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4-12-31 00:00:00刘彦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8期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业财融合财务管理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财务共享模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被普及和应用。财务共享模式的核心在于优化财务流程、降低成本,并提升服务质量。近年来,企业更注重财务与业务的协同作业。企业要想在有限的资源内实现内部资源的整合,就要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开展业财融合。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然后分析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问题提出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的路径,旨在促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业财融合;财务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8.02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8-00-03

0 引 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大部分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与企业的发展模式不相适应,财务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的组织结构过于庞大,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延迟,业务和财务信息不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就造成了企业的分析和决策效率低下,无法推动企业良性发展。改革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要优化组织结构,对业务部门进行整体重构,建立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业务流程,使数据信息系统更加健全。在此基础上,企业要统一管理企业财务信息,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加快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推动企业业财融合,进而推动企业发展[1]。

1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1 财务共享模式

财务共享模式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借助新兴信息技术搭建业财一体化的集中管理系统,即财务共享中心,取代大量重复的财务基础工作,如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制作、原始凭证审核等,同时通过再造标准化、一体化业财流程,打通业财部门对接的卡点,加强对原始数据的自动化识别、预警、分类,从而让财务管理更加主动、高效,发挥出管理会计指导业务与创造价值的作用,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可靠、全面、有价值的财务报告支持[2]。除此之外,专职的财务人员通过财务共享模式,将财务工作集中并进行专业的操作,不仅缩短了企业业务的财务处理时间,还提升了企业的财务处理效率,实现了高效的资源共享,提高了资源的使用价值[3]。

1.2 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指企业的业务和财务协同发展,深度融合。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它将企业的会计与各种业务相结合,为企业的业务开展提供财务信息,并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这就需要财会人员既熟悉企业的业务,又熟悉企业的运营情况。通过业务与财务有机结合,并融入企业的全流程中,企业可以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分配。从企业的业务开展情况来看,业财融合有助于增加企业的收入。

1.3 理论基础

1.3.1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企业业财融合改革要借鉴这种理论,对分工和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内部的业务和财务活动进行有效融合,节省财务人员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去进行财务分析,从而推动企业规模发展,节约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1]。

1.3.2 扁平化组织理论

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对于其日常运营至关重要。扁平化组织理论认为,企业并非等级分明的科级组织,简化各个层级之间的运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可以实现企业高效运转。一个庞大和复杂的组织架构往往会导致信息传递延迟和沟通障碍,进而影响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响应速度。因此,企业的业财融合改革要借鉴扁平化组织理论,通过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消除冗余的层级和管理环节,直接把决策层和执行层联系到一起,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流通更加顺畅。这种改革不仅可以简化企业的管理层级,还可以加强各层级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这样一来,可以强化财务信息共享与传输,从而帮助决策者作出更准确的决策,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1.3.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指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重新设计和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同时优化企业的增值业务流程,去掉流程中不必要的环节,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为重塑业务流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业务流程再造理论认为,只有通过改变业务流程才能提升组织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这种业务流程再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财务和业务流程的深度整合,企业可以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共享和自动化处理,让财务人员从烦琐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财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更具价值的工作中。

2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面临的问题

2.1 财务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部分企业不能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地编制业财融合实施方案,即使部分企业构建了财务共享平台和业财融合系统,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其次,现阶段很多企业还是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不够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会影响企业业财融合的进程,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效率[4]。最后,很多企业虽然应用了集中核算模式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但财务制度不完善在现实中仍然给财务人员带来了影响,如没有相应的财务激励制度,则难以调动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2 内部流程不够高效

大部分企业在业务流程规范与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缺乏技术人才,导致各部门间传输的信息不一致,阻碍了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有效沟通。另外,部分企业不能按照标准化流程开展企业的业务活动和内部管理活动,导致业务流程混乱,浪费时间和资源。除此之外,业财融合需要专业人员来推动,但部分企业缺乏这类人才,导致企业内部流程不够高效,难以实现业财融合目标。

2.3 相关系统不够成熟

虽然部分企业建立了财务共享平台和业财融合系统,但是企业的财务共享平台和业财融合系统仍然不能实现企业业财数据的精准利用,对数据的挖掘程度不够。没有相关技术的支持,企业就难以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改进和高效处理,不能充分发挥财务核算工作的作用。同时,部分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缺乏成熟的系统,会导致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无法充分共享信息,影响业财信息作用的发挥[5]。

2.4 缺乏复合型财务人才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人员没有考取相关职位的会计职称证书。企业现有的财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财务经验,但思想过于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较慢。与此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继续教育浮于表面,财务人员难以掌握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导致财务人员自身的专业能力与业财融合工作要求不匹配。除此之外,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缺乏业财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也导致企业业财融合无法有效推进[6]。

