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其终身发展的基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文章以圆锥曲线定点问题的教学为例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教学;圆锥曲线定点问题
[中图分类号] " "G633.6 " " " "[文献标识码] " "A " " " "[文章编号] " "1674-6058(2024)29-0001-04
高阶思维能力是一种综合性思维能力,它主要体现在问题求解、独立思考、创新及批判性思维等方面,于教学目标中则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强调,教师应通过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并指出人的思维能力可通过训练得以培养和提升[1]。在高中课程中,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将高阶思维活动融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分析、推理、判断、归纳等思维过程,是高效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途径。下面以2023年广西五市高三联考的一道试题的评讲课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二、教学反思
(一)精选例题,激发思维的灵活性
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强调,数学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解题训练,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2]。在解题课中,应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例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通过探究典型例题的多种解法,使学生能“解一题,通一类”。对比多种解题方法,寻找最优解法,这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灵活性。
(二)问题驱动,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布鲁纳认为,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利用问题和任务组织课堂教学,是启迪学生思考的高效且实用的方法[3]。在高三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堂需求,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利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梯度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提升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其问题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三)反思回顾,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反思回顾是课堂中关键的启发环节,它不应仅限于课后或课堂总结阶段,而应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数学解题课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探索每种解题方法时,回顾并总结常见问题的通性通法,理解问题的本质,从而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学会批判性地评估不同解法的优劣,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四)思维融合,构建递进式多样化课堂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运用低阶思维,较少运用高阶思维。若课堂教学全为低阶思维活动,学生将仅能掌握简单方法和公式的机械套用,而若全是高阶思维活动,又可能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将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有机融合,构建由低阶到高阶的递进式、多样化课堂,引导学生参与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实验、创造等多种思维活动,使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思维锻炼,从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 " 参 " 考 " 文 " 献 " ]
[1] "李金梅.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江苏教育,2022(14):39-44.
[2] "曹一鸣.数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 "林军.树立问题意识 提高核心素养:以《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教学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17):23-24.
(责任编辑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