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分析

2024-12-31 00:00:00王康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乡村经济农村环境人居环境

摘" 要:人居环境是乡村居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基于新时期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与贯彻落实,该文以农村人居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明确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出改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要求,进而提出适用于广大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治理优化的措施方法,希望能够为促进农村地区人居环境的治理改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环境;人居环境;乡村经济;环境治理

中图分类号:F323.22"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0-0059-04

Abstract: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is the basic environment for rural residents to survive. Based on the proposal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this paper takes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ideas of the current governan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clear the requirements for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governance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n put forward measures and methods suitable for the governance and optimiz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the vast rural area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and ideas for promoting the governance and improvement of human settlements in rural areas.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environment; living environment; rural economy;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乡村振兴是能够促进我国乡村地区发展的基本战略,人居环境治理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和指导下,我国许多农村地区针对人居环境进行了治理改善,在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同时,也发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存在着各种困难和问题。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进行分析,对提升农村地区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农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1"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基本思路

1.1" 管理体制主导规范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进行人居环境治理,主要依靠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导和规范作用。在治理工作中,以强化组织领导的方式,建立针对农村人居环境实际情况的治理工作会议与管理制度,由当地政府相关领导任主要领导者,协同调动农业农村局、城管局、环境保护局和卫生健康局等单位共同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工作中。这一过程中,能够以更系统、更健全的管理体制,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进行约束和规范,以民主化决策的方式及时关注和处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重点问题,为具体的工作提供指导,以便能够以集中统一的行动来提高实际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1]。管理体制中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具体的工作要求,也为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科学的依据,能够提升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执行效果。

1.2" 基础设施健全完善

基础设施是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农村居民生活的质量水平。在当前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通常围绕农村垃圾污水整治、农村公路优化提升、农村无公害厕所改造、公共空间和庭院整治等内容开展。以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来提升农村村庄的整体风貌,而在此基础上构建健全的环境卫生设施与体系,也能够促进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全面覆盖,提升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治理改善的满意度[2]。

1.3" 试点示范与群众参与并重

考虑农村地区对人居环境治理改善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存在差异,在实际的环境治理工作中,通常以试点示范的方式,让农村居民更直观地感受相关治理措施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疗效果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通常基于当地乡村建设发展的相关政策和趋势背景,在试点农村以推动主导产业绿色发展、加强规模生态农业建设、打造和美乡村为主要目标,通过对试点农村现有人居环境基本要素与内容的重新梳理,构建更和谐的人居环境结构和布局。在此基础上,基于农村当地的气候及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等条件的差异,规划应用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在结合农村当地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制定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主题的村规民约,同时在农村内部组织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引导农村居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转变自身的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以此来营造更舒适的农村人居环境[3]。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接受和认可程度,同时也能够以改善提升的人居环境治理效果来促进农村地区的整体发展。

2" 乡村振兴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提出的要求

2.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基于我国当前进入经济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农村地区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矛盾,逐渐成为影响和限制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配合“三步走”的战略推进步骤,应用城乡融合发展、乡村绿色发展、乡村善治之路等实现路径,以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生态振兴,建设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为主要内容和要求,是能够促进乡村地区全面发展的有效思路和方法[4]。

2.2"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状

农村人居环境具体包括农村居民生活居住的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2个主要方面,包含物质基础、文化属性、生态环境等多个具体的维度内容。受到不同农村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发展情况的影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各类因素占比也不同。因而各农村在进行人居环境治理过程中,实际应用的治理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普适性的治理措施,虽然能够满足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治理的要求,但在实际治理工作中,也会受到各种情况的影响而存在问题。

现阶段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民主性决策,大多集中在治理工作的领导层,农村地区居民未能广泛参与到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当中。且受到农村居民文化素养水平参差不齐的影响,使得部分居民对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接受程度也较低,进而影响治理工作的开展效果[5]。

