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时,主动渗透学习任务群内容,以学习活动为基本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其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顺利高效。学生对单元学习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围绕学习任务群进行活动组织,学生感知体验更为深刻而丰富,其助学效果更为突出。
【关键词】初中语文;任务群;学习活动;单元设计
语文教材以主题为单位进行设计,每一个单元都有鲜明的主题,教师设计单元教学方案时,要注意渗透学习任务群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阅读、思考、讨论、借鉴、应用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教师有意识设计体验为主、阅读为主、思辨为主、应用为主的学习任务,组织演绎拍摄、宣介汇报、辩论展评、读写竞赛等学习活动,都能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在主动探索学习中建立学科基础能力。
一、设计体验为主任务群,组织演绎拍摄活动
角色扮演和视频拍摄等学习活动,这是学生比较期待的学习任务。教师深度研究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实际,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环境和条件,积极推出演绎和拍摄学习活动方案,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冲击,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立的学科认知更为深刻而多元。初中生思想活跃,教师深入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演绎和拍摄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如教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等课文,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并推出了多项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其一,深度阅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借助多种信息渠道,搜集更多精美的写景散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广泛搜集精彩的描写片段,准备进行班级鉴赏阅读交流活动。其二,深入生活之中,寻找最美的风景,拍摄照片发送到家校互动平台,准备参与观摩评选活动。其三,诵读古诗词,利用网络搜集古诗词诵读音频或者视频,跟随模仿诵读,录制诵读视频提交到班级。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了系统性学习任务,组成完整的任务群,学生主动进入学习任务之中,拍摄生活风景、制作诵读音频或者视频,其感知体验更为深刻。无论是实地拍摄,还是网络搜集,都需要亲力亲为,学生由此形成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教师优化教学设计,组织学生主动进行实际操作,都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实践体验的机会,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
鉴赏展评活动、实地观察活动、诵读古诗词活动,这诸多内容组成完整任务群,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因为学习任务规划清晰,涉及不同的生活画面,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主动性。美文鉴赏需要方法支持,教师根据学生阅读鉴赏情况给予方法帮助,学生回馈主动积极。特别是实地观察,这是学生比较期待的任务,教师设定具体的观察目标,学生感官体验更为丰富。诵读古诗词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学习任务,教师设计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受,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学生面对众多学习任务,教师设定不同的学习要求,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达成更多学习共识,其训练效果显著,从学习任务执行过程中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二、设计阅读为主任务群,组织宣介汇报活动
读书宣介会、阅读汇报会,这是阅读和思考的融合性学习活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设计以阅读为主的学习活动方案,提出具体的阅读交流任务,设定阅读交流的规则和程序,能够有效调动学生阅读思维,其组织效果更为突出。单元阅读学习活动要突出单元特点,对比阅读分析、读后感交流等,都是比较适合的,教师精心选择阅读内容,设定系统化活动要求和目标,能够有效激活学生阅读思维。
如教学第五单元时,这个单元包括《猫》《鸟》《动物笑谈》《狼》等课文,这些课文都是围绕动物来设计的,有现代文,也有文言文,有叙事散文,也有议论散文,教师投放阅读任务:深入阅读单元课文内容,找到散文线索,总结散文主题,以及作者情感。选择经典的描写片段,探索阅读鉴赏思路和方法,准备参与课堂集体交流活动。梳理文言现象,归结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文言现象解读进行学法交流活动。教师设计了三项阅读学习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涉及阅读汇报环节,学生接受阅读任务后,开始深度研究任务要求,自觉展开阅读学习,逐渐理清阅读方法运用,主动参与阅读交流活动,促进阅读方法的积累和知识的储备。在课堂交互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自身阅读体验展开经验交流活动,针对阅读学法选择进行互助传播行动,为顺利进入阅读核心创造良好条件。教师投放众多阅读任务,组织学生结合阅读体验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学法交流的机会,这对全面提升阅读效率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阅读汇报活动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其参与热情很高,教师提出具体的要求,确保阅读交流顺利展开。
阅读学习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特别是涉及现代文、文言文等内容,学生学力认知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前期研究学生学习知识储备情况,针对性布设训练任务,为学生展开主动性阅读和讨论创造良好条件。文言现象是学习文言文的前提条件,学生大多没有系统掌握文言现象相关知识,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任务设计,其适合性、针对性极高,学生在学习任务驱动下,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活动,逐渐形成学科认知基础,为进一步阅读和思考创造条件。教师推出知识梳理任务,不仅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径,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任务群由诸多任务组成,教师要精心选择这些任务内容,针对学生学习实际需要进行匹配安排,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三、设计思辨为主任务群,组织辩论展评活动
辩论会和成果展评是最为常见的学习活动形式,学生对这些活动比较有期待,教师深入研究阅读内容,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进行对应设计,组织学生围绕争议性话题进行课堂辩论,及时展示学习成果,进行互动学习评价,都能够快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在广泛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阅读辩论和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要求不同,组织方式也不同,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情,针对学生心理关注进行活动方案的设计,以提升活动针对性。
