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视域下农村闲置房屋的功能转化研究

2024-12-31 00:00:00刘婧婧魏孜嫱郑潇楠逯海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增速,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的“空心化”及闲置房屋日益增多,由此对其进行转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立足于乡村闲置房现实情况,参照闲置房功能转化的优秀案例,提出将闲置房屋与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相结合,进而以乡村民宿为主,打造精品生态民宿、引入自媒体博流量、招才引智双创发展、开发康养产业,且适当穿插艺术介入的农村闲置房屋功能转化研究路径,以期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为我国乡村闲置房屋功能转化提供科学参考及实践借鉴。

关键词:闲置资源;功能转化;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S157"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0-0039-04

Abstract: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populations have entered cities, and the hollowing out and idle houses in rural areas are increasing day by day. 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conduct transformation research on them.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rural idle houses and refers to excellent cases of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idle houses, this study proposes to combine idle houses with rural tourism and rural homestays, and then constructs a research path for th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idle houses, mainly focusing on rural homestays to create high-quality ecological homestays, introducing self media traffic, attracting talents and talents for doubl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developing the health industry, and appropriately incorporating art interven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of idle rural houses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tourism.

Keywords: idle resources; functional transformation; rural homestay; rural tourism;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现代农村地区的新业态和新经济的新模式,已逐渐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但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却因为闲置房屋较多,不能满足为乡村旅游提供高品质住所的要求,再加上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的人员增多,农村闲置房屋经久年衰,部分房屋甚至出现屋顶漏雨、屋顶梁暴露、墙壁倒塌无人修理等现象。农村闲置房数量锐增已成事实,据权威数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闲置房屋的数量高达7 000万套以上,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要完善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工作,多元化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与闲置农房,为农村闲置宅基地保护性开发提供了有利保障和方向。此外,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将“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扶持措施。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乡村闲置房屋功能转化改造提供了契机。如何多元化利用乡村闲置宅基地实现功能转化,拉近乡村旅游和闲置房屋之间的关系,在保留原真风貌的基础上利用闲置房屋,实现焕然一新,增加经济效益,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学界已有研究成果主要针对闲置房屋的功能有效转化、多元利用途径、利用机制等进行了研究。李翠红[1]提出四个盘活闲置房的方案,坚持“集体所有、重点突破、流转整合、系统配套改革”的总思路;刘双良[2]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机制盘活闲置农房;李南方等[3]认为农村闲置宅基地是协调乡村地区人地关系的重要抓手,将闲置宅基地与农房进行有效资产转化,对探索闲置宅基地多元利用,激活乡村振兴要素,促进乡村产业生态位升级转型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李泉等[4]提出创新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户闲置农房有效利用机制;谭波媚等[5]提出了基于现有村落格局、地域景观、人文风俗互融共生式的农村闲置房屋改造设想。总体而言,现有学者虽有所涉及闲置房的更新利用,但多以微观视角关注乡村闲置房屋的局部领域,缺乏以宏观的视角探索乡村闲置房屋全面更新改造的方法策略,亟需构建乡村闲置房屋全面更新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为闲置房屋功能转化提供可参照的更新方式,从而推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试图以实现乡村闲置房屋功能转化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以期在乡村旅游视域下,为我国乡村闲置房屋功能转化提供科学参考及实践借鉴。

1" 邱家沟村及其闲置房屋功能转化问题

1.1" 邱家沟村概况

邱家沟村位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库山乡,地处山东半岛东南沿海靠内陆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势为北高南低,因村前有一条沟而得名。《重修莒志·民社志》记载:“四区邱家沟刘氏原籍海东郭家村,明初始迁祖才胜,迁莒东北乡管帅西邱家沟庄。”该村人口约900人,295户;对空面积4 845.3亩(1亩约等于667 m2,下同),村庄占地面积180亩;外出打工人员较多,其中村庄总体收入状况以黄烟、丹参、黄芩为主;人均月收入不等,差距悬殊,平均月收入3 000元左右,个人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个体经营等。其中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文体广场2处,分布在村内南北两侧人员密集区域;村委会、养老院、卫生院、希望小屋和电影放映室各一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村内有古树石桥散落,保留原始石头房风貌,山势蜿蜒起伏,层峦叠嶂,山内有天然泉水流经,适合开发乡村旅游。此外,周边更有齐长城、莒国古城、状元林、五莲山风景区、九仙山风景区和乐毅垒等名胜古迹,旅游资源丰富。同时,该地所在的乡镇生活配套完善,为乡村旅游提供完善的支持,也为后期乡村民宿建设提供有力资源。

