道的特点进行适配与革新,融合多种传播媒介,打造全方位宣传架构,涉及在传统媒体之上,积极开拓新型媒体途径,全方位利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表现形式,使信息传播更加丰富和立体。同时,新闻编辑还需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工具,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在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形态的多样化不仅是媒体发展的趋势,更是新闻编辑工作的必然要求[1]。通过这种方式,媒体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传播环境,满足受众的多元需求。

1.2 传播速度加快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递摒弃了传统媒体如印刷、制作、运输、发行等繁琐过程,实现了与受众之间的即时互动。通过网络平台,信息可以实现快捷的更新与调整,从而极大提升其传播的现实有效性。新闻信息在融合了多种媒体平台后,其传播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外,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崛起,极大促进了信息的高速流通和便捷的人际互动,在新闻事件发生时刻,亲历者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迅速地传播信息。这一模式确保了信息的即时性,并扭转了以往仅有新闻采编人员才能够发声的局面。现在,普通公众也能够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这一变化对新闻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编辑必须能够快速响应,不仅要及时捕捉和处理信息,还需要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把关。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编辑技能,还需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能够迅速使用各种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和传播。编辑人员需要快速判断信息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优先处理突发新闻,确保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更新。此外,他们还需要能够应对网络传播带来的各种挑战,如谣言传播、信息过载等,确保信息的真实和可靠。融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对新闻编辑工作形成了深远影响。新闻编辑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传播环境,满足受众对及时、准确信息的需求[2]。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新闻编辑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在信息传播中的关键作用。

2. 融媒体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

2.1 提升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在融媒体环境下,提升新闻编辑的工作效率与创新能力,成为了一项关键的任务。新闻编辑需培养创新思维,善用融媒体平台,积极互动了解受众需求,进而提供多样化的新闻报道,提高传播质量,新闻工作者利用互联网上流行的词汇、图像以及实时评论功能,为报道增色添彩,提高其趣味性与互动性,此举不仅让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同时也缩小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新闻工作者需在报道方式上进行持续性革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传播需求,以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主播说联播》为例,观察其如何借助短视频和直播技术,对新闻进行评述,节目创新性地穿插了“喷饭”“我太难了”等网络流行语,为新闻的传播手段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该创新模式颠覆了新闻评论的固有形式,为其注入了极大乐趣,因此广受观众青睐,并有效提升了阅读和观看量。为了实现创新,新闻编辑还需掌握和利用各种新兴技术。例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受众的兴趣和行为,制定个性化的新闻传播策略;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提供更加沉浸式的新闻体验;运用数据新闻,呈现更加直观和深入的新闻报道。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新闻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还增强了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感[3]。新闻编辑要保持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态度,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媒体发展趋势和技术应用。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编辑人员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融媒体环境下的各种挑战,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2.2 对编辑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

为了在融媒体环境下提升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定期组织专业的培训和研讨会至关重要。在当前融媒体环境下,针对新闻编辑领域的各类交流活动,可对新闻编辑的方向、形式、内容等关键要素进行深度探讨和学习,编辑团队通过集体讨论,识别出新闻编辑流程中的缺陷,并据此制订了具体的优化建议,新闻编辑人员应当主动探索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动向,深度利用各种新型理念与模式,以充分发挥新闻编辑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多元效能。在培训过程中,应着重阐释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实际运用中的关键角色,借助这些技术,编辑人员能实时追踪并把握目标受众的兴趣与需求,进而对信息进行有效筛选和分类处理,编辑人员根据受众对新闻的个性化需求,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个性和不同兴趣爱好群体的需求[4]。例如,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分享最新的媒体发展趋势和创新案例,帮助编辑人员开拓视野,掌握更多的创新方法和技巧。同时,可以组织实战演练和案例分析,让编辑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提高他们应对各种新闻场景的能力。编辑人员应学习如何运用新兴技术,如数据新闻、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以提供更生动和沉浸的新闻体验。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升新闻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还能增强受众的互动感和参与感。通过不断地培训和教育,新闻编辑可以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保持对行业动态的敏锐洞察力。这样,他们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融媒体环境下的快速变化,还能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新,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定期的培训和研讨会是提升新闻编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推动新闻事业的持续发展。

