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模式研究

2024-12-31 00:00:00李紫阳孙楚原张昂李卓然贺晶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15期
关键词:模式研究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等方式收集了五所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案例,利用案例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主要存在“物理系统数字化”“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务系统数字化”以及“产教融合数字化”四种模式,但也面临认识不够充分、发展不够理性、数字化转型不够全面三方面问题。最后,根据当前转型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对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路径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模式研究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4.15.05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4)15-0177-06

1" "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数字技术发展迅猛,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数字化转型的潮流正席卷多个行业,数字化转型是世界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2023年2月,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World Digital Education Conference)上提出“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科技革命纵向发展、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办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数字技术越发频繁地被应用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也进入起步阶段,成为提升职业院校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

学者纷纷对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展开了研究。刘仁有提出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的大势所趋,是数字中国以及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杨学前和吴昊提出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教学环境以及教师授课方式的转变,更多的应该是育人理念、办学方式等层面的数字化创新[2]。国内研究更关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陈寿根和刘涛在研究中表明,高职院校的内部数字化转型中,主要存在着决策主体较为单一以及决策权力较为集中等问题[3]。兰海涛和张进等人提出职业院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院校数字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充分,缺乏科学的规划[4]。焦晨东、黄巨臣对我国和全球教育顶尖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进行对比,提出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作为全球顶尖的教育国家,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开展得较早,并且参与数字化转型的主体相对较多,各个部门以及机构之间的分工较为明确,权责清晰,其发展体系较为成熟[5]。尽管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正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但是由于经验不足等客观问题的存在,该过程进行得较为困难。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并持续推动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对于职业院校数字化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以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作为切入点,首先从政策支持角度对我国教育领域数字化现状进行解析,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经验模式,最后根据案例分析结果对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提供经验借鉴。

2" "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相关理论基础

2.1"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以开发数字化技术以及支持能力为基础的一种数字化商业模式,其核心是采用颠覆性技术创造社会福利[6]。杨成明和周潜等指出随着科技发展,传统管理方法的效率日渐下降,管理活动又日益复杂,所以各行各业数字化转型刻不容缓[7]。数字化转型已赋能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在教育行业作用日益凸显。教育数字化转型主要是通过使用数字战略(Digital Strategy)以及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对教育领域的运营流程和组织业务进行重构,促成全新的组织运行能力以及治理能力,进而提高教育领域中的相关运营业绩。美国教育技术协会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系列深层次的、协调的文化、劳动力和技术变革,这些变革促成了新的教育和运营模式。周纪荣等提出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学校提升整体工作水平[8],具体来说,通过数字化转型,构建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能够收录师生的海量动态信息,为领导帮助师生解决问题提供便捷,为学校各部门安排工作、处理事务提供便捷,为教师进行学习、开展工作提供便捷,为家长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发展提供便捷。Nazarova L和Kubrushko P等指出,使用数字化设备,提高了数字化教学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同时提高了教育教学人员的整体素质[9]。Zeng X和Li Y提出数字化转型互动和共享的特点促进了数字化能力供需双方的合作与交流,并在效率的基础和原则上实现了两种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理想供需平衡[10]。

2.2"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模式综述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将教学资源分为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方面,教学资源是指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所使用的一切资源。狭义方面,教学资源是指为了能够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所涉及的教学材料、环境、支持服务系统等。本研究根据教学资源狭义定义,梳理当前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模式如下。

第一,教学环境数字化。基础设施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础[11]。以智慧教室为例,智慧教室是教学环境数字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集智慧教学、人员考勤、资产管理等于一体的智慧教室系统。智慧教室能够实现四方面功能:一是资源共享,智慧教室能够记录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师授课过程,可以为学生远程学习和回溯提供便利[12];二是教学创新,智慧教室能够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实现多种教学模式,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三是环境智能管控,智慧教室能够实现对教室内的设施、装备等的智能控制,实现智能化自动控制教学环境;四是大数据分析,智慧教室能够对课堂数据进行收集与反馈,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教师教学改善。

第二,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学材料数字化主要是指能够以数字形式存在的教学资料[13]。我国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开发和建设已经走过了20年的时间,经历了纸质教材数字化、多媒体数字教材、互动式数字教材、集聚式数字教材四个发展阶段。从最初用数字代码处理图片、文字等,到可初步交互多媒体数字教材、可多维交互的(学生、教师、教材)互动式数字教材,再到依托在线学习平台的聚集式数字教材,教学材料数字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第三,教学服务支持系统数字化。教学支持系统主要是指能够使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具体包括学习支持、信息支持、人员支持等,支持系统能够实现媒介的功能。常见的数字化管理教学服务支撑系统包括“教学教务管理系统”“日常生活服务管理系统”“就业创业管理系统”“党团、心理服务管理系统”等。

3" " "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政策分析

教育数字化转型意味着可持续发展的参与管理,以适应数字新技术带来的新变化[14]。我国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从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分别梳理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相关支持政策。

