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岱100是由鹤壁麦大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大师种业)推广的矮秆、大穗、抗冻、抗倒、抗逆、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在育种过程中,众岱100凝聚了多种高产基因,因此具有突破性特征。众岱100于2022年同时通过黄淮冬麦区南片、北片麦区国家审定,2023年通过河北省审定。审定至今工作人员根据众岱100的品种特征和特性,不仅研究了切合实际的配套栽培技术,而且探索出可行的繁育推广模式,使众岱100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多万hm2,主要分布在黄淮南片、北片麦区,新增加小麦产量4.7亿kg,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小麦;众岱100;特征特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
Cultivation Techniques and Extension Application of the Multiple Resistant,
Broad Adaptability and High Yield Wheat Variety Zhongdai 100
LIU Qingwei1,CHEN Qianquan2,ZHAO Jiulin1,DONG Yanqi1
(1Xinx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nxiang 453000,Henan;
2Hebi Maidash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Hebi 458000,Henan)
众岱100品种来源为:泰农8681/泰农18。根据黄淮南北片麦区的多变性、生态特征及生产能力对品种的具体需求,确立了育种目标。采取“稳定成产三要素千粒重、穗粒数、亩穗数,选择抗病性、耐寒性、抗倒伏好的品系”的策略[1-2],综合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选择等多项技术多地进行抗逆鉴定,以聚合两亲本的最大优势性状。泰农8681配合力高,穗子较长,穗粒数较多,抗冻性较强;泰农18是一个中大穗型品种,该品系穗数多,抗旱性好,半冬性,幼苗为半匍匐状,叶片上冲且黄绿色偏深,株型相对紧凑,分蘖力强,中等熟期。2022年众岱100通过国审,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51,2023年通过河北省小麦品种审定(冀审麦20238004),自审定以来,围绕众岱100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逆抗病性等方面,在审定区域内各省、市都展开了不同播量、不同水肥条件地块、不同播期播量的试验,总结集成了双国审众岱100的良种良方配套栽培种植体系。
1 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表现
众岱100黄淮冬麦区南片、北片水地组表现:全生育期南片225.70d,北片237.60d,苗期呈半匍匐状,叶片宽且长,深绿色叶片,分蘖力中等,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熟相好。长方穗子,麦芒长,白粒,籽粒为饱满硬质籽粒。株高南片为79.80cm,北片为76.30cm。成产三要素北片穗数594万穗/hm2,穗粒数40.80粒,千粒重41.50g;南片穗数534万穗/hm2,穗粒数43.10粒,千粒重43.60g。
2018-2019年度参加河北众人信小麦联合体(众农缘北片)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646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6.30%;2019-2020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382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4.10%;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477kg,比对照济麦22增产5.90%。2018-2019年度参加国家众农缘黄淮南片小麦联合体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8886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30%;2019-2020年度续试,平均产量8241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2.90%;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593.50kg,比对照周麦18增产5.90%。
2 配套栽培技术
2.1 最佳播期、播量 通过多方试验总结出众岱100适宜播种期和适合播量。最佳适宜播期范围: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及山东省于10月15日前播种,河南省黄河以南区域及皖北、苏北区域适合10月12-15日播种;应保证基本苗范围为250万~360万/hm2,适宜基本苗范围为280万~310万/hm2。
2.2 群体动态指标 11月份进入分蘖盛期时冬前壮苗为:主茎6~7叶,单株分蘖3~5个,次生根5~8条,群体达到975万~1200万茎/hm2。
2.3 配方施肥 总施肥量要求每hm2施有机肥67500~75000kg、化肥折合纯氮(N)270~300kg、磷肥(P2O3)135~150kg、钾肥(K2O)135~150kg。有机肥、磷肥、钾肥直接一次性作底肥施用,氮肥底肥和追肥各占一半即可[3]。
