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古典舞是我国特有的舞蹈种类,有着独特的舞蹈艺术美感与民族代表性。古典舞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对古典舞身韵进行教授与启发,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古典舞风格的掌握与热爱。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古典舞身韵的核心,以基本元素为切入点来阐述古典舞的舞蹈动作特征与舞蹈的审美规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元素的含义与展现方式。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课堂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训练价值和意义,而要想更好地开展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就必须弄清楚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基本元素。以多种方式对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基本元素进行分析,阐述其特点,剖析这些元素在古典舞身韵中的作用,从而解析如何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基本元素,以期使中国古典舞的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概述
中国古典舞身韵是具有体系的身体语言和风格韵律。它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舞蹈、戏曲舞蹈、民间舞蹈和武术,经过历代舞蹈艺术家的提炼与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语言体系。身韵主要包含舞者的体态、动作、节奏、呼吸、眼神等多方面的要素,从而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审美韵味和艺术魅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历经多年传承与创新开始走向独立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舞蹈艺术家们不断吸收民间舞蹈的元素,同时借鉴西方舞蹈技巧,逐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中国古典舞身韵可以使舞者塑造出优雅大方的舞蹈形象,其中身韵的基本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提供了巨大的能量。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与动作之间充满了线条感,可以是横线、斜线,可以是上下运动也可以是前后运动。而其展现的艺术魅力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更能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韵味。
二、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及其运用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基本元素
身韵元素在古典舞教学中有着完整的训练体系,“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等基本元素构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并贯穿于舞蹈表演的全过程。充分训练古典舞身韵元素可以帮助舞者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并运用自己的身体完成更高难度的舞蹈动作,所以打好基础是关键。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基本元素有着不一样的训练方式。上下运动的“提、沉”、斜线运动的“冲、靠”、前后运动的“含、腆”、横线运动的“移”、弧线运动的“旁提”,都有着各自的训练方法。
1.上下运动的“提、沉”与斜线运动的“冲、靠”
“提、沉”的运动轨迹是以腰为轴的上下运动,舞者以欲下先上、欲上先下为原则进行运动。古典舞的一切动作都是以“提、沉”为基础进行舞动的。“提、沉”是一切古典舞动作的核心,贯穿于舞蹈表演的全过程,所有动作都是由“提、沉”开始的。“冲、靠”这两个身韵元素作为“提、沉”的延续,仍是以脊椎为中轴线、以腰部为核心进行运动的。作为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的一部分,“冲、靠”的动作训练较“提、沉”来讲有一定难度和必要性。
