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走进数学教学的优化路径

2024-12-31 00:00:00葛青晏高欣楠
关键词:数学绘本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摘要】数学绘本和数学教学高度的相融性、契合性以及适配性,在厚植数学兴趣的同时,能帮助学生掌握“四个”基本。基于教师对绘本在数学领域适用的认同度有待提高和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从选绘本、用绘本、创绘本等层面进行策略分析,并针对不同学段和教学内容进行绘本推荐和教学片段设计,为教师实践绘本教学提供方法指南。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绘本;教学方法

数学绘本作为图文并茂、情节内容简短、巧妙融入数学知识而又适合儿童阅读的图画书,将其与数学教学结合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把金钥匙。数学教学和绘本的相容性、契合性以及适配性促使数学绘本成为一种优质高效的课程资源和一线数学教师激活数学课堂的有效工具,但数学绘本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对绘本在数学领域适用的认同度有待提高,部分教师认为数学绘本数量少,故事性大于数学知识性,在数学教学中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对数学绘本抱有的怀疑态度造成他们不愿意深入了解数学绘本,推荐数学绘本的道路也因此变得狭窄。数学绘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过于随意和机械,部分教师“只在低段使用绘本”,部分教师用单一的“读故事——发现知识点——脱离故事”的方式运用绘本,对绘本的价值意蕴挖掘不深,未体现“生问课堂”,失去了数学绘本教学的意义。有的教师对数学绘本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安排把握不够精准,数学绘本情节内容与数学本体知识和当堂数学教学重难点不匹配,最终导致出现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重点淡化的现象。

绘本走进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对绘本有一定的了解。面对众多的数学绘本,教师该如何选择并运用于教学当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为此项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选绘本:划分知识框架,注入绘本特色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而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四个学习领域上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甄别、确认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四大学习领域纳入选择的原则,本文就此整理成了一张有关绘本读物选择的表格(详见表1),横向看是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同一学习领域可供选择的部分绘本读物,纵向则是在同一学段不同知识板块对应的绘本读物。

数学绘本通常被分为科普类绘本、故事类绘本和游戏类绘本,这三类绘本中数学性和故事性的内容占比各不相同。科普类读物的数学知识占比更高,知识的指向性较强,绘本语言相对比较严谨,比较适合中高段学生阅读,如《数是怎么来的》(如图1),这本读物所含信息量巨大,数学味较浓厚,是一本凸显数学本质的科普类绘本读物。绘本分成“数的产生缘由”和“数的发展演变”,在阅读过程中,“为什么要学数学”的答案顺势而生,为学生学习“数的认识”奠定基础,学生也会从中感受到数的价值与学习数学的意义。除此之外,这本读物与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认识”这节课的插图适配性较高,两者可配套教学、阅读。故事类数学绘本中童趣色彩浓厚,与其他绘本读物差异不大,多以童趣语言和多彩插图为特色,通过故事来串联数学知识,内页设计的插图直观易懂,适合幼儿或小学低段学生阅读,如《寻找消失的爸爸》,绘本以三张线索图贯穿全文,由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作为突破口,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有解谜的兴奋感,而且也对几何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最后一类游戏绘本主要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这些技能大多集中在走迷宫、找不同、在混乱的画面中找到目标物、能不能根据某个特征进行推理判断,虽没有办法配合常规课堂的教学目标,却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观察、推理和创新能力,间接提高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的敏锐度和能力,运用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类课程,两者的实践性和动手操作型适配程度较高。

二、用绘本:厘清数学体系,梳理绘本内容

数学绘本相较于数学课本而言有其独到的优势,目前数学课本的内容,尤其是低段课本,比较重视趣味性情境的创设,课本包含大量情境插图,但是碍于教学内容的多元化,情境碎片化,缺乏连贯性,知识指向性单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数学绘本的情境连贯、有趣而且生活化,迎合了儿童的爱动、爱听故事、爱做游戏的特点,也更容易被学生接所受。如何用好数学绘本进行教学是个新问题,需要探索实施的具体策略和手段。

处理绘本与数学的关系,截取合适的绘本片段。绘本在数学课堂中始终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教师应尽量避免将整本绘本带入课堂,在课前根据教学要点对绘本情境进行截取。一方面,教师在上新课时可以借鉴绘本创设的故事情境,为课题引出奠定基础,避免过于生硬;另一方面,绘本的角色和元素贯穿整个课堂,学生在学中感受到故事的情趣和乐趣,有效延长学生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把数学绘本《保罗大叔分披萨》中一对双胞胎来店吃披萨引发矛盾的情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初步感知公平与等分(平均分)的关联性,也为学生“认识几分之一”奠定基础,引出本堂课学习的第一个分数“”,认识分数的读法写法,这与传统的教学内容高度契合。