如教学第二单元时,这个单元共有《秋天的怀念》《散步》《散文诗两首》《世说新语》两则等四篇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先期阅读单元学习内容,然后推出思考问题:《秋天的怀念》写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有人说,作者在母亲生前对母亲的态度不好,为什么母亲死后,他开始怀念母亲了?你对此种观点持什么态度?《散步》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在家庭生活中,哪些事情是小事?哪些事情是大事?你如何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课堂研究学习气氛活跃起来。教师深入课堂,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进行集体辩论,在广泛讨论中达成学习共识。学生对阅读问题持不同意见,自然形成辩论基础,教师组织学生进入集体互动交流环节,辩论学习顺利展开。经过一番激烈的交锋,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观点,逐渐形成学习共识,其学科认知得到有效积累。教师及时推出阅读思考问题,组织学生进入阅读辩论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深度交流的机会。阅读本身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出现阅读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诉求进行辩论学习组织,创造更多深度研学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阅读和广泛交流中形成阅读认知,这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教师设计质疑性阅读和交流活动任务,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对质疑性阅读任务比较有感觉,因为在这个学习环节可以自由大胆提出自己的阅读见解。从学生问题设计可以看出,教师教学启动是比较顺利的,学生对阅读文段有深度思考,提出的阅读问题有更高含金量。阅读辩论也是学生比较敏感的训练形式,教师设计有争议的话题,要求学生深入思考和广泛交流,在深度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阅读辩论是比较剧烈的学习活动,学生都能够据理力争,课堂学习气氛火爆,其感知体验也会更为深刻。教师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将阅读欣赏学习推向高潮,学生从辩论学习活动中建立的阅读体验感知更为丰富。
四、设计应用为主任务群,组织读写竞赛活动
读写展评、学习竞赛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互动、交流、借鉴的机会,教师精选活动内容和任务,利用任务群形式助力学习活动设计,能够对学生形成深度触动,也能够创造更多探索性学习的契机,以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学习要求。特别是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活动,这是学生比较有感觉的学习体验。教师深度研究单元学习内容,结合学生普遍心理诉求展开对应设计和组织,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也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品质。
如教学第三单元时,这个单元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和《论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单元教材内容,并推出读写展评活动方案:选择适合的文本,深度阅读,并将阅读感悟写下来,准备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关涉两个地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你更喜欢哪一个?以书面形式展示阅读感悟,准备参与班级展评活动。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大多选择百草园展开阅读思考,抒发对自由时空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展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进入学习小组之中,主动展示自己的读写,介绍阅读解析意图。学生有独立的思考和感悟,都能够主动展示自己的读写内容,教师深潜学生之中,对学生读写情况进行专业点评,并组织学生主动进行互动交流活动,逐渐形成学习共识。学生对读写展评活动比较有感觉,教师推出读写展评任务群,其适合性更高,学生从活动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深刻而多元。
读写结合是最为典型的语文学科训练形式,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内容,要求学生写出读后感,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虽然读后感没有固定格式,但学生在具体设计和呈现时,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之中,大篇幅介绍阅读文本内容,不能结合生活展开深入思考,也不能摆事实讲道理,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进行重点提醒,对学生读写情况进行对应指导,为学生完成读后感任务创造条件。语文应用任务众多,读后感是最为常见的,教师深入分析任务特点,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读后感操作顺利而高效,学生在具体操作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
五、设计实践为主任务群,组织课题研究活动
设计实践为主的学习任务群,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教师需要有生活实践对接的意识,将语文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做多点对接,突出一些实践性学习任务。如信息搜集、网络互动、亲子阅读、读写展评、征文活动、实地参观、公益宣传、社会实践等,都属于实践性学习任务,教师有意识整合生活实践资源,设定一些延伸实践任务,能够对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些触动,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和交流的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成长WOxATxbjiQ3lC8M92r4ADw==有重要现实帮助。
如教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时,这个单元有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白杨礼赞》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等名篇散文,教师要求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内容,学习这些散文的语用方法,自行选择写作主题,创作一篇叙事性散文,要突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阅读教材散文时,教师跟进观察,针对学生阅读存在问题进行对应指导,确保阅读学习顺利推进。在课外实践任务设计时,教师推出了典型叙事散文素材搜集任务、阅读摘抄任务、自主创作任务、课堂展评任务,这些任务都带有系统设计的意味,学生根据教师具体要求展开深入思考和互动交流,逐渐找到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了模仿写作的任务,进入展评环节后,教师提出具体的评价要求,鼓励学生自主评价和互动交流评价,课堂进入良性互动环节。学生在自主评价时,大多不好意思展示其优点,而是找了不少缺点,教师针对性指导,学生逐渐端正评价态度,课堂评价进展顺利,学生从自评和互评中获得不少学习启示。
教师设计素材搜集、深入思考、阅读欣赏、作文构思、自评互评等任务,成功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学生对仿写任务比较熟悉,教师推出一些配套任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帮助,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提示展开思考和交流,由此建立起来的写作思维会更为高阶。搜集阅读素材、进行自评和互评活动,这些任务本身带有实践性,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期待心理展开相关设计,学生都能够积极响应,学习任务落实到位,写作训练效果显著。写作是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深入研究学情,给予学生更多方法指导,确保学习任务能够高效执行。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实践性训练任务设计科学合理,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到位,学生写作训练获得圆满成功。
语文学科教学有自身规律和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单元教学内容,推出学习任务群相关学习活动,能够对学生形成感官触动,也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互动交流、真实体验中形成语文学科核心能力。演绎拍摄、宣介汇报、辩论展评、读写竞赛等学习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师主动渗透学习任务群内容,将学习任务群与学习活动相融合,自然形成崭新教学起点,促进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建立。学生对教师设计学习任务群有更强责任心,教师针对学生学习心理展开对应设计,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教师任务群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郝献忠.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多文本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2024(11).
[2]王慧芳.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2024(13).
[3]王默.初中语文“学习任务群”落实之探索[J].语文世界,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