“提、沉”动作往往伴随着呼吸进行,通常是先“沉”后“提”的,舞者通过吐气时的气息下沉带动身体缓缓下压,随后身体躯干再上“提”。在此过程中,舞者的身体呈现出纵向的动势,因此“提、沉”天然就具有上下运动的特征。以盘坐式身韵做分析,通过下半身来区分腰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发力方式的不同。古典舞身韵元素动作的核心区都是腰部,盘坐式可以帮舞者快速找到发力点。所谓“欲沉先提”,是指先做“提”的动作才可以做“沉”的动作,一切进入主题动作的练习都需要准备动势。首先“提”的动作需要从尾骨开始,在运动轨迹中是向上的走向,以腰为轴心,整个脊柱一节节向上挺拔,并在做这个动作的过程中调整呼吸,放松心情,气提到胸口切记不要憋气,使呼吸内循环,同时,脊椎也已形成了直立的状态。最后的直立状态一定是上身先找到挺拔的感觉,慢慢地再把脑袋抬起,回到平视前方的状态,从而形成“提”的动作。接着进行“沉”的动律,这时身体是向下运动的,因为此时舞者身体里的气已经被提到了胸口,通过呼出气让气息向下呼出去,运用气息的力量带动腰椎一节节向下沉去,最后形成身体微微弯曲、微微含胸的状态。在“沉”的过程中,舞者的眼皮也要随着身体缓缓下垂。此时,将两个元素连接起来就完成了“提、沉”的完整动作。
“冲”顾名思义是去找往前冲、向前的感觉。唐满城和金浩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中对“冲”的运动轨迹有着详细的说明。在“沉”的过程中,舞者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要保持平行。切记上身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被拉长。头有两种配合方法:一种是头和肩相反,如肩向左冲,头略向右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另外一种是在冲的过程中,头向右转。“冲”是在“沉”的基础上通过腰椎和胸椎带动身体向左前或右前进行运动。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舞者可以感觉到胸口位置有一根绳在拉动身体朝着那个方向延伸。“靠”也是在“沉”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当舞者的动作停在“冲”的时候,要通过腰椎发力带动身体回正,后又在腰椎、颈椎以及呼吸的多重配合下来到了“沉”的位置上,再利用“沉”的发力方式运动到“靠”。就好像人们借助力量倚靠在朋友后背时的感觉,既有力量又有依靠。去找“冲”的对角方向,也就是4点和6点进行“靠”的动作。舞者身体的所有部位都在进行向后靠的运动,中心则保持在中间尾骨的位置。
2.前后运动的“含、腆”与横线运动的“移”
“含、腆”比“提、沉、冲、靠”还要难以掌握,所以做此动作时更需要注重呼吸以及发力方式的使用,以体会到其内在的运气与情感。
“含、腆”的动作过程与“提、沉”相似,以腰部为轴心,双腿交叉盘坐背手准备。“含”的动作同样需要从尾骨开始,在运动轨迹中是向后的走向,以腰为轴心,整个脊柱一节节向里包回来,丹田受力向后,肋骨与锁骨向内收,后背形成向前的“C”形,好似与人背靠背放松地坐着,自然低头,眼睛垂视。所有的动作要自然完成。这时,“含”的动作结束,“腆”的动作开始。它的运动轨迹和发力方式与“含”相反,是向前的走向。在“提”的过程中进行“腆”的动律,利用胸椎力量向前推出,肩胛骨缓慢展开并向后夹,下巴微微抬起,形成后背平、胸腰探的造型。将“含、腆”的分解动作连接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含、腆”动律。
中国古典舞舞姿造型的完成离不开身韵基本元素的动律。横线平面内运动的“移”是许多复合舞姿中经常运用的动作,是把每个点连成线的连接动作。横线的移动通常是在水平方向上进行的,在移动过程中,舞者要保持身体的稳定,保证动作的连续。“移”的动作要求舞者的肩膀稳定在一条横线上,腰部发力,向左或右移动拉伸,延长自己腰部两侧的肌肉。
3.弧线运动的“旁提”
“旁提”的运动线条是流畅的弧线。通过“沉”准备,结合“提”的动势,加上手臂的帮助,形成弧线运动,好似天空中的月牙,弧度分明。仍然以腰为轴,通过腰部发力带动肋骨一节节向上提到“旁提”的位置。“旁提”的动作多以顺风旗的舞姿呈现。做顺风旗动作时,腰部带动手臂从“沉”的预备动作发力,提到最高点,同时眼随手动。此动作不仅仅是单一的元素,更是具有艺术感的动作。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都有着属于自己的运动轨迹,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上下直线、斜线到稍难的左右横线、前后运动直至最后的弧线运动“旁提”,全部都是遵循科学的身体运动轨迹进行练习,确保舞者身体健康是最科学的运动方式。
(二)身韵中基本元素的运用
身韵元素在中国古典舞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古典舞的所有单一组合、复合组合、道具运用等都离不开身韵的基本元素。从单一短句到完整的舞句之间的衔接,身韵基本元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古典舞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云肩转腰”便较多运用了“移”的动律。舞者需要交叉盘坐背手准备,以“平抹手”开始动作,身体像磨盘一样平面移动。在练习这个动作的时候,舞者要前后移动重心,腰部进行平面圆的运动,还要用到“冲、靠”的舞姿,用身体的内部力量推动手的动作。在节奏中,每个动作都有轻重缓急的变化,舞者在其中一个位置的“闪烁”停顿、快慢结合,使“云肩转腰”更具风格性。
道具的运用有扇舞、剑舞等,在徒手身韵的基础上通过手执道具的方式,用以腰为轴的动作配合身韵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的动律,增强了身体的灵活性,把身韵基本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增加了中国古典舞的色彩。
(三)身韵中基本元素的价值意义
