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文化表达与现代化阐释

2024-12-31 00:00:00廉双羽
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艺术表达传统文化

摘 要:随着数字时代的迅速演进,中国动画行业已逐渐构建出独特的叙事体系。这一体系深植于中国的文化土壤,旨在更好地传播中华文明并扩大其影响力。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发展势头迅猛,因此有必要追溯和探讨国产动画电影的起源与演进,分析其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形式。从符号学的视角,剖析国产动画影片中的符号及其象征意义,并结合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在技术层面的创新成果,对国产动画电影进行现代化解读。

关键词:国产动画电影;传统文化;艺术表达;现代化阐释

1949年以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显著提高,融合中华传统元素与现代艺术风格的影片不断涌现。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动画电影高度重视审美表达与文化再现,通过先进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影片,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东方意境,增强观众的沉浸式视听体验,并在此过程中传递深刻的文化内涵。动画电影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还为全球观众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途径。这种文化输出在增强民族认同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增进国际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中国树立友善与值得尊敬的国际形象。通过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动画电影为中国面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一、中国动画电影的溯源和发展

动画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2]。中国动画电影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起步期、迅速成长时期、民族风格繁荣期、停滞与复兴期,以及当前的机遇与挑战期。从早期以黑白电影形式进行尝试,到逐步借鉴国外优秀作品进行改编,国产动画逐渐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动画电影创作者不断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文化特色推动创新发展,最终确立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动画艺术体系[3]。早期动画影片与商业广告紧密相连,万氏兄弟创作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为动画短片的拍摄奠定了基石。在这一时期,民族意识的显著增强在《铁扇公主》长片中得到了体现,该片借鉴了中国戏曲艺术的特点,初步展现出民族风格。1949年后,我国开始尝试将民族色彩与国外技术相结合,如《神笔》这部影片,将中华元素与漫画融合进行再创作。1957年,我国动画影片进入繁荣发展阶段,题材更为多样化,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播。此阶段的代表作包括折纸片《聪明的鸭子》、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和木偶片《孔雀公主》等。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动画电影短片开始将传统文化与深刻哲理巧妙融合,并广泛运用象征手法来表达主题。如《鱼盘》以青花瓷为参照,警示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而《山水情》则展示了在现代技术手法下的中国水墨动画的独特魅力[3]。

二、国产动画电影中的传统文化表达

(一)符号再现与象征意义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及其意义的学科,通过分析符号的结构和功能来揭示它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提出,符号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构成。在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能指”是可视化的具体元素,例如龙、凤、青铜器等;“所指”则是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及象征价值。

在符号的运用上,中国动画电影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大鱼海棠》中,导演采用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元素,通过流畅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营造出充满诗意的水下世界。青铜器和瓷器作为象征性元素贯穿整部影片,为剧情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影片中,青铜器的精巧设计带有神秘感,象征着古代文明的力量。它不仅出现在角色居住的神秘海底世界,还作为宗教和祭祀的关键道具,代表权威与力量,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瓷器则以精致的装饰和光洁的外观展现出优雅的美感,象征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在影片中,瓷器多与角色的家庭和日常生活相关,反映出生命的脆弱与珍贵。通过这些符号元素,影片展现了传统工艺的审美价值,并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敬意。青铜器和瓷器反复出现,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充满历史记忆与传统精神的世界,使观众能在视觉和情感上体验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

哪吒是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人物,作为动画影片中的经典符号,不仅代表着一个角色或形象,更是一个文化观念的载体,映射着我国在不同阶段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追求。从早期的《封神演义》到现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形象经历了显著的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还揭示了人们对英雄、命运与权力等主题的思考。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哪吒以桀骜不驯、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示人,勇敢挑战天命并取得胜利,反映出古代人们对英雄主义的崇拜。此外,哪吒的故事也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权力结构:天庭代表神权,而哪吒则象征人间的反抗力量,双方的冲突折射出古人对权力分配的关注与思考。在现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英雄形象,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角色。他身世的秘密、与父母的矛盾和对于命运的反抗等都成为影片的重要议题。这一形象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思考,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对英雄主义的崇拜。如今,仍然可以从哪吒的形象中看到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看到对英雄、命运、权力等议题的持续关注和思考。

(二)视听元素的影像风格呈现

叙事过程中,视觉元素的构建对人的认知感官系统产生深远影响。所谓“视觉元素”,是指通过线条、光线、色彩、置景、审美语言、视觉心理及意象思维等具象与意象符号要素,所构建出的传达各类信息的媒介载体[4]。《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开篇的场景设计,凸显影片的艺术风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大圣独自坐在悬崖之畔,风吹动大圣的披风。镜头变换,眼前天兵天将列阵而立,将大圣团团包围,令观众对即将到来的激战充满期待。《长安三万里》则标志着国产动画电影的重大突破。影片以诗歌为基础,通过超现实主义手法深入挖掘唐朝诗人及其诗作的精髓。其采用极简构图,以中国传统元素勾勒独特的水墨风格,与唐诗相互辉映,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5]。

动画中的听觉元素作为动画的精髓,不仅是人物情感的传递者,更是环境氛围的营造者和主题思想的诠释者。《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配乐构成电影听觉元素的主体,以传统民族音乐为主,采用唢呐、琵琶、扬琴、二胡等民族乐器充分地展现出民族传统元素。当魔童哪吒降临人间,表现出顽劣、冲动且易怒的性格时,背景音乐主要采用了中国传统乐器唢呐作为主要音色。唢呐高亢有力的音色,既精准地刻画了小哪吒的性格特点,又从侧面揭示了故事根植于中国传统神话的深厚背景,通过唢呐的演奏,展现了中国古典民族元素的独特魅力[6]。