邱家沟村乡村房屋具有鲁东地区鲜明特色,村庄原貌保持完整,环境优美,区位条件较好。村内闲置房屋数量多,闲置或半闲置房屋数量占总数达75%~80%,大部分房屋处于闲置待利用阶段。总结归纳分为3类:其一是破旧石头房,年久破衰,数量较多;其二是混凝土墙面房屋,20世纪80年代左右建设,数量较多;其三是21世纪改造装修建设,数量较少,保留混凝土建筑结构外立面材料,内部装修新颖。这些特征对于闲置房屋功能转化和乡村旅游的开发具有很大的优势。

1.2" 邱家沟村闲置房屋功能转化存在问题

1.2.1" 空间功能欠缺问题

乡村房屋建造时一般都会将厕所设置在住宅外并与牲畜相邻,以便将肥料堆积[6]。所以,在乡村房屋内很少有卫生间的设置。对于退休老年人群体出门旅游,身体状况可能不会快速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理问题的快速解决。

1.2.2" 闲置房屋屋顶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大多数石头房的房间层高参差不齐,一般靠北边的房间层高较高,有的甚至可以起小二层。部分房屋没有屋顶,或露天,这对于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防风防水问题。

1.2.3" 室内通风采光问题

由于房屋与房屋之间相距较小,房屋高差较大,有些房间的通风采光受到限制,不能较好地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而良好的通风采光可以让空气流通,排除室内的异味和污浊的空气,预防疾病传播,让人心旷神怡。

1.2.4nbsp; 适老化无障碍不强问题

无障碍设计主张关怀人类弱势群体,用更高层次的理想目标促使设计的提升和发展。该村原住居民多为老年人或残疾人,在考虑原住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情况下,对闲置房屋功能进行转化与无障碍设计,不仅能够减少各种意外状况的发生,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少身体、感知和认知障碍。

1.2.5" 闲置房屋原貌问题

对于闲置房屋的“特色”要保留,就像是身上的“胎记”,这既是当地人的“记忆”,也是外来游客所来游玩的“理由”。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应在不破坏原始特点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保留文化标记。例如保留原始的建筑元素、使用当地传统工艺或装饰等。在保留历史和文化特点的同时,考虑房屋的可持续性和功能性,使其适应现代生活需求。

1.3" 闲置房屋改造措施

1.3.1" 优化空间功能,营造融洽流线秩序

解决闲置房屋空间功能优化的问题,让通行流线距离便捷,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起居空间内设置卫生间、将原卫生间改造为其他功能空间,但此种方式还要考虑其他住户的性别要求等。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卧室密集的房间中心处设置卫生间,满足多数人的生理需求,减少干扰。

1.3.2" 改进房屋层高问题,创造和谐人居环境

闲置房屋层高大多较矮,可通过房屋层高增高,充分利用自然光线,提高室内采光质量,使居住环境更加明亮舒适。当然,在改进房屋层高的同时,需要考虑房屋原有结构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确保改进设计符合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

1.3.3" 解决通风采光问题,渲染舒适室内氛围

庭院虽然可以改善部分房间的通风采光问题,但还需要考虑房间的南北朝向和房屋的高度,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窗户面积,减少房屋对其他房屋的遮挡。通过合理设置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和保持空气流通。此外,可摆放一些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不仅能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还可增加室内空间的舒适感和自然氛围。

1.3.4" 进行适老化改造,共同爱护老年健康

要解决适老和无障碍问题,就要对房间进行全面改造,符合人体工程学,满足老年人衣食住行的需求,包括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床、盲道和无障碍楼梯等。家具的选择也要有一定尺寸要求,并进行防滑处理、设置容易磕碰的标识等。老年人起居室的设置应该靠近出入口、餐厅等,包括房间的通风采光应该优良。

1.3.5" 保留房屋胎记,守护一代人的记忆

保留闲置房屋原始风貌,恪守民宿初心,而不是将闲置房屋改造成“同质化”的乡村酒店,设计出有人情味的乡村民宿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在墙面上凸显瓦片记忆,地面装饰放置石磨,还可以将木桩改造成座椅,对老旧的家具进行改造,改变其原有用途,赋予其新的生命;将旧的书柜改造成储物柜,或者将旧的梳妆台改造成书桌,发挥家具的新功能,使家具焕发出新的风采。

