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文体单元教学思考与探析

2024-12-31 00:00:00宣莹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青头红头文体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第一个文体单元就是童话单元,安排了学生喜欢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教学时,教师要渗透童话的文体意识,引导学生在单元课文的集中学习中习得童话阅读的基本方法,发现童话文本中的表达特点,体会童话中鲜活的人物形象,领略童话的独特魅力,让学生通过尝试创编童话故事体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一、品味语言,感受表达特点

学生读童话作品,总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进入故事,借助想象感受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相关课文中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共同特点的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1.重视童话中的反复结构

在童话故事中,作者总是用趣味十足的奇妙情节,以反复结构进行叙述,在情节的不断变化中推动故事发展。在童话文体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先找出文本中的反复结构,引导学生分析结构的特点,通过举一反三的方式开展学习,并在后续的阅读中强化对童话中反复结构的认知。

比如,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小女孩蜷缩在风雪中的街头墙角,又冷又饿。为了能够让自己暖和一下,她擦燃了一根火柴,亮光给她带来了火炉的幻觉。接下来,她一次又一次擦燃火柴,形成了擦燃火柴这一情节的反复结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注意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重点读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情形,分析这一情节的表达顺序:擦燃火柴(冒出火焰)——出现幻象(大火炉,很温暖,很舒服)——火柴灭了(幻象消失);之后,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后面四次擦燃火柴的情形,通过列表格的方式梳理相似的情节表达,同时注意相似中的变化;最后,教师让学生总结课文中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情节表达,在体会小女孩心情变化与神奇的画面中,教师还应让学生懂得,一根火柴能够发出的亮光和产生的暖意本来是很短暂而微弱的,却能够给小女孩带来片刻的享受,原因是小女孩实在无法忍受风雪中的又冷又饿,这样才能把握作者采用反复结构表达的目的。

2.突出童话中的奇妙想象

从文体特点看,童话中最突出的特点要数丰富、奇妙的想象,这些想象通常以拟人、夸张等方法,使童话人物具有超常的本领,或者使童话中以动物、植物为主角的角色具有人的性格特点。童话文体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也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一语文要素转化为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比如,《那一定会很好》讲述的是一粒种子在长成大树后,不断产生新的想法,随着新的想法得以实现,它先后变成了手推车、椅子、木地板,在主角看来都是很好的事情。教学这样的童话,教师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一是了解主角奇特的生命力。让学生从文本故事中梳理出主角经历的种种变化,提炼出每一阶段的关键词(种子、高大的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想一想在这样的变化中,哪些是你没有想到的情形。二是重视感受主角生命中的奇特想象。学生梳理文本中出现了主角的四次想象,选择最有意思的想象进行思考:这一想象是怎样产生的?主角为什么会那样想象?这种想象能够吸引人的内容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表达出来的?在此基础上,学生选择一种对象,像课文一样来一次想象,看看有没有奇妙的效果。

二、聚焦人物,体会美好形象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是第二学段阅读要求中的童话文体单元的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童话人物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中,体会作品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1.抓住故事内容体会

童话故事是体会人物形象的重要载体,阅读童话时学生首先关注的就是故事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是让学生先通过阅读文本了解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由此再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比如,《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课后练习2:“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这一要求指向的是把握文本中描写青头和红头是好朋友的内容,学生需要深入阅读文本,提取文本中表达青头与红头在一起玩游戏、青头在红头遇险后不顾痛疼想办法救红头、青头冒着危险救出红头等内容,从中感受到红头对青头的信赖和青头对红头的不离不弃。

2.结合具体描写体会

有些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表达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描写实现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重视从文本中找出对人物的具体描写进行品读,理解和把握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比如,教学《一块奶酪》,教师可以根据课前学习提示“你喜欢文中的蚂蚁队长吗?理由是什么”,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学生先独自阅读文本故事,确定自己的观点,再从文本中找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尽可能多找出几条,之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形成学习清单。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采用“观点+理由”的形式,其中的理由是文本中的具体描写体现出来的。学生按照学习清单重点汇报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总结出蚂蚁队长的形象:非常自律,又爱护弱小的同伴。

三、仿创故事,领略童话魅力

童话不仅是学生喜欢阅读的文本,而且是适合学生进行表达的一种文体。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童话中适合学生表演、讲述、创编的内容,适时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表达活动,既可以丰富童话课文的教学活动,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1.在故事讲述中促进内容理解

故事是最适合学生进行讲述的,童话故事也是这样。学生讲述课文故事必须以熟悉课文内容为基础,努力将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这也是加深对童话情感体会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课后练习安排了“画出它(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的训练要求。学生可以画出红头的旅行路线图来搭建讲述支架,然后在支架的帮助下,按照“吃进嘴里——吞进肚里(第一个胃)——移到第二个胃——回到嘴里——从嘴里喷出”的顺序,顺利完成课文故事讲述。为了把故事讲得生动具体,学生要选择关键环节细致讲述青头的言行举止或红头的具体感受与表现,体现出童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2.在故事表演中融入角色体验

童话故事中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适合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角色表演活动。通过表演,学生对人物有了真切的体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

比如,童话《一块奶酪》就适合学生开展角色表演活动。这个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只有蚂蚁队长,次要人物以小蚂蚁加上两三个蚂蚁作代表即可,适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活动。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轮流演蚂蚁队长,互相评价,比一比谁最适合演蚂蚁队长,说说原因。这样一来,学生从中明白了表演时需要通过内心活动(自言自语)、动作、语言把蚂蚁队长的严格自律又有爱心的形象生动地体现出来。

总之,在童话文体单元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从文体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掌握童话阅读经验,初步学习童话创编的方法,锻炼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青头红头文体
对话——推动情节 彰显情意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学生天地(2019年36期)2019-08-25 08:59:44
愣头青和青头愣
启蒙(3-7岁)(2018年11期)2018-11-09 02:25:16
四川省成都市青头实验中学附属小学 “美丽”附小
红头船:海上的吉运
空中之家(2016年1期)2016-05-17 04:47:53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世界稀有青头潜鸭在武汉繁衍
浙江林业(2015年10期)2015-12-11 16:37:31
文体家阿来
阿来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36
海边“水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