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深化,公立医院逐步提质增效、精耕细作。文章以S医院为例,探讨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在面临医保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政策变更时,存在的回款速度影响周转速度、挂账周期长、暂存款清理不及时以及内部建设能效不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包括加强票据核对、及时处理挂账问题、形成长效清理往来款工作机制以及完善业务板块、加强内部建设等。
[关键词]往来款项;公立医院;风险与对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8.005
[中图分类号]R197.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8-00-03
1 背景
2021年,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重点建设高水平医院网络、临床重点专科群、高质量人才队伍、“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并实施医疗质量提升行动、患者体验提升行动、医院管理提升行动、临床科研提升行动。在此背景下,公立医院不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由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由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从制度、效率及颗粒度等维度对医院的经济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往来款项作为经济管理活动中输入、输出的重要载体,连接着医院的医疗保险、临床科研以及院区管理,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1]。
往来款项的管理与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情况密切相关。资产负债表反映医院的节点状态,资产负债率也是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直接影响资产负债指标;现金流量关乎医院的平稳运行,现金活动与往来款项关系最为密切。良好的资产负债状况、稳定的现金流量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然而,医保DRG支付政策变更对医保回款造成冲击,多院区发展面临的资金压力不断增加,信息化水平掣肘运营效率,使得公立医院往来款项产生风险,相应的对策研究及经验总结有待加强[2]。
S医院为公立三甲医院,承担着医、教、研、
防、健的重要功能,科室布局和特色专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投入资源。近年来,S医院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稳步行进,以精细化管控的思路探索运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本研究以S医院2023年度往来款项管理为例,总结往来款项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公立医院往来款项相关概念界定
往来款项包括公立医院在日常业务中与个人或者其他单位之间发生的需要结算的款项,主要分为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应付及预收款项[3]。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在日常的诊疗活动和院内管理活动中发生的应收未收、暂时垫付或者预付给有关单位与个人而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款、暂付款、预付款及其他应收款等。应付及预收款项代表开展活动中应当支付而尚未支付、已经收到尚未结算而形成的各种债务,包括应付款、暂存款、预收款、应缴款、借入款和其他应
付款等[4]。
3 公立医院往来款项的风险
3.1 回款速度放缓导致周转压力增加
自2021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支付改革,以“费用均价”的方式引导临床合理控制病人费用,在向各医院支付医保款时,以各病组均价向各医院付费,但是各医院在计费时仍以项目计费,这就造成医保局的付费回款与医院应收账款的差额,无法冲销对应的应收账款。此外,由于经济形势严峻,各地医保资金紧张,医保局向医院支付医保费用的周期拉长,因而造成医院应收账款长期挂账的问题。
3.2 应收账款挂账周期长增加了对账难度
应收医保款是应收账款挂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医保款的增加主要源于医保回款周期增加,在医保核算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传输、单边账、医保扣款拒付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支付等特点,应收医保款的对账和清账难度较大。财务收到银行医保回款的回单上,并未有医保中心的汇款备注,针对该笔回单,就需要财务花费时间去排查,常常出现医保拨付和挂账对不上的情况,因而清理应收账款中的医保挂账是往来款对账中的
难点。
3.3 往来款清理不及时导致暂存款项比例上升
往来款的科目使用不规范。每当收到汇款,遇到性质不确定的款项,将放到往来款科目中处理,因此该科目常用于账务过渡而产生挂账,长时间未处理的挂账事项会增加财务风险。另外,医院管理层对往来款项的管理重视度不够。迫于公立医院绩效改革的压力,医院管理层将注意力集中在绩效考核的财务指标和医院运营流程的管控上,认为往来款不会影响绩效和运营相关的指标,未重视对往来款项的清理,造成往来款清理进度缓慢。
3.4 财务管理内控建设能效不足
由于药品耗材零加成、医保回款收紧,全国各公立医院的运营面临一定的困难。针对药品耗材的付款压力,S医院引入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方式,因而当年几家大型药品耗材供应商的挂账由应付账款转入应付票据,导致应付票据大幅度增多。除更新应付款项的台账外,缺乏相应的函询措施,相应的内控措施尚待完善。
此外,随着诊间支付、医保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的多元化,收支模块增加相应的支付链条,增加了对账难度和挂账数量,而内部控制要素并未更新,缺乏相应的风险控制。
4 风险应对及经验总结
4.1 加强票据核对,提高回款速度