2" 邱家沟村闲置房屋功能转化路径

2.1" 适度改造部分民居,打造精品生态民宿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其建设实践既是乡村扶贫和乡村振兴时代特征的集中反映,也是指导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重要理论依据。发展民宿要注重乡村的文化基础和物质环境的保护,可通过适度改造和修缮乡村民宿,恢复村庄街道肌理记忆,传承非物质传统文化,让村庄充满生机。搜集资料发现,山东鲁中山区有两处较为成熟的民宿,一处是山东省上端士村,当地发展民宿40余间,包括民俗博物馆、农家乐、民宿体验馆等,每年吸引10余万游客前来驻足,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另外一处为山东省常山庄村,该地依托政府发展“红色”村落风貌和“绿色”生态环境,打造乡村特色民宿,实现年旅游收入30 000多万元。在国内还有乌镇乌村的民宿,吸取“ClubMed”的“一价全包”国际度假概念,依照“体验式的精品农庄”模式进行开拓,着重在乡村原有肌理进行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营造宛如传统江南水乡农耕文化的生活起居氛围、顺应当代人度假休闲的“乌托邦”。这些案例相对于邱家沟村发展乡村民宿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学习建议。

2.2" 以乡村民宿为中心,引入自媒体流量

随着自媒体的逐渐发展,不少年轻人选择创业回乡进行拍摄乡村生活短视频来博取流量,为此可进行闲置房屋的改造装修,通过各种平台展现乡村闲置房的规模以及环境等区位因素,通过“云”游闲置房屋寻找合适的自媒体人,进行租赁出售等。拍摄短视频宣传乡村发展现状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价值。当地政府融媒体部门也可以提供技术下乡,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引导更多的当地村民“活”起来,宣传当地实况,有针对性地帮扶当地自媒体村民进行创业就业,从国家政策引入、优质内容输出、作品技术提升等方面进行培训指导,帮助村民做活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通过手段创新提升乡村正面宣传度,以及带动其他方面的经济发展[7]。例如山东省博山四村,利用自媒体宣传吸引大量游客关注琉璃公园,线上线下两者良性循环,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旅游,在游客前来乡村旅游时带动下带动博山城西郊度假民宿产业。邱家沟村闲置房屋转化可结合“短视频+农村闲置房营销传播”的方式,通过拍摄闲置房短视频,让更多的受众群体参与进来,通过流量变现形式进行经济转化。同时也可以采用“互联网+”营销策略,建立网站集纳民宿信息,利用KOL做好自媒体营销,立法保障网络营销,进一步推动各种业态融合。

2.3" 以乡村民宿为中心,招才引智双创发展

持续加强“三农”工作,深化“三农”体制改革,鼓励引导大学生等高素质、高水平人才融入农村创新创业,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观光功能,生态涵养功能和文化教育功能,加快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例如福建省晋江市搭建农村创业创新平台,打造资源聚集高地,与省内“211”高校进行战略合作,并完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吸引更多的卓越年轻人返乡创业;再比如辽宁省朝阳市十家子村的“返乡创业电商新业态”吸引人才回乡创业,把着重点放在电子商务上,成立电子商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经济实体,通过“互联网+基地+实体经济+线下运营”的模式,推动当地产业发展[8];再比如开展“五营五微双创”活动,通过开展“大学生夏令营、三下乡建造营、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微景观、微森林、微墙绘、微庭院、微田园”等,进一步吸引大学生等到农村践行创意灵感,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2.4" 以乡村民宿为中心,开发新型康养产业

在打造精品乡村民宿的同时,穿插老年公寓、老年茶馆、棋牌室等多功能建设。乡村农居在历史变革中呈现空巢化、闲置化,虽是现实但里面包含的精神价值还有历史价值不可磨灭。现代大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使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乡村成为稀缺的环境资源。通过闲置房屋功能转化,妥善安置老年人在乡村农居里面颐养天年,不仅可以缓解老无所居的问题,还能让闲置房屋资源再生。开展“生态养老”必须满足多方面要求,其一,乡村拥有大量的可用资源,不需要重新征用土地等基础设施;其二,乡村地广人稀,这是容量上的优势;其三,乡村环境优美,可在养老服务上开展“一村一品”,满足不同老年人生活差异;其四,保证资源绿色环保,这是养老选择“乡村”的硬性要求;其五,乡村养老业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工作,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山东省池上镇,发展乡村民宿的同时也大力发展乡村养生养老产业,配套康复中心、养生会所、无障碍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延伸种植体验、晚年茶馆等,打造居住+养老+娱乐+康复+医疗等功能齐全的产业;而北京将闲置农房统一承租给合作社管理的田仙峪村的田园养老社区,则是由公司投资方对老宅院进行统一建设,在农宅养老产业投入运营后,村民则可以获得3份不同途径的工资收入。生态养老实质上是一种宜居型的社区建设,包括各种环境的建设,以达到舒适健康养老的目的。保证生态养老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生态基地还有老年人群体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开发商和政府的全力支持,四方齐心协力为“养老村”保驾护航。