3 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的路径

3.1 编制业财融合规划

企业首先要分析自身的财务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目标,判断自身是否适合进行业财融合,若是,则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市场环境来编制业财融合规划。同时,企业要基于业财融合规划有条不紊地开展业财融合,并将其作为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工作指南。

3.2 变革财务组织结构

财务组织结构是指财务主体内部为组织领导和直接从事财务工作而专门设置的职能部门,包括但不限于财务总监、预算主管、出纳等职位。财务部门的职能主要包括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各项资金、参与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合理分配企业的资金收入、监督检查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财务计划的执行情况等。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变革财务组织结构来推进业财融合。企业可以构建更合适的财务组织结构,细分各岗位的具体职能,同时保障信息交流顺畅,尽可能避免因财务的组织层级过多导致的数据信息传递不及时的问题,提高数据在各个层级之间的传递速度。

3.3 优化业务工作

3.3.1 整合业务单元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分析财务数据信息,然后基于信息分析结果对业务单元进行整合。同时,通过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对企业的内部流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需要变革的薄弱环节,进行业务重组,使企业的业务得到标准化和灵活化开展,并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3.2 优化业务流程

优化业务流程是一种业务管理策略,主要致力于企业业务工作流程的分析和设计。企业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可设立专门的小组对业务流程工作效率、业务流程重复度进行调查,如果某项业务流程重复度高,就进行业务合并调整,并进行业务核算集中处理。这种做法不仅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还可以创造出新的业务增长点。总之,优化业务流程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还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真正帮助企业做到资源高效配置。

3.4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培训,是提高企业业财融合水平的有效途径。企业要根据各岗位的职责,选择相应的人才,并对其进行培养,提高其工作熟练度。在企业业财融合的过程中,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财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为推动业财融合,企业可以考虑从内部选拔有能力的员工组成团队,让他们参与业财融合的全过程。另外,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拔优秀的人才,加入企业的战略和业务部门,同时对其进行在职培训和全面的培养,从而保证企业拥有一支出色的人才团队,同时还能保证整体业财融合的效果。

3.5 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深入挖掘业务数据潜在价值的能力。通过高级数据分析工具,企业可以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业务中的财务信息,进而为企业的财务决策和业务决策提供帮助,使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企业还要在现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数据预测分析技术预测未来的业务和财务趋势,为决策者制定发展战略提供支持[7]。除此之外,企业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来保障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技术提供了一种透明和安全的数据记录方式,还能保障数据去中心化,避免数据只在中心层流通的现象。人工智能技术也能为业财融合提供支持。这种技术可以帮助财务人员减少在重复、烦琐财务工作上浪费的精力,降低人为错误的发生率,同时简化财务流程,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8]。

3.6 建立业财融合保障机制

一方面,企业必须要设置一个风控部门来对企业的风险进行防范和应对,这样才能确保业财融合改革顺利进行[9]。同时,企业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内控制度来控制内部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在不断扩张的同时,所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断完善。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能确保内部运营更加顺利,实现业财融合目标[10]。

4 结束语

本文首先阐述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然后分析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面临的问题,最后基于问题提出了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的路径。例如,企业要借助相关理论,从编制业财融合规划、变革财务组织结构、优化业务工作、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建立业财融合保障机制等方面着手,推动业财融合改革,实现财务管理效率和业务开展效率同步提升。

主要参考文献

[1]周依雨.业财融合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的路径探讨[J].改革与开放,2023(3):68-72.

[2]王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财务管理优化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4(2):100-102.

[3]孙翠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3(36):120-122,126.

[4]李康改.业财融合新形势下企业管理会计转型路径分析

[J].今日财富,2024(2):140-142.

[5]霍媛.关于财务“数智化”构建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3(36):159-162.

[6]汪炀.大数据时代的业财融合研究[J].财会学习,2023(2):4-6.

[7]洪霖.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业财融合发展路径分析[J].市场瞭望,2024(6):62-64.

[8]马娜.探讨大数据技术在企业业财融合中的应用[J].金融客,2024(4):72-74.

[9]何莲.企业业财融合实施的困难与解决策略[J].中国中小企业,2024(4):111-113.

[10]姚琪.业财融合视域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优化探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4(7):93-95.

[收稿日期]2024-04-27

猜你喜欢
财务共享模式业财融合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消费导刊(2018年8期)2018-05-25 13:20:09
浅议财务共享模式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时代金融(2017年36期)2018-01-31 17:05:57
财务共享模式下对内控检查工作的思考
浅析财务共享模式对集团型企业财务管控的影响
中国经贸(2017年16期)2017-09-22 06:34:17
通信运营企业基于客户效益的业财融合研究及应用
时代金融(2016年23期)2016-10-31 13:41:10
业财融合助力企业发展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3:30:04
论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商(2016年20期)2016-07-04 17:09:14
通信企业基于价值的业财融合分析浅谈
商业会计(2016年7期)2016-05-24 22:13:35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