农村经济的发展能够为农村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支持,而农村环境的提升也能够为促进农村发展提供助力。在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发现部分农村地区在缺乏良好经济基础的情况下,存在较为明显的资金匮乏问题,不仅政府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资金较为紧张,农村当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也难以为本居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助力。

尽管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人居环境,但受到相关部门职能划分与沟通协商机制影响的情况下,以文件转述作为不同部门之间进行协作配合的主要方式,难以真实反映和解决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对相关部门工作效果的监督和约束,使得部分工作的执行效果不佳,也难以针对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规划,影响人居环境的治理效果。

现阶段部分农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更为追求数量,忽视质量,使得实际的治理效果水平较低,难以真正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例如,在农村旱厕改造工作中,改厕整体的质量效果参差不齐,居民总体如厕条件仍然较差,厕所“脏乱差”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垃圾分类工作难以有效落实的情况下,未能改变农村居民实际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3"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的措施分析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主要目标,重点针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结合以往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应能够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为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提供保障和支持。

3.1" 促进意识转变,鼓励民主协商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收益的主要对象,治理工作的开展应能够基于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优化调整。以提升农村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为主要目的,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时,最主要的就是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意识的转变,鼓励引导居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工作当中。

促进农村居民意识的转变,应能够发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宣传教育作用,基于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目标,要求农村居民能够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和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加强环境保护,减少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政府可以通过创新宣传教育活动的方式,吸引居民参与到治理工作中,发挥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作用,为农村居民解读与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治理相关的方针政策,同时发挥基层宣传部门及村委干部的作用,让相关宣传教育人员能够深入到居民家中,以密切联系东村居民群众的方式来进行人居环境相关知识的宣讲和教育。在此基础上,也可以通过邀请专家进行知识讲座的方式,向农村居民普及人居环境治理的相关知识,以权威性的人物来提高人居环境治理宣传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促进农村居民生活和环保意识转变的同时,也应能够从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机制的角度,以积极鼓励和促进农村居民参与民主协商的方式,获得农村居民对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意见和建议。在这一目标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能够贯彻广泛听取采纳群众意见的理念,充分发挥村民在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从人居环境治理的具体工作内容入手,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相关的工作人员、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等召集起来,围绕垃圾乱扔、污水排放等具体的现象协商讨论。经过讨论后得到的结果,也应能够及时在各类新媒体和官方网站上对农村居民公布。而在将讨论得到的工作具体实施时,首先由村干部负责深入到农村居民的家中进行相关治理工作方法的宣传和指导。对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工作,可以借助编码编号的方式来进行统一管理。在宣传指导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听取农村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实际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以这种方式来积极调动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的治理工作当中。

3.2" 发展乡村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涉及到的项目内容较多,实际项目建设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相应的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在实际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不仅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各类基础设施的后期长效维护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保障各类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发挥作用。在这一前提下,考虑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政府在乡村治理方面也缺少充足的资金,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资金支持,应考虑以重点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方式,为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从这一方面来看,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能够加大在农村人居环境方面的财政资金投入,以适当提升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比例、申请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等方式,对相关项目的资金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分配,注重提高资金利用效益。在此基础上搭配一定的政策制度,拓宽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渠道,缓解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资金压力。对一些实际治理项目涉及资金较多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的方式为相关项目的建设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

以发展农村地区经济为主要目的,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可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地区环境治理当中。通过市场机制的综合运用来建立完善社会资本投入机制。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在充分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以各种科学合理的方式与金融机构及更多社会资本之间开展合作。同时也可以通过投融资模式创新,以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运营当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能够通过出台税收优惠、贷款利息减免等政策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能够积极发挥牵头作用,通过与当地龙头企业积极沟通联系的方式,拉取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资金赞助,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从农村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增强农村自身的环保资金能力,也是能够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目的,可以结合农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特点,以培育特色产业的方式带动农村当地总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办合作社的方式,结合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特点来颁布实施针对性的政策。在形成农村特色产业经济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战略的方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也能够促进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提高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接受和认可程度。