2.3.1 越冬期管理 部分麦田冬前未能长成壮苗,导致茎数为750万~900万/hm2,总体穗数不足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需要2月中、下旬气温转暖时,追施尿素225~300kg/hm2,用于保护冬蘖,增加壮蘖,促生春蘖,增加穗数。
2.3.2 返青-起身期管理 此时主要目标是形成壮苗,对于缺肥麦田,每hm2需施尿素225kg加磷酸二氢钾45~75kg。
2.3.3 拔节-孕穗期管理 此时期与最终产量息息相关,需要重视水肥跟进,争取更多的穗数和穗粒数。返青-起身期没有施肥浇水的田块,需在拔节期每hm2施尿素225kg+磷酸二氢钾45~75kg+多元微肥1500~2250g,促使分蘖多成穗、成大穗。返青-起身期已浇水施肥的田块,拔节期除草保墒即可,需要于孕穗期浇水施肥相结合,每hm2施尿素120kg。
2.4 病虫草害防治 小麦抽穗-灌浆期常见的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而且几种病害还会交叉多次发生,需要在齐穗期每hm2用80%多菌灵1500g、15%粉锈宁(三唑酮)粉剂1125g混合后兑水600~750kg叶面喷洒,病害严重时,间隔7~10d重喷1次,施药完毕短时间内下雨需要重新喷施[4]。
当穗蚜的百穗蚜量达500头时,每hm2用10%吡虫啉300~450g,兑水600~750kg叶面喷洒,施药间隔10~15d。也可用啶虫脒和菊脂类农药进行防治;每hm2用20%哒螨酮乳油900mL兑水600~750kg于风力较小时间段叶面喷施。当小麦黏虫以及麦叶蜂发生时,用菊脂类农药、氧化乐果等进行防治[5]。
3 推广应用情况
3.1 公司+基地+科研模式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速成果转化 结合众岱100高产广适的特性和种植发育规律,设置了各类专项试验,研究摸索形成了适合该品种的栽培技术,用于指导众岱100大面积生产栽培,促进和加快了该品种的推广与应用[6-7]。
3.2 积极开展各地高产田块的创建,进一步扩大众岱100的影响 根据形成的众岱100配套栽培技术指导开展众岱100高产示范田建设。2022年自通过审定以来,在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江苏省内多点次开展高产示范方建设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其中最低产量为11617.50kg/hm2,最高产量达到12825.00kg/hm2(表1)。
3.3 规范种子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
3.3.1 严把原原种质量 为了保证原原种纯度,严格采用三年三圃制。制种过程中要严防因种植、管理、收获、短途运输、储存等环节操作不当造成的机械混杂以及生物学混杂,此外,还要防止因环境变异造成种性劣变,确保生产出高纯度的原原种。
3.3.2 做到“三统一”严格生产规程 结合公司、原种繁育基地以及科研育种单位,共同制定切合众岱100生产实际的生产技术规程,做到每个环节都有监督把控人员,并在配方施肥、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也制定了严格规程,做到“三统一”,即统一原原种种源、统一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统一收获质量标准。
4 推广应用效果
通过在多个地点和区域建立示范点进行试验研究,已制定出一套适合众岱100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组织了大规模、高频率的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活动,以加强众岱100增产增效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工作。在2022-2024年结合高产田的观摩活动,举办了超过1200场次的技术培训会,培训了超过10万人次的农民、合作社成员和种粮大户,并发放了20万份技术资料,及时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还创建了一批高产示范典型,并打破了12825kg/hm2的实打验收高产纪录。自众岱100审定以来,该品种已在河南省、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等多个地区广泛种植,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00万hm2,实现了小麦增产4.70亿kg,并创造了11.75亿元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付亮,赵启学,冯丽芳,闫玉信,夏彦丽,沈伟囡,魏芳.国审小麦品种新麦23的选育及产量三要素分析.农业科技通讯,2017(4):174-176
[2]杨程,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邵运辉,方保停,岳俊芹,马富举,秦峰.小麦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河南农业科学,2016,45(10):19-23
[3]严如玉,赵希梅,向风云,李雅琼,李绪勋,司转运,李鹏慧,高阳,李继福.中国小麦优势区域生产格局及施肥现状研究.麦类作物学报,2024,44(2):230-241
[4]郑雪梅,兰香瑚,张国升,母先富.5种药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农技服务,2024,41(5):47-49
[5]沈庆花.国审小麦新品种泛麦803的选育.中国种业,2021(2):97-98
[6]高山.中国小麦产业化现状与发展对策.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3):25-26
[7] 李晓明,王美华.优质小麦产业化发展中常见的问题与发展建议.农村百事通,2021(2):133
(收稿日期: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