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一个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烟台市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该文以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分析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现状,发现其中存在农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不高且环保意识较差、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资金瓶颈制约严重和部分地区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构建资金多元投入机制、强化督查检查考核及推进标准体系建设等建议,以助力烟台市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可持续性;整治现状;管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F32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9-0092-04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proposes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and build a beautiful countryside with ecological livability. Yantai City has taken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rural areas. Taking the renova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Yantai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nova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Yantai.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enthusiasm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novation of human settlements and poor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mperfect long-term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serious capital bottleneck,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work in some areas and so on. Based on the local reality, this paper proposes to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villagers to participate, improve the long-term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build a capital invest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assessment,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 system and other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help Yantai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sustainability; current situation of renovation;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mechanism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1]。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打的“第一场硬仗”。基于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迈入从“摆脱脏乱差”到“追求乡村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新征程。
深入贯彻中央会议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烟台市政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布了《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印发了《2021年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估标准》《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2021年督查推进工作方案》[2]。政策文件中提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具体行动包括农村旱厕改造、私搭乱建、生活污水处理、道路维修、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生活用水等方面。经过几年努力,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各区市部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效果出现反弹,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巩固和完善。加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下,烟台市积极探索培育“文旅+乡村”的特色融合业态,提高各区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质量至关重要。
1 "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
1.1 "农村“脏、乱、差”环境问题得到改善
烟台市在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以前,各区市农村普遍存在垃圾无序堆放的现象,对建设美丽宜居、生态宜人新农村的目标造成阻力。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区域涉及15个区市、134个镇、5 900个村庄。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市政府提出全面清理河湖水面漂浮垃圾、农业废弃物,全面清理村庄内外积存的建筑和生活垃圾,并开展专项活动整治地膜、棚膜、反光膜和果袋等各类农业废弃物,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等问题,致力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探索建立“困难补助+绩效奖励+专项补贴”的综合办法,积极支持各区市更新垃圾运送设施,大力保障保洁员的待遇,并鼓励各区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2022年全市共清理49万t农村生活垃圾和6 800 km河道沟渠;共计在农村配备17万个垃圾收集容器,建设并投入运行接近100座垃圾中转站,并配套700辆垃圾清运车,全市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年内农作物庄稼秸秆、废弃农膜果袋、农药包装袋及畜禽粪污等各类农业废弃物综合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全市已经创建了4 100个清洁村庄,覆盖率高达70%以上;全市建成17万户“美丽庭院”,占农村常住庭院的28%。
1.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烟台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活动起到助力作用,也是推动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烟台市自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来,农村用水、生活污水处理、厕所改造和道路硬化方面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在道路硬化方面,实施农村公路网络化建设,2021年内新建农村公路500 km,2022年全市累计完成改造农村公路9 200 km,改造250余座危旧桥梁,更新提升村内“户户通”“村村通”道路。在农村用水方面,对717个村庄供水管网进行新建改造,完成了301个村庄自来水工程,完工率达到100%,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在污水处理方面,根据农村地形地貌、经济条件等情况,确定符合烟台市实际的治理模式,全市已经累计治理2 564个村庄,累计治理率达到43.25%。在农村厕所改造方面,认真抓好农村厕所革命问题摸排整改,持续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大整改和大提升,及时将农户改厕需求纳入改造计划,完善改厕运维管理长效机制,确保整改到位、群众满意。2022年全市已经完成村民厕所改造约58万户,全市农村厕所普及率达到94%以上,在300户以上的自然村累计建有1 350个公厕。