定位可利用数学资源,改编与课堂无关内容。数学绘本被冠“数学”之名,它不只是单纯的学科读物,而是融合多类元素的综合性读物,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绘本中出现的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物应当在课堂上适当规避。如《葛小大的一生》的第一页就出现了“做礼拜”三个字,如果教师刚开始便花时间对“做礼拜”进行解释,介绍这是基督教徒的一种习俗,部分学生非但无法理解,可能还会分散注意力,难以聚焦后面的学习内容。因此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改编,改编的原则主要有两点:贴合该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改编内容与课堂内容接近。

立足绘本故事情境,设计绘本数学作业。用好绘本除了包括课堂还应包括课后,考虑到一、二年级无书面作业的缘故,绘本数学作业需要遵循量少但题精的原则,第一学段学生识字量少,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选取绘本模式非常合适。整份作业在设计时可以参照原先绘本作业的一题一图画设计模式,也可以开创新的创编模式,由一个故事串联起来。比如《三只小猪》,从一开始数一数小猪家中隐藏了哪些1-10,再比一比小猪拔萝卜时,哪只小猪拔得的萝卜数目最多,最后再算一算,一共拔了多少萝卜。作业从开始的数,再到比,最后到算,符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在设计过程的学习顺序,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学习、做题,沉浸在绘本世界之中。

三、创绘本:融合学校特色,创编数学绘本

用绘本时如何最大限度地规避无关信息的干扰,同时充分表达其中的有效正面信息,加强知识和故事的双重连贯性,创造绘本是一个绝佳的方法。教师需要有创作绘本的能力,化被动选择为主动创造,以原创独到、切合教学知识、适合本校学生的绘本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结合学校形象和吉祥物的校本数学绘本设计。学校形象和吉祥物的设计和选取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观,更包含着对本校学子的希冀。以学校教研组为设计单位,学校形象为绘本故事设计的主要场景,学校吉祥物为主角来设计绘本故事,优势众多,具体可行。针对一线教师,创作绘本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教师能够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加强创造美的能力,实践终身学习;在调查学情、研究教材、搭建框架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更明晰的认识,激发教学新思路、新灵感,提升教学能力;运用原创校用的数学绘本能够有效规避干扰学生注意力的元素,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学生,学校形象贯穿的校本数学绘本帮助他们在认识数学的同时,也拉进了与校园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从中感受校园文化,在德育陶冶中加强了凝聚力和集体观念;“不变的主角+变化多样的情节”,有效达到“陌生”和“熟悉”之间的平衡,在保持新鲜感的同时避免了信息过载的情况。在创作过程中,教研组需要预见并且规避古怪猎奇、不合规范的元素,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形象和吉祥物潜在的数学信息,如在图形和几何教学板块中,从主角对自身存在形状的探索切入;在一年级入学的第一课里,人教版课本以一份校园情境图作为导入,让学生一起发现藏在校园里的1—10,在创造校本数学绘本的过程中可以把自身的校园情境图设计出来,学生在观察的时候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同时,教师在设计绘本的过程中要注意前后故事的连贯性,渗透所学知识的巩固情节,发挥绘本所不具有的独到优势。

数学绘本带领学生运用观察、验证、游戏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法,通过丰富有趣的数学语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和数据分析观念,从而形成数学思维方式,享受数学的乐趣,将一些看似“高阶”的知识。“硬核”的内容,通过自发的探索而有所领悟,把数学学习变成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培养兴趣的游戏,正是绘本的魅力所在。

在度量教学中培育量感

骆 炜

量感是学生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基础,量感的培育有助于学生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度量教学中的量感培育,应注重引导学生在测量活动中积累度量经验,在想象推理活动中关联度量单位,在估测活动中丰富度量表象.

1.在测量活动中积累度量经验.量感表现为在脱离了度量工具的真实情境下,能够对需要度量的对象的物理属性作出合理的判断.因此,量感必须在丰富多样的实际测量活动中才能逐步形成.教学时,应结合实际问题,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的测量活动中亲身经历度量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量的特质.学生从自创单位测量到统一单位,体会不同度量单位的大小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以及度量方法.

2.在想象推理活动中关联度量单位.度量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量都可感可触,如千米、吨、公顷、平方千米等,由于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接触这些较大的量,有时也需要依靠想象、推理等思维活动来推进量感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可设计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活动,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经验和身边的场景,借助合理的想象和推理,利用小单位感知大单位,将抽象的感觉具体化,从而促进量感的发展.

3.在估测活动中丰富度量表象.度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各种形式的估测活动,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学生在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境自主选择合适的估测策略,并用常见的参照物进行比较和估计,通过估测与实测的对比修正误差,提高估测的精确度,不断积累估测经验,切实感受量的大小,形成数学直觉,增强量感.

猜你喜欢
数学绘本教学方法小学数学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巧用趣味绘本,玩转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绘本中数学信息的间接呈现方式
数学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