身韵基本元素在古典舞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不仅是古典舞情感表达的基础,更是展示舞者内心深处对身韵理解的重要手段。首先,身韵基本元素有着揭示内心世界的作用。舞者可以通过舞姿传达舞蹈编创者想要表达的情绪。其次,身韵基本元素对舞蹈形象的塑造有一定的帮助,可以使演员更好地进行二度创作,充分展现角色性格,理解舞蹈背后的情感。最后,身韵基本元素塑造了舞蹈意境,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可以引发其产生情感共鸣。身韵基本元素的价值是巨大的,不论身处何种环境,舞者都要把身韵元素牢牢掌握、吃透。只有这样,后期学习中国古典舞时才可轻松上手。
三、学习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基本元素的实践路径
在刚学习中国古典舞的时候,可以对古典舞身韵元素中的“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进行单一练习,然后逐渐提高难度,进行徒手身韵主干动作训练。之后,舞者就要进行多元素的组合训练,延伸出很多种动作。这些动作可以使中国古典舞更加多姿多彩。
在古典舞的课堂中,学习和掌握身韵中的基本元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更好地掌握身韵中的基本元素,必须做到身体力行。首先,要学习基本动作的发力方式、运动轨迹,理解、掌握动作要领。通过不断练习,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其次,中国古典舞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审美理念,舞者必须多听、多看、多感受,阅读大量的书籍,增加自身的理论知识储备,最终体现在舞蹈动作中。最后,越简单的动作越不容易被吃透,勤加练习是学好身韵基本元素的重中之重。舞者要在每一次的动作学习中反思自己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与风格运用能力。
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不仅有端庄优雅的舞姿和精妙独特的动作,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美学规范。古典舞身韵的八大元素“提、沉、冲、靠、含、腆、横移、旁提”可以表现出中国舞蹈的韵味和气质,展现出中国文化的典雅和端庄,构成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四、结语
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贯穿整个古典舞的表演,无论在舞蹈身法还是舞蹈韵律中,这些基本元素都是基础构成。通过学习这些古典舞身韵的基本元素,能够为舞者以后的中国古典舞舞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他们更好地感悟作品的韵味,从而在舞台上成功演绎出一个完整的舞蹈艺术作品。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学习舞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两点心得:首先,在学习和训练中国古典舞身韵时,一定要遵照动作的规范和要领,通过反复练习,形成良好的身法与舞姿。其次,在保证动作规范的同时,也要注重加强气息的运用。通过将气息与身韵的基本元素相结合,增强舞者表演时动作组合的韵律与美感。在本文中,笔者详细阐述了古典舞身韵中基本元素的特点与动作要领,阐述了这些元素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中所起到的作用,希望能够引起其他中国古典舞学习者的重视与注意。与此同时,笔者在今后的学习与训练中也会严格要求自己,以期能够做得更好,从而将中国古典舞的美传递给更多人。
参考文献:
[1]尹霜菊.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J].戏剧之家,2018(2):85.
[2]刘佳钰.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意义与作用[J].戏剧之家,2015(9):221.
[3]王鑫.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动律元素与拉丁舞的相关性研究:以提沉、冲靠为例[J].戏剧之家,2018(21):112.
[4]杨瑞燕.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基础教学的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8(增刊1):95.
[5]栾亚敏.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4):99-100.
[6]陈娜.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训练的重要意义[J].四川戏剧,2019(5):179-181.
[7]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8]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
[9]应阁.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学实践研究:以“云手”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作者单位:
内蒙古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