2.3 对新闻编辑的方法进行创新

在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方法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时代进步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编辑工作者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对于编辑这一职业而言,挖掘个人潜能、剖析并应对工作挑战,是通往成为一名具有高素养、精湛技能专业人士的唯一路径,编辑工作者应保持主动求知的心态,持续汲取新知,优化自身的知识架构,这样才能适应媒介环境的迅速变迁。其次,在新闻编辑环节中,需将尖端技术融入各项流程之中,新闻内容的采集与编辑,均应恰当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而增强新闻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例如,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技术,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偏好,进而制作更有针对性的新闻内容;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新闻的编辑效率和精准度;使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图文并茂、视频丰富的新闻报道,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对编辑工作进行创新的过程中,新闻编辑人员还需确保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不论创新手段如何多样,都不能忽略新闻媒体的责任,必须严格把关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传播虚假信息。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创新都不能以牺牲真实性为代价。此外,新闻编辑方法的创新还应包括对新闻传播渠道的多样化运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移动应用和直播等新兴传播方式,新闻信息可以更快速、更广泛地传递给受众,并增强新闻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利用这些创新手段,新闻媒体能够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提升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2.4 创新编辑内容

新闻编辑不仅负责对新闻事件的详细分析和展示,而且这一过程是新闻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网络化媒介环境中,新闻编辑者需迅速适应,深入探究现代人的新闻需求,以受众熟悉的语言和方式编排信息,以唤起受众的共情,提升他们对新闻编辑工作的认同。此外,受众的新闻偏好被收集并归类后,新闻内容根据这些层次进行精细加工;借助新闻信息资源数据库,汇聚并优化符合受众喜好的新闻资讯,从中提炼出既新颖又时效的新闻素材。在现代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新闻接收者对信息的选择更加偏向于新闻的简洁程度和价值含量以及传播媒介的多样性,新闻编辑需在内容编辑方式、发布平台及手段上开展创新活动,以确保其工作位于时代进步的前端[5]。例如,可以将新闻内容与社交媒体结合,通过短视频、直播、互动问答等方式增强新闻的传播效果。此外,新闻编辑内容不仅要体现知识性和资讯性的特点,还要考虑现代受众获取新闻的平台和渠道。通过多平台、多形式的新闻传播,新闻编辑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新闻编辑者应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了解受众的兴趣和偏好,针对性地制作新闻内容。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精确捕捉受众的新闻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新闻服务。同时,编辑者要关注热点话题和社会焦点,及时更新和调整新闻内容,以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吸引力。此外,新闻编辑内容的创新还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新闻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社会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2.5 充分利用叠加思维与换位思维

新闻编辑需要充分利用叠加思维和换位思维,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策划,才能更全面地看待新闻事件。首先,提升对社会新闻事件的热情和敏感性至关重要。通过前瞻性的思维方式,编辑人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并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使得新闻内容更符合受众的预期。这样,不仅能使广播内容更具有感染力和时代内涵,还能有效促进自身的发展,提高新闻编辑的主动性。此外,新闻编辑在进行内容策划时,需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和兴趣点。通过换位思考,从受众的角度出发,编辑人员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新闻内容的方向,使其更贴近受众生活。利用叠加思维,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新闻信息有机结合,形成多维度的新闻报道,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和立体。在网络稿件的编发工作中,新闻编辑也需充分发挥叠加思维和换位思维的作用。在过去,受限于网络技术的不发达,信息量有限,表达方式单一;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编辑人员有了更多的渠道收集资料。通过整合多种来源的信息,编辑人员可以制作出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新闻报道。此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准确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编发新闻稿件,提高新闻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编辑人员在编发新闻稿件时,应注重内容的创新和多样化。可以通过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新闻,从而丰富新闻的表现方式,增强其互动性和趣味性。例如,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媒体形式,可以更生动地呈现新闻事件,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和参与。充分利用叠加思维和换位思维,新闻编辑可以更全面地策划和制作新闻内容,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影响力。在融媒体环境下,编辑人员应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推动新闻事业的持续进步。

3. 结束语

融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编辑工作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面对信息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速度的加快,新闻编辑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通过提升创新意识、加强专业培训、更新编辑方法和内容,编辑人员才能够有效应对现代新闻传播的挑战。充分利用叠加思维与换位思维,新闻编辑可以从多角度审视新闻事件,提供更全面、精准的报道。这不仅提升了新闻内容的质量,也增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新闻编辑需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理念,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从而推动新闻报道的创新和进步。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应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变化,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深度,为受众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助力新闻事业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春丽.融媒体背景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路径[J].记者摇篮,2021(07):96-97.

[2]巩庆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融合能力提升策略——以县级融媒体编辑工作为例[J].新闻文化建设,2021(08):65-66.

[3]张跟慧.融媒体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J].新闻传播,2020(16):117-118.

[4]周婕.融媒体下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4):101-102.

[5]马雪.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创新意识的提升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2019(19):168-169.

猜你喜欢
新闻编辑融媒体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1:21
基于受众需求的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的创新思考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34:00
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人员的角色定位探究
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技巧
浅谈报纸新闻编辑的新闻策划意识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47:47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4:58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