3.1" "国家层面

1978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电化教育工作的初步规划(讨论稿)》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教育信息化作出部署。近年来,数字技术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不断加强,我国在教育领域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2021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5.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3%,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同口径比上年增长1.65%。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为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数字化已经成为“数字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先手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推进教育数字化的前进方向。

3.2" "地方层面

在中央的号召下,各省市积极推动落实数字人才培养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本文统计,截至2023年3月,24个省发布72份数字人才相关政策,29个省市在“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涉及教育数字化转型相关内容。例如,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教育: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等技术集成应用为引擎,加速形成数字教育创新发展的技术体系,加快数字教育势能释放,探索数字教育治理方式,积极面向未来,抢占数字教育变革和发展先机。广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教育管理与服务网络化智能化。加速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教育决策管理、教育智能化支撑服务体系。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提出,深入推进新技术赋能教育,以新技术促进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4" "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能够满足社会的期望,并为国家以及社会带来回报[15]。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数字化技术,并且以价值为转型导向,以数据作为要素驱动,以实现系统变革为追求的持续过程[16]。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全球发达国家职业院校均已步入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我国职业院校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本研究调研我国五所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情况,总结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存在“物理系统数字化”“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务系统数字化”“产教融合数字化”四种数字化转型模式。学校情况和目前采用转型模式对应情况见表1。

“物理系统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物理设备、环境等,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手段对物理环境进行监控、管理等过程,对应文献综述中“教学环境数字化”,此处我们聚焦于院校物理环境和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物理系统数字化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要求。“教学材料数字化”是指将教学资源转化为数字资源形式,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授课传播,对应文献综述中“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学材料数字化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保障。“教务系统数字化”是指将学校的教务管理过程利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对应文献综述中“教学服务支持系统数字化”。教务系统数字化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产教融合数字化”是指将企业数字化技术和能力引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一体化教学模式。产教融合数字化是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突出特点,利用企业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通过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区域产业发展。

4.1"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平安校园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信息技术赋能,构建立体化安防体系,打造智慧平安校园。在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各安防系统之间缺少信息共享与联动,安全管理智慧化程度不高、缺少足够信息技术支撑等问题。近五年,学校先后投入三千多万元用于智慧校园立体化安防体系建设,升级完善监控系统,建设人脸识别系统、警校联动系统、可视化消防系统、食品安全智慧监管平台,整合电子通行证、学生考勤等系统,建立了一套依托视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立体化安防体系,推进校园风险防控和社会治理,实现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从事后应急处置向事前主动预知预警转变,切实形成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的“智慧控制力”、服务校园的“智慧保障力”,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感和满意度。

4.2"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智慧校园赋能院校治理水平提升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以“信息技术驱动标准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理念”为指导,分层分类推动智能教学环境改造与升级。升级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分批次建设普通录播教室、精品录播教室等。各类软件、终端所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实时了解师生情况,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学管理人员可以依据权限通过数据分析平台远程巡课、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平台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学情分析。先后上线了人事、教学、学工等28项业务系统,通过服务流程优化打通关键业务,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的目标,提高校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智慧校园建设模式。

4.3"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融入数字技术,打造“智慧苏工”品牌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新技术、新应用、新价值为理念,优化提升校园管理与服务智慧平台,积极打造“智慧苏工”示范校园品牌。一是升级改造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环境。重点改造了教室显示设备、中控系统、智能管控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支撑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二是实现数字化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面升级优化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完善在线学习资源、优化学习内容,采集各阶段学习成果,形成综合评价体系。三是建设绿色节约型数字化高校。落地全国首个高校数字人民币校园卡钱包,覆盖门禁、食堂用餐、校内超市等全场景校园服务功能。建设智慧餐厅,采用智能结算系统,自动称重计费并根据饮食选择提供健康饮食建议。陆续升级上线了资产管理系统、全面预算财务系统、保修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获得全校师生一致好评,获评首批江苏省绿色学校。

4.4"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产教融合打造智慧教育工场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智能教育工场。一是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构建万兆园区网络,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建设一张超宽承载、简易运维和安全的校园网络,有效解决了超宽承载网络、高效部署和运维物联网的诸多痛点,满足了学校未来5~8年数字化发展的网络需求。提出智能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将供电系统、制冷系统、智能管理平台系统一体化集成,实现数据中心的可靠、高效和智能。二是与上海明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智能制造创新实训中心,实现教育教学数字化。根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岗位职业要求,定制数字化产线和数控仿真教学工具,例如,打造虚实一体智能制造实训设备,学生经过虚拟仿真实训后能够完全独立完成数控机床工件加工。建设智慧实训一体化实训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集成管理实训场地、设备、人员等,实现数字采集、电子作业指导、教学动态管理。