三、国产动画电影的现代化阐释

(一)现代技术赋能的视觉美感

中国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电脑软件技术的普及,动画数字化制作技术革命兴起,快速占领整个动画制作领域,成为时代的主流。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在技术应用方面广泛采用二维动画、定格动画、3D建模和渲染等技术。同时,国产动画也在积极探索技术融合与创新,例如将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与数字绘画、动作捕捉和渲染技术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更具中国特色的3D MAX软件与“3D粒子水墨画”特效技术的结合应用,标志着中国动画美学的一次重大突破。这种技术的创新不仅丰富了动画电影的视觉表现力,还为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化表达提供了新的途径[8]。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该影片在3D渲染和特效制作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具体而言,采用了基于物理的渲染(PBR)技术,使画面中的光影效果更加逼真和自然。此外,电影制作过程中还广泛应用了高动态范围成像(HDR)和全局光照(GI)技术,增强了视觉深度和真实感。在动画设计上,使用了高级的骨骼绑定和角色动画系统,使角色动作更加流畅和生动。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不仅提升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制作水平,还使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关注和认可。此外,电影《深海》突破了传统平面框架,使水墨画具备了立体形态。其独创的“粒子水墨”技术是水墨动画实现数字化的一次革命性变革,赋予视觉效果一种流动的质感。电影中将水母、珊瑚、鲸鱼、邮轮等海洋元素分解成细小微粒,呈现出变幻多姿的形态,带给观众梦幻般的视觉体验。

国内技术团队在AI领域积极探索,其中动画电影《愚公移山》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AI技术,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在国际上屡获殊荣的动画短片《龙门》也采用了自主开发的模型样本“墨池”(Inkstone)来模拟笔触质感,并结合真人表演与绿幕抠像合成技术,实现了出色的动画效果[9]。

(二)东方美学的审美表达

观众对动画电影的评价中蕴含的观影需求和审美心理成为动画创作的重要风向标[10]。国产动画作为文化产品,肩负着满足观众在内容、情感及认知等层面需求的任务,通过强化影片独特的东方韵味,深化观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国产动画在内容层面需要突破,在时代背景下创作具有现实意义和内涵的作品。英雄神话是广受欢迎的当代动画题材来源。电影《姜子牙》将中国神话故事与当代社会热点结合,展现了个人与高度组织化社会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巧妙地融合了非现实世界的想象特征与当今流行的“中国风”文化[11]。电影《长安三万里》让观众得以欣赏古代诗歌与现代技术的融合。场景上从诗歌中复原盛唐面貌,借鉴传统绘画的技法,注重写意与留白;情感上利用诗句与景色进行抒情,体现中国人情感的含蓄表达,在情感层面引发观众的共鸣;在传承上,影片将古老的故事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比如高适看到探花到达长安时,影片借助路人之口,科普唐代新科进士这一日可以进长安城内任意一座花园采摘花朵,故名为“探花”,以诗人李白为文人代表,展现中国历史中古典文化巅峰之唐朝的包容开放、自信浪漫气质[12]。

这些具有东方美学的影片,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观众喜爱的文化产品。它们不仅展示了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在未来的电影创作中,应继续发扬这种东方美学精神,创作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

四、结语

国产动画影片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元素为动画电影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观众的不同审美需求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使大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通过现代化视角解构电影,观众能够形成多样化的文化理解方式,从而为国产动画电影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意。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与融合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创作团队应基于本土文化,并有效融合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实现跨文化融合,打破受众的圈层壁垒。要注重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需求和审美差异,以及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传递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国际影响力,从而真正形成大众型的国漫文化。

参考文献:

[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2.

[2]王英莉.国产动画对传统文化的表达策略[J].电影文学,2024(2):130-135.

[3]王琪瑜.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国产动画电影传统文化元素传播: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23.

[4]侯小锋,周莉.视觉符号本土化的中国动画电影意象审美[J].新闻界,2011(4):103-105.

[5]丁岩,孙克丹.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J].喜剧世界(上半月),2024(2):73-75.

[6]杜沄.国产动画电影的配乐技巧与民族元素展现: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J].当代音乐,2021(5):190-192.

[7]孙立军.中国动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278.

[8]刘金鹏.3D粒子水墨画技术在动画电影中的应用:以国产动画电影《深海》为例[J].名家名作,2023(36):75-77.

[9]马驰.文化与技术的交融:近两年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与产业观察[J].影视制作,2024(3):37-42.

[10]余颖怡.动画电影的受众需求及其发展策略研究[J].电影文学,2023(3):82-86.

[11]郭沫杉.《姜子牙》:英雄神话题材动画电影的宏大叙事与审美表达[J].中国电影市场,2021(1):37-42.

[12]李可文,段炼.从《长安三万里》看国产动画的诗歌表达[J].电影文学,2024(8):149-154.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表达传统文化
论钢琴艺术情感体验
艺术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01:34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36:43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8:14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钢琴演奏的音乐控制与表达
求知导刊(2016年14期)2016-07-11 12:48:22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戏剧之家(2016年13期)2016-07-07 13: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