1.3 "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不断提升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不断提升。市政府创新提出了“街长制”“巷长制”,将街道各村庄分为多个网格,每个网格都由各村书记担任总街长,村内每条街道选取党员代表担任街长,小巷胡同则选取村民代表担任巷长。真正实现“街街有人看、户户有人管”,实现管理上无缝隙、管理范围全覆盖,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制度保障、有人员看护,并鼓励乡镇街道形成网格化管理三级组织架构。以网格为基础,积极推行“1+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每一个网格服务队都由党员和村民代表组成,各成员对网格内的3~4户村民负责,切实推进党群互动、网格互融、邻里互助[3]。在网格里,每个人都带头拼进度、比形象、争特色,用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广大村民从“站着看”到“跟着干”,推动村庄实现从乱到治的转变。烟台市政府鼓励各区市农村建立网格组织结构和街长、巷长制,使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不断提升,为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起到助力作用。
在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中,各区市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不断提高,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各乡镇街道开展村内街巷清洁行动,农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群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任务仍很繁重,虽然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等问题有所改善,但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2 "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问题
2.1 "村民环保意识较差且参与积极性低
根据调研,招远市、莱州市等部分村庄村民随意乱扔乱倒生活垃圾,甚至故意将垃圾倒至其他村民家门口。部分村内小道随处可见垃圾,入村道路、耕地、水沟、桥底和河边成了倾倒堆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的场所。海阳市、莱阳市等部分村庄村民随意排放污水至村内路面,甚至有的直接排放至土地和河流沟渠,破坏庄稼、污染水源,并散发异味。以上行为表现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此外,部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积极性较低。笔者在调研过程中,莱阳市、莱州市、招远市等部分村庄的多数年轻人进城务工经商,村内居住人口多以老年人为主,村庄空心化现象严重。留守老人接受的教育内容有限,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从未接受过教育。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无法理解开展整治人居环境工作的重要性,不能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想要改变他们长久以来乱扔垃圾的生活习惯也比较困难。
2.2 "长效管护机制不完善
在烟台市环境整治过程中,部分地区已完工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配套设施出现无法正常运行的现象及各种各样的新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完善的长效管护机制,不能形成长效管护运行体系,无法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进行良好巩固。第一,部分村庄仍出现生活垃圾乱扔乱倒、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乱排乱堆等无人管理的现象,农村基层组织没有充分发挥监管作用。第二,部分村庄环境整治存在管不好、“有建无管”的情况,村庄饮水设备和污水处理基础设施项目完工后,便交给村民自行运营管理,项目产权不清、管理主体责任履行缺位问题依然存在。少数薄弱村庄工程维修养护费用全靠政府或集体兜底,管理模式不畅通造成了农村工程运行管理不顺利[4]。第三,大部分农村设备管理人员年龄较大、文化水平低下,接受技能学习的能力较弱,不能熟练地操作各类机器设备。加之村内干部不重视人员的技能培训,致使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低下,很难达到稳定的管护效果。
2.3 "资金瓶颈制约显著
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要素保障是其关键一环。第一,目前,各区市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所需资金以当地政府拨款为主。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可支配的财政收入较少,能够提供的资金有限,加之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数量多,配套资金需求量大,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在缺乏稳定和可持续财政资金投入的情况下进展困难。比如,莱州市、栖霞市、招远市地区部分村庄就存在供水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停工的现象。第二,烟台市部分农村靠近山区,无论是进行路面硬化、污水管网还是自来水供应等配套设施建设都将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导致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设投入的资金需求大,维护成本高。第三,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涉及领域较多,需要多部门统筹配合。由于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部门不能协同实施发展规划,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存在碎片化现象,项目推进受资金因素制约。比如,招远市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修建工程因管道费用未解决而中断。
2.4 "部分地区工作落实不到位
根据调研发现,在村庄卫生方面,蓬莱区、莱州市、龙口市等部分农村不同程度地存在私搭乱建、建筑垃圾乱堆乱放、垃圾未分类处理、垃圾箱设置位置不合理、垃圾桶内垃圾长期无人清理,以及村内排水沟、塘沟垃圾堆积等问题。在旱厕改造方面,海阳市、莱阳市、龙口市等部分村庄出现改厕比例和改厕质量低、厕所改造补贴迟迟不发、改厕施工进程拖延现象。在生活用水方面,莱阳市、莱州市、龙口市和栖霞市等部分村庄水质较差,供水工程常出故障。在乡村绿化方面,部分村庄绿化面积小甚至未进行绿化,部分美丽乡村示范村、样板村保持水平不高,整治效果出现反弹。究其原因是个别村镇干部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程度不够、积极性不高,实施“面子工程”,工作落实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另外,各区市政府对街道、村镇政策落实情况也缺乏推进整治工作和检验实施情况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考评机制。
3 "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策
3.1 "培养村民环保意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
