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2024-12-31 00:00:00杨静付岩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4年7期
关键词:财务部门人才队伍一流

一、前言

随着《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建议》出台,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1]。在国家积极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同时,也给“双一流”建设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要求“双一流”高校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顺应国家政策以及学校未来的战略走向。新的资金管理环境对“双一流”高校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打造一支专业性、综合性、创新性的财务人才队伍,是高校适应“双一流”建设要求,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X高校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作为市属“双一流”高校,X高校财务部门设置资金计划科、会计核算科、项目管理科、综合管理科、后勤基建科共五个科室,现有人员18人,包括在编工作人员16人,劳务派遣2人。其中,负责会计制单4人,会计复核3人,资金支付1人,财务报表统计1人,基金会相关管理业务1人,负责会计核算工作的财务人员共10人,占部门总人数的55%,专项管理、预算管理、信息化管理、科研管理、工资核算、学生学费缴纳岗位均各配置1名财务管理人员。从X高校财务人员岗位设置来看,前台报销和复核岗位人数较多,而从事管理、监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较少,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资金来源多元化、财务智能化的新要求差距较大,财务人才队伍由“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的理念还未形成。按照市教委的要求,X高校以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契机,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财务数据查询、预约报账、劳务薪酬申报等功能,但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高,欠缺分析财务数据的模型,数据分析、资金合理配置等管理会计功能不足。

从X高校财务部门在编财务人员年龄分布来看,50岁以上财务人员占6%,40—50岁占22%,30—40岁占66%,25—30岁占6%。此外,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财务人员占100%,使财务工作人员对各种财务制度和各类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有着较好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各种财务制度的推行和改革。由于近年来行政人员招聘人数较少,导致财务工作人员主要为80后,人才梯队年龄断层较严重。从财务人员职称情况来看,具有高级会计师职称的占33.33%,中级会计师职称的占50%,初级会计师职称的占16.67%,高级职称配比接近满额,职称提升空间较低,容易削弱员工职称学习的积极性。

三、X高校财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

X高校于2017年成为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9年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在新的战略要求和会计制度变革背景下,X高校财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一)核算会计对软件依赖性过强

2019年实施政府会计制度后,X高校通过升级账务核算软件,初步建立了财务和预算“双分录”的会计核算体系。“双分录”核算中的预算会计分录根据模板自动生成,绝大部分日常业务主要依赖预约报账系统中的通用报销模板,对日常报销业务归纳分类后,通过扫码投递单自动生成会计分录,造成会计核算人员对业务合理性和准确性的主动思考较少,对经济业务专业化处理技术掌握不熟练。

(二)财务流程复杂,管理观念陈旧

在“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动下,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变得多元化,具有指定用途的“双一流”建设专项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的绩效评价、报销流程、支出范围、经费审计也越来越严格。各项费用使用的事前、事中审批流程增多,财务人员工作量变大。同时,政府会计制度和财政一体化系统的上线对财务精细化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制度和流程更新不及时,财务人员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导致财务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稳定性不强

现有财务软件特别是网上预约报账等财务系统稳定性不强,经常出现报销单不能及时清理、额度占用提示不清晰、项目授权操作等人机交互界面设计不友好等问题,加之软件公司售后服务不能及时响应和反馈,X高校财务信息化管理人员仅有1人,造成工作压力大,且时间和精力大都用于解决用户操作中的系统报错或操作流程不当无法提交各类申请单的问题,而对财务软件各类模块的二次开发和提高数据处理质量精力投入不足,财务软件使用人满意度也不高,财务信息化建设进程较慢。

(四)财务制度学习探讨不够深入

财务人员对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深,主要还停留在解决眼前会计报销等具体工作层面,理论学习研究开展不多[2]。对于年末结转结余、基金计提、基本支出及项目支出等核算和管理的关键问题还存在疑难点。

(五)缺乏适用于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

X高校暂未针对财务部门专门出台适合高校财务人员绩效考核的管理办法,未能有效、合理地衡量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贡献,导致财务部门仍然存在收入不公平的现象,无法调动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作业绩未与薪酬利益挂钩,不利于现有财务人员改进工作作风,增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无法对财务人员进行科学的考核、培养、晋升、奖励等机制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六)缺乏财务人才队伍长期培养规划

新入职财务部门的应届生主要从事前台报账工作,工作内容较为重复繁琐,且X高校暂未形成完善的财务轮岗制度,造成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多年重复一项工作,培养目标不够明确,造成年轻队伍业务能力、工作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不足。

