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选昌++郑桂云++余志++吴志刚
摘要 苟当2号是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香禾糯新品种,介绍了苟当2号的选育过程,总结了其特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苟当2号;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黔东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9-0058-01
“香禾”是黔东南苗侗人民在悠久的稻作历史进程中利用本地区特殊的水土资源和气候环境,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并传承至今的一种特殊生态型地方栽培稻种[1]。它是一种宝贵而独特的种质资源,习惯于生长在山冲、沟谷中的冷、阴、烂、锈田,大都远离村寨,且田块小,零散。但由于香禾具有糯性好、营养高、米质优、耐饥饿的优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特别是米饭软和、冷饭不回生(即冷饭不变硬),便于携带,常作为当地群众上山劳动的午饭[2]。特别是地处在崇山峻岭,山高陡峭,密林覆盖的黎、从、榕一带的苗侗群众对香禾的依赖性,远远大于粘米。
发展香禾产业能充分发挥香禾喜冷荫,耐烂锈的优势,提高粮食总产量,缓解山区群众粮食问题,是黔东南农业攻坚工作的迫切需要[3]。香禾素有“一亩稻禾十里香,一家蒸饭全寨香”之美誉而久负盛名,1980年7月《光明日报》发表文章,称香禾为“地上仙物、珍贵品种”[4]。但是,黔东南地区香禾种植比较分散,品种多而杂,生产管理不统一,香禾产量较低,市场流通甚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难以进行规模化开发[5]。为此,笔者通过对优良的地方材料进行单株提纯定向系统选育,育出了高产、抗逆性强的香禾新品种苟当2号,可在香禾的主栽地区进行示范和推广。苟当2号具有米质优、适应性广、适应性强的特点,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对于提高香禾产品质量以及规模化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当地群众增收、企业增效、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将做出积极的贡献。
1 选育过程
“苟扬当”作为黔东南地区的地方香禾品种,是2006年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美德村因其优良的性状而被收集的[5]。2007—2009年对该品种进行系选和株选定向提纯选育;2010年在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试验地参加品比试验;2011—2012年以苟扬当为区试名,参加了贵州省不同生态区香禾品种多点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了生产试验,地点设在黎平县寨高村、从江县托里村和榕江县平江村;2012年10月4日通过田间现场鉴定,鉴定单位为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组。2013年7月,该品种顺利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为黔审稻2013012。
2 特征特性
2.1 生物学特性
香禾苟当2号的植株高大,株高达154.1 cm;株型较为松散,叶缘、叶耳颜色均为紫色;单株主茎总叶数为15.1~16.4叶;剑叶呈披垂状,中等长度,长度一般为39.7~40.3 cm,宽度为2.4~2.7 cm;夹角小;颖壳褐斑,秆黄色,中等芒长。分蘖力一般,但成穗率比较高,基本苗插足46.5万株/hm2,最高苗可达138万株/hm2,一般有效穗数可达126万穗/hm2左右。穗的个体较大,且着粒较密,穗勾头呈弧型,穗长22.9 cm,每穗一次枝梗8~9个,二次枝梗43个左右,每穗总粒数为181.5粒,结实率88.9%,具有结实率高的优点。籽粒呈阔卵形,谷粒长度为5.3 mm,谷粒宽为2.79 mm,千粒重为26.5 g;去皮谷粒颜色为褐白色,形状呈阔卵形,长度为5.0 mm,宽度为2.63 mm,粒型长宽比为1.9;胚乳类型有胶质。该品种属中迟熟常规粳糯,全生育期为160 d,比对照品种农虎禾晚熟30.4 d,适宜在贵州省从江县、黎平县、榕江县种植。
2.2 品质与抗性
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该品种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阴糯米率、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为82.3%、73.3%、64.7%、1.0%、1.0%、1.4%、8.3%,胶稠度为100 mm,碱消值为7.0级,粒长为5.3 mm,长宽比为1.9。根据《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标准进行评比,发现该品种满足三等食用粳糯稻品种品质的规定要求。2012年对该品种的抗性进行鉴定,并以农虎禾为对照品种,经过田间自然鉴定和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香禾苟对叶瘟、穗瘟均表现为“抗”,抗性指数达到1.900,综合评价为“抗”;而对照农虎禾对叶瘟表现为“感”,对穗瘟表现为“中感”,抗性指数达到6.025,综合评价为“感”。
2.3 产量表现
2010年该品种在从江县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达5 977.5 kg/hm2,与对照品种农虎禾相比,增产率为15.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11年该品种参加贵州省黔东南州香禾区域试验,平均产量达5 418.9 kg/hm2,居第3位,与对照品种农虎禾相比,增产率为5.04%,增产达显著水平;2012年该品种参加续试,平均产量达5 455.5 kg/hm2,居第3位,与对照品种农虎禾相比,增产率为8.7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该品种2年累计参加10个试点,表现为9个点增1个点减。2012年该品种参加贵州省黔东南州香禾生产试验,结果设在不同海拔的3个试点全部表现为增产,平均产量达到5 367.45 kg/hm2,与对照品种农虎禾相比,增产率为7.92%。
3 栽培技术
香禾苟当2号作中稻栽培,一般播种时间安排在4月上旬至中旬,可以采用两段育秧、旱育稀植等方式进行育秧,秧龄控制在30~40 d为宜。增施有机肥,以利于培肥土壤。施足基肥、耙面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一般基肥施农家肥15.0~22.5 t/hm2、过磷酸钙375~600 kg/hm2、氯化钾225 kg/hm2,耙面肥施尿素120~150 kg/hm2。合理密植,按照宽窄行20 cm×30 cm的标准进行栽插,栽插密度控制在16.65万根/hm2。在水分管理上,应遵守以下原则:浅湿灌溉、薄水插秧、寸水返青、薄水促蘖、够苗晒田、有水打苞、干湿壮籽。在肥分管理上,追肥时间宜早,并重视穗粒肥的投入。为了防止倒伏和发生纹枯病,肥力水平较好的大田要适当控制氮肥用量[7]。在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分蘖前期以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为主,可以采用杀虫双、吡虫啉等药剂进行混合防治;在分蘖中后期主要防治纹枯病,药剂可以采用井冈霉素、多菌灵等;在孕穗至始穗期主要防治稻曲病、穗颈瘟、稻飞虱,防治稻曲病的药剂可以采用井冈霉素或曲纹灵,防治穗颈瘟的药剂可以选用三环唑加多菌灵[8]。
4 参考文献
[1] 杨黎,周定生,郑桂云,等.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禾[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4):23-26.
[2]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工作办公室水稻组.禾的调查与研究[C]//禾与农业生产,1979:10-15.
[3] 杨昌润.美丽富饶的黔东南[J].贵州文史丛刊,1994(1):42-43.
[4] 黔东南州地方志编委会.黔东南州地方志:黔东南农业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
[5] 刘业海,潘宗东,郑桂云.香禾新品种苟当3号的选育[J].中国稻米,2014(3):97-98.
[6] 张再兴.贵州稻种资源[C]//应存山.中国稻种资源.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20-222.
[7] 赖江汉.从江“禾”资源的研究初报[J].中国种业,1988(3):1112.
[8] 程良炳.地方稻种:禾的特点及其利用意见[J].贵州农业科学,1981(2):23-27.
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