往来经济活动的判断与票据的使用相辅相成。在往来款的管理中,常将资金往来结算票据作为收付及核算凭证[5]。资金往来结算票据是单位在发生暂收、代收和单位内部资金往来结算时开具的凭证,以下情况可以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单位暂时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退还原付款单位或者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如押金、定金、保证金及其他暂时收取的各种款项;代收款项是由院方代为收取,在经济活动结束后需付给其他收款单位或个人,不构成本单位收入的款项;医院与上下级单位之间往来且不构成本来收入的款项;财政部门认定的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收入的其他资金往来行为。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等形成本单位收入,不得使用资金往来结算票据。
加强往来经济活动中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和税收票据的管控。一般来说,除财政补助外,医院遇到外拨收入时,首先应判断该笔经济业务是否属于往来事项,若对方符合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和相关标准,则应提供税务发票,院方在当期需缴纳增值税及相关附加税、所得税,当期直接确认收入,无须挂账。但如果相关收款属于往来事项,则需要开具资金往来结算票据,并在台账中记录款项信息,以备清理挂账时查阅。随着经济事项的完成或者达到一定的清理标准,院方将根据台账、追索相关款项,核对当时的票据,确认无误后清理挂账。
加强往来经济活动中预开票据的管控。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先出具票据的,应由借票人填写借票承诺书等单据,明确款项或票据收回责任人的期限,按规定程序审批后方可开具财务票据,若涉税款项不能到账,需要预缴相应税款[6]。如果款项在承诺期内不能到账,但仍有收回的可能,则应由责任人提交书面材料,说明原因,重新承诺到账时间,经办部门领导审核后,交由财务处备案。承诺期内,付款单位既不能退回票据又不能付款的,应由责任人提交核销申请,同时提供付款单位的相关证明,说明不付款的理由,上会经决议予以核销涉税款项。逾期不清算也不提供书面说明的,由院内财务按票据金额从责任人每月薪资中扣收,并列入黑名单。
4.2 及时处理挂账问题,提升对账效率
针对医保核算款的差额,若将其暂挂“预收账款——预收医保款”,可以挑平手中的回入账,银行对账和医保对账岗位较为便利,可以为各个环节对账找错腾出时间。但同时,预收账款为负债类科目,长期将大额的医保资金计入此科目,会导致医院的负债虚增,资产负债率攀升。当无法挑平医保回款时,难以及时冲销应收账款,将造成应收账款金额的不匹配,并且此时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较低,回收期过长,未能真实反映医院财务状况[7]。
若将该笔医保拨款暂时放在银行余额调节表中,可以拉长对账时间,减轻对账压力;若将此资金放在未达账项中,会增加出纳月底对账难度。若应冲尽冲,将未能匹配的医保资金,按照经验先冲销相关的应收账款,差额计入“结算差额”科目,待查到差异原因时再进行调账处理。尽管HIS系统流程、医保上传清算金额等可能形成结算差额,但实务中往往不能明确原因,这种处理方式绕过“预收账款”不虚增资产负债率,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医院应收账款周转率及负债情况,能够快速解决财务人员手中的挂账及遗留问题、减轻工作压力[8]。
4.3 加强往来款清理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在院内外审计部门的督导下,财务针对往来款项开展了专项清理工作,针对审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进行整改并争取建立长效机制。根据审计的督导意见,以下几类为清理重点:为院内各科室垫付的款项;非日常业务形成的各类应收款项;院内安装医疗设备;开展维保及基建项目后暂存的工程余款;非日常业务形成的各类暂存款项;为药品耗材集采、DRG支付而暂存的医保周转金。财务处应对上述几类款项进行逐项核实,根据每笔往来款的内容和性质,区别不同情况。针对可确认的款项,及时联系经办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压减规模;对于难以确认、无法追回、特殊原因以致长期挂账达2年及以上的款项,根据“三重一大”原则上会讨论处理意见,根据决议集中清理。
4.4 加强内控建设,完善业务模块
S医院不断加强内控收支模块建设,建章立制。严格审查借款手续,针对逾期借条,及时催还。每月结账后,根据往来记账核销各个明细科目,核对资产负债表上的科目余额,保证科目余额与明细账余额一致。与部门对账督导,每季度结束后,整理各科室借款和暂存的明细,按照“谁借出、谁收回,谁使用、谁还款”的原则,与各经办部门核对。
针对智慧机具、医保移动支付新方式,S医院在探索中不断总结经验。财务在智慧机具模块对账时,对于门诊和住院部无法拆分的账项,往往采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科目予以过渡,然而相应科目的占比较大,导致发生额较大。针对这一点,医院斟酌核算科目,分析相关经济活动的性质,同时在信息化方面完善核算方法及报表结构[9]。
5 结束语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建设助力的重要一环,更需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还要注重自身的经营效益。而财务部门作为公立医院顺利运营的参与者,关系到公立医院发展,更应在新要求下从多个方面努力,不断健全财务监督、核查机制,密切关注往来款项的核算范围、账务处理及票据使用上的风险,遵循预算控制、专款专用、及时清理和分类管理的原则,积极应对,为医院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海燕.企业往来款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23(9):276-277.
[2]王敬媛,王玮玉,李青,等.公立医院强化内部财会监督的路径探索[J].中国卫生经济,2024(2):87-91.
[3]李沁泽.浅谈公立医院往来账款管理[J].财经界,2023(17):135-137.
[4]庞晓泉,王晶钰.天津市行政事业单位往来结算票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经济,2017(4):37-41.
[5]顾江.公立医院加强往来款项管理的思考[J].会计师,2022(23):129-131.
[6]王春婷.浅谈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农业会计,2023(15):30-32.
[7]解媛媛.内部审计视角下医院内部控制信息化构建探索
[J].中国卫生经济,2021(5):84-87.
[8]陈旼.基于内部控制的公立医院往来账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4(4):158-160.
[9]王志丹.公立医院往来账管理的重要性及对策[J].理财,2021(7):89-90.
[收稿日期]202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