四、X高校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路径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X高校要对传统财务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革,加快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人员的职能转型,培养出与X高校内部管理需要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领导层的重视程度

X高校党委和行政领导应重视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认识到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在整个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干部队伍建设体系[3],同时把财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双一流”高校管理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完善财务治理结构

构建以治理主体为核心的各类委员会,如预算委员会、内控委员会、财务监督委员会,保障决策过程的规范化和结果的科学化,调动相关行政部门参与到财务规划、管理、分析、监督等各个环节中来。

(三)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和财务数字化转型

加强预算管理,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替代繁冗的手工劳动,提升财务管理效率,尽快实现核算型会计到管理型会计的转变。

(四)培养高水平财务人才

鼓励财务人员根据自身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积极参与中央和地方财政、教委等财务拔尖人才的推荐和培养环节中,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深造平台,拓宽财务人员的视野和知识广度,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素质,为财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加强财务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

组织定期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财务人员对新型财务工具和系统的运用和理解,增强财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和财务信息化专业能力,紧跟信息时代变革步伐,培养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六)健全财务人员引进方案

根据未来X高校财务工作的重点内容,招聘或者选拔复合型、创新型财务人才,如需大力发展财务信息化。招聘政策应不仅限于会计专业,还要考虑其计算机操作能力,提高财务入职人员的门槛。

(七)建立合理的内部轮岗制度

轮岗对于财务部门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要,有利于财务工作人员避免因长时间负责单一工作而难以改进工作方法,使其成为多面手,更有利于同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提高工作效率。X高校不仅要在财务部门实现定期轮岗制度,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与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也要定期强化交流和业务学习研讨,包括不同部门管理干部之间也要设置轮岗机制。

五、X高校财务人员绩效考评指标的建立

良好的制度保障和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财务人才队伍搭建有利的发展平台,但有效调动财务工作人员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和加强业务学习的积极性,还需要制定一套适合财务部门的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本着公平、公正、多劳多得的原则,对有特别贡献和综合素质过硬的财务工作人员,按照考评分值给予较高的绩效分配奖励。在财务绩效考评指标的选取上,既要体现与财务工作的相关性,又要体现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按照X高校财务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建议从四个层面建立绩效考核模型。第一层考核内容主要分为履职情况、工作纪律、师生满意度、综合素质四个大类。第二层为具体的考核指标。第三层为财务部门考核小组根据不同年度的重点工作内容赋予不同的分值,作为年终绩效奖励发放的依据。第四层为考核依据,将考核指标量化为具体计算标准(见表1)。

考核分值确定后,根据人事部门核定的年底绩效总量与考核分配系数相乘进行计算。前三项为完成基本工作的绩效评定,满分100分,最后一项综合素质共计30分为加分项,对财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给予一定分值的奖励。计算分配系数的公式为:个人分值/人员总体评分值之和。如财务处共计12人,按照职称级别分配的绩效考核总金额为10万,12人的考评分值总量为1020分,最高分95分,最低分75分,则按公式计算后对应获得的绩效总额分别为9313(100000×95/1020)元和7352(100000×75/1020)元。财务部门考核小组也可以根据财务处年度重点工作方向调整分值,通过加大权重分配来推动具体工作的实施。通过各类指标的评价,不仅能使财务人员意识到自身的缺点和问题,也能基本实现按绩分配的客观性和公平性,调动了财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全面提升学校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X高校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应采用先进管理理念,确定财务队伍的培养方向,丰富培训内容和层次,不断提高财务人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激发财务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发挥财会监督作用,保证在“双一流”建设中更好地履行财务管理职责,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力和财务治理效能,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引用

[1]陆芊芊.“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财务绩效综合评价研究[D].常州:常州大学,2022.

[2]陈永军.X高校实施政府会计准则财务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9):195-196.

[3]李鹏.浅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队伍创新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1(03):165-166.

基金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基于激励理论的中医药‘双一流’高校人才梯队建设研究”(项目编号:Z-202402)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 责任编辑:韩 柏 王纪晨

猜你喜欢
财务部门人才队伍一流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3:58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42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当代陕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56
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
商业会计(2016年12期)2016-10-08 01:30:27
基于BSC的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绩效管理实践
会计之友(2016年16期)2016-08-12 15:41:37
简述企业经营效益的经济管理对策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7
人才队伍建设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