2.5" 以乡村民宿为中心,适当穿插艺术介入

艺术介入传统乡村,能使艺术更广泛地介入村落的日常生活,可盘活大量的闲置民居,使更多的村民加入非遗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之中,提升传统乡村的文化品位和品质,让传统乡村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9]。艺术介入的国内外案例较多,例如日本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芬兰斯卡艺术村等,国内的广东“青田范式”、安徽的“碧山计划”、宋庄艺术区等。而这些艺术介入不仅使村落充满艺术性现代感,还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生活化。艺术介入的措施有很多,例如在该村建设墙壁涂鸦、素颜餐厅、魔镜酒馆、彩虹民宿和艺术节等,而艺术介入的派生出咖啡厅、民宿、文化展、农家乐和茶馆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艺术介入传统闲置空间是创意产业与传统生产方式、民俗民情、岁节活动和日常文化共存的结果,艺术介入可以使无形的地方历史故事、生活方式,转化为可见、可感的乡村旅游产品,并使其融入中华文化的美育意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住宿满意度,进而提升乡村民宿好感度和质量。而旅游者对乡村文化艺术体验和地方价值认同的特征,文化和旅游则会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系强度。

3" 结束语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视域下如何盘活闲置房屋进行功能转化成为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为乡村闲置房屋盘活提供了相应法律依据和政策,随之出现了一些闲置房屋转化案例,但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不断实践与总结,逐步完善它的转化形式,形成一套行业标准。通过前期搜集资料,整合国内外闲置资源转化案例,以山东省邱家沟村为例,总结出闲置房屋存在的5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造建议,坚持“以农村闲置房功能转化乡村民宿为主体,构建多层次产业体系”。本研究以乡村旅游视域下山东省邱家沟村为例,发掘乡村闲置房功能转化乡村民宿着力为其他相似的闲置房功能转化带来建议和改造方向。因此,本文构建的以乡村民宿为主体辅以4条路径,对于乡村旅游视域下闲置房屋功能转化具有参考价值,但是具体的转化模式还需基于上述路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补充。此外,在后续研究中将会通过实例不断完善和丰富闲置房屋功能转化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经验,进一步讨论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翠红.加快推进农村闲置房整合,优化农村土地配置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路,2019(15):241.

[2] 刘双良.宅基地“三权分置”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方向与机制完善——基于三个改革试点典型实践的对比分析[J].中州学刊,2024(1):54-62.

[3] 李南方,李忠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闲置宅基地再利用研究[J].农业经济,2023(5):86-88.

[4] 李泉,安培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闲置类型、盘活利用实践与治理策略研究[J].社科纵横,2023,38(2):48-57.

[5] 谭波媚,陆佳靖.基于“互融+共生”的农村闲置房重生之路——以广西上林县大龙湖域闲置房的改造设计为例[J].山西农经,2022(11):159-162.

[6] 逯海勇.鲁中山区传统民居建筑保护与发展[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

[7] 沈天舒,洪春华.乡村振兴背景下短视频+农村闲置房营销传播研究[J].贵州学院学报,2023,42(2):83-87.

[8] 吴晓婷.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探析——基于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考察[J].乡村论丛,2022(2):57-63.

[9] 李芳林,谢镕键.海南省智慧乡村旅游发展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3,43(5):160-162.

猜你喜欢
乡村民宿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 21:42:47
一个高中生眼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经济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 04:50:09
海南省发展乡村民宿优劣势评析
中国市场(2017年17期)2017-06-21 15:55:39
关中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乡愁情怀还是美梦难现:乡村民宿经营风险感知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18:10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49:08
国内乡村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2期)2016-10-18 16: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