4.5"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构建智慧生态,促进数字技术与教学融合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习所需的环境、师资、课堂教学等方面构建智慧教学生态体系。在环境方面,进行智慧校园升级,通过物联网接入平台,采集师生信息,构建全量数据中心,建设智慧融合门户,为师生提供所需的信息、服务和数据等一站式服务。在师资方面,开展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组织信息化教学比赛、实施信息化教学考核,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课堂教学方面,引进数字领域新技术、新工艺等,通过动画、微课、虚拟仿真等优化更新课程内容,如机械测量技术课程,引入华为5G产品中的精密模具等真实案例。AVR单片机应用课程,以6个企业真实电子产品开发过程配套建成32个教学视频、135个仿真动画和420道信息化习题。信息化教学改革覆盖全校41个专业、220门在线开放课程,校内平台课程用户数25 240人,访问量达2 958万人次。入选教育部第一批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

5" " "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问题及建议

当前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正在稳步推进,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当前职业院校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惑。一是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不够充分。例如,虽然职业院校开展数字校园建设,开设数字化课程,但是教师对数字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透彻。二是数字化转型发展不够理性。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应该结合其所在地区特点,因地制宜,但是当前依旧存在很多职业院校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三是数字化转型不够全面。当前各职业院校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更多地偏向一个层面或者几个层面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很少有职业院校会推动全面的数字化转型。部分职业院校会缺乏明确的数字化转型目标和愿景,导致无法确定转型的方向和重点。因此,本文针对研究结果以及上述问题,给出如下建议。

5.1" "提升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认识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社会的整体意识形态开始向数字化社会进行跃迁。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才需求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及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均强调在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发展过程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的首要任务是要推进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认识,提高管理层、教师以及学生的数字化认知程度。

5.2" "树立理性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观

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已经不断地掀起了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为了确保数字化转型的顺利开展,需要树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科学发展观。第一,结合院校自身的发展目标以及自身条件,形成合理且可行的数字化转型的路线以及方案。第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参差不齐,因此职业院校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不能盲目跟风,而是要根据自身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背景合理制订数字化转型方案。第三,数字化转型应尽可能覆盖校园中的各个方面,以教育改革为主,其他教学生活过程中所涉及的数字化改革为辅。

5.3" "推动职业院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

当前,各职业院校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更多地偏向一个层面或者几个层面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相比较国外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而言,国内很少有职业院校会推动全面的院校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已渗透到生产生活、教育教学领域,包括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建设、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材料数字化建设、教师培训以及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学校生活设施方面,例如数字货币、智慧餐厅、智慧淋浴等层面的数字化建设。未来,应该使职业院校从不同维度推动数字化转型,全面实现职业院校的数字化发展。

6" " "结束语

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取得一定的成效,形成

“物理系统数字化”“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务平台数字化”以及“产教融合数字化”四种模式。但是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情况仍然存在认识不够充分、发展不够理性、数字化转型不够全面三方面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转型的规划和建设,更好地发挥数字化转型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仁有.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驱动机理、实践路径与成效表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0):66-73.

[2]杨学前,吴昊.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路径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11):85-89.

[3]陈寿根,刘涛.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17):59-63.

[4]兰海涛,张进,王琼.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0(18):104-107.

[5]焦晨东,黄巨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类型及其启示:来自美、德、澳三国的多案例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33):11-21,29.

[6]EBERT C,DUARTE C H C.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IEEE Softw,2018,35(4):16-21.

[7]杨成明,周潜,韩锡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驱动逻辑、研究框架与推进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2023,44(2):64-71,91.

[8]周纪荣,李玲.数字化管理平台助学校提升整体工作水平[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2):9-10.

[9]NAZAROVA L,KUBRUSHKO P,ALIPICHEV A,et al. Development trends in practical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C]//E3S Web of Conferences. EDP Sciences,2021,273:12059.

[10]ZENG X,LI Y. Strategies for talent’s digital competence development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r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Journal of Education,Health and Sport,2023,13(1):23-30.

[11]RUJIRA T,NILSOOK P,WANNAPIROON P. Synthesi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oward high-performance digital organizatio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2020,10(11):832-837.

[12]高铁刚,张佳,马鉴.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6):70-74.

[13]雷小青,覃圣云.高校教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辩证思考[J].社会科学家,2021(11):146-150.

[14]XINFA T,YIFEI S,CHENHUI Z,et al.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ward achieving China’s dual-carbon strategy[J].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2023(11):44.

[15]BILLETT S. Vocational education:Purposes,traditions and prospects[M]. Springer Science amp; Business Media,2011.

[16]张慕文,祝士明.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逻辑与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23(3):120-128.

猜你喜欢
模式研究数字化转型职业院校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试论融合创新思想对新时期图书策划和营销的指导作用
出版广角(2016年22期)2017-01-17 17:35:58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17:16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0:34:46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财会学习(2016年19期)2016-11-10 05:56:45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12:27
我国出版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对策
出版广角(2016年11期)2016-09-29 16:19:53
微时代背景下商务英语口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5:37:20
传统杂志的数字化转型与融合发展
新闻世界(2016年2期)2016-05-18 08:5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