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受益主体、建设主体、治理主体,团结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至关重要。第一,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规民约的制约、规范作用和民主性。烟台市政府鼓励各区市农村将农村环境卫生规范和标准写进村规民约,加强对破坏乡村卫生环境行为的教育和约束,注重培养村民的环保意识。此外,鼓励各村开展“美丽庭院评选”、环境卫生“红榜黑榜”等活动[5]。对获选“美丽庭院”、选上“红榜”的村民给予奖励,对选上“黑榜”的村民进行教育与管理,促使村民改掉随意倾倒垃圾、破坏环境的不良习惯。第二,鼓励烟台市各农村积极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清理村庄边角垃圾,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同时,要注重引导和鼓励村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实践,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第三,通过进村宣讲、文艺晚会、抖音及快手短视频等老人容易接受理解的方式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引导村民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改变以往生活中破坏环境的习惯,切实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3.2 "健全长效机制,建立管护运行体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程,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第一,各地区要全面建立推行“街长制”“巷长制”和“1+N”党员联户工作机制,监管落实村内清理生活垃圾、清理村内河沟、清理死角盲区的相关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逐步形成农村基层组织监管,由村内表面清洁向庭院环境、周边村庄拓展的格局,注重保持人居环境整洁,并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第二,完善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运营管控机制。要打破重建设、轻管护、管不好和有建无管的现象,明晰项目产权,完善项目设施管理体制,及时维修护理受损设施,确保基础设施的有效运行,不妨碍村民使用。同时,明确各区市地方政府和负责部门、运行管理单位的责任,实现重治重管。第三,建立一批专业的管护队伍[6],提高村干部对技能培训的重视意识。引进年轻专业人才,对村内管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教育,提高管护人员的业务水平,从而使村镇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使整个队伍的素质得到提升。
3.3 "聚焦资金要素保障,构建资金多元投入机制
第一,烟台市政府部门应该增加财政扶持,设立专项整治资金,对资金的使用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增加对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更多的资金要素保障[7]。第二,鼓励各县(区市)社会资本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吸纳各类社会资本,按照同标准、同待遇、同收益的原则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中,完善民间社会组织开展捐资捐物等资金支持政策。同时,发动村内优先富起来的村民量力出资建设美丽乡村。第三,以村内产业项目为支撑,提高农村经济收入。烟台市村内产业多为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等果蔬种植业,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的发展模式[8],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同时,可以增强农村各项产业的活跃性,增加村内集体收入,用产业发展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可持续性。
3.4 "强化督查检查考核,推进标准体系建设
第一,构建督导考评机制。每月开展区市交叉互查暗访,全市排名通报。采取单位评分、暗访评估、随机抽查等方式,每月对15个区市134个镇街进行考评,以镇、街道为单位开展考核检查活动,考核结果与市政府对农村的政策支持挂钩,并对考核成绩靠后的区市、镇街进行约谈[9],提高村干部对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视程度。第二,应当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成果评价机制,将评价结果列入相关单位干部考核范围,加强相关干部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过程中的尽职尽责效果,整治干部在人居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第三,鼓励各区市根据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建立并完善村庄卫生环境清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和农村厕所改造管理等制度,统一制定以上相关工作的落实标准,推进建立以基础设施的建设、验收、运行和管护为主的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标准体系。并大力宣传农村有关人居环境治理的相关制度标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10]。
4 "结束语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与乡村环境水平、村民生活品质和农村社会文明和谐密切相关。烟台市政府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莱阳市的濯村、招远市的大户陈家村、牟平区的邹家庄村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振兴样板村,力争在山东省叫响“烟台美丽乡村品牌”,形成一种可推广复制的“烟台模式”。针对烟台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资金投入、主体参与意识、管护机制和政策落实差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资金筹集渠道,激发村民参与卫生保护和治理的积极性,健全完善管护机制,强化督查检查考核,以推动烟台市人居卫生环境的整治工作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郭如才.“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的新探索——学习习近平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J].党的文献,2022(4):26-32.
[2] 李晓健,张露露.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困境与出路——以G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7):256-258.
[3] 崔红志,张鸣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多元主体投入机制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村经济,2022(3):1-11.
[4] 高珊.生态振兴视域下脱贫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22(11):125-131.
[5] 杨娱,王政,王文娟,等.提高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性的研究——基于天津市涉农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2(6):113-116,194.
[6] 周晟.成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策有效性分析——基于农户角度[J].山西农经,2022(12):111-113.
[7] 梁荣霞.乡村振兴背景下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路径[J].山西农经,2022(18):172-174.
[8] 杨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天津农业科学,2022,28(5):43-48.
[9] 李正柳,朱劲松.荆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6):252-254.
[10] 王富忠,胡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南疆地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研究[J].农业经济,2021(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