3.3"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治理体系

科学的顶层设计是能够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以统筹规划的方式明确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农村现有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优化调整,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政治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对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以更为系统全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文件要求,为人居环境治理提供制度方面的保障,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效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从这一方面来看,以加强顶层设计为主要目的,政府部门又能够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考虑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在相关的政策文件中,结合当地农村人居环境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的时间、方向、重点内容,梳理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的总体顺序。针对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也应能够通过成立调查小组的方式,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在农村当地进行专业的考察和调研,依据调研结果来对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更符合当地情况的整治方案。这一过程中,应避免政策文件出现缺乏思考、“一刀切”的情况,以积极听取农村居民意见为前提,对实际的人居环境治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同时,也应能够通过健全完善地方性法律法规的方式,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法治化为总体目标,结合以往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经验,将规范性的文件逐步上升至地方性法律法规。在相关文件中,规定政府及其他主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这一过程中,应确保法规内容符合人居环境治理的总体要求,并能够体现专门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够针对不同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加以规范。

在完善治理体系方面,重点强调以实现多元控制为主要目的,重点发挥农村居民的自主性在公共事务领域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强化政府服务职能的方式,尽可能将这里的权力交还给农村居民,分享给市场。实际工作中,政府应能够基于明确的职责范围,以有限主导的方式,发挥自身在制定法律法规、协调主体利益矛盾、治理实施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在调动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过程中,应以落实村民的主体责任为前提,在促进村民环保与政治意识转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带头示范和榜样作用,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情况,以环境治理评比、环保志愿服务等活动搭配奖励机制,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的主动性。除此之外,也需要对现有的村规民约进行完善,在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并获得村民认可的同时,也应确保相关的村规民约内容能够满足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要求,用以发挥对村民行为的约束作用。

3.4" 因地制宜分类,细化治理措施

考虑不同农村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历史发展情况方面的差异,在实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时,应能够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合理划分农村地区人居环境整治类型的基础上,基于普适性的治理措施进行细化,让整治工作能够更符合农村当地的实际情况。

从这一方面来看,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时,首先应能够通过对农村整体情况的深入调研和了解,明确农村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的特点优势,以促进个性化的村庄规划为主要目的,开展特色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文化空间及产业资源优势,村庄规划工作与促进村庄发展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某村庄可以通过重点发展草莓种植行业的方式,利用自身所在的区位优势来带动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来促进村庄所在区域的资源互补,让其能够为促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提供更好的助力。

在具体的人居环境整治内容中,应重点考虑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基本工作对人居环境质量造成的影响,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相关治理措施的合理规划和应用。例如,在村庄环境治理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污水治理模式,以推动城市污水管网设施向周边乡镇延伸的方式,同时注重加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设施的建设,促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体化发展。在此基础上,也将农村厕改与污水治理工作衔接起来,避免因污水处理设施的重复建设,提高人居环境治理的总体成本。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对生活垃圾分类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引导村民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逐步形成积极正确的观念意识,进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整治条件。同时,也应注意发挥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工作引导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能够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优化提供科学的指导。在总结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明确乡村振兴的目标和要求,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应促进农村居民思想观念和意识的转变,以发展经济的手段为人居环境改善提供资金支持,基于更明确的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来为治理工作提供指导,针对不同农村人居环境的差异,应用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方法,用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东杰,刘云.乡村振兴背景下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5(3):33-37.

[2] 叶小青.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23.

[3] 张鑫.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23.

[4] 严兵先.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岛市青山村农村人居环境协同治理研究[D].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23.

[5] 李鹏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3.

猜你喜欢
乡村经济农村环境人居环境
以全域旅游带动河北乡村经济思考
以全域旅游带动河北乡村经济思考
以全域旅游带动河北乡村经济思考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社会科学(2016年8期)2016-11-04 01:30:32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商(2016年28期)2016-10-27 08:55:08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的完善
人居环境在居住建筑方面的探讨
浅谈园林艺术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17:20
近代乡村经济史和乡村金融史研究的一部力作
考试周刊(2016年54期)2016-07-18 09:2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