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设计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从理解作品、表达交流、审美感悟这几个视角入手,设计教学活动。在选择教学工具时,要选择数字化的测评工具、互动工具、融合工具。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批注式、任务式、项目式等创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学习、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才更符合学生的成长需要,有助于他们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基于成长需求,切入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
1.自主探究,感知语言内涵
教师要在评价中考虑语文课堂教授的是什么,语文课程需要提升学生哪方面的核心素养,然后选择与之有关的教学切入点。语文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评价学生是否在阅读中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若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则要提供学习支架,引导他们自主探究。
结合《荷花》,笔者让学生说说如何理解作者将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在评价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只能说出:“荷花很美,好像画。”但是却并未详细分析“活”字。结合评论情况,笔者调整了教学方法。考虑到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故此,笔者选择了“翻转课堂”法。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荷花摇曳生姿的状态,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文,找出作品中有哪些词句体现了这一点。然后,在课件中提出问题:用动画的形式,能将画作“活”起来,那么,通过文字,又该如何体现出“活”,这使得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如有一名学生认为作者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展现出“活”;也有学生认为作者将“我”比喻成“荷花”,给荷花赋予了生命,体现出了“活”。这样调整教学,便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在评价中,教师要观察学生是否能把握住词句的内涵,并思考选择什么教学方法可以提升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
2.主动参与,乐于表达观点
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形成个体语言经验,让他们能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故此,教师要将“表达能力”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视角之一,给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主题,让他们在特定情境中讨论。若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则教师要分析其问题是什么,并找到提升其表达能力的方法。
在教授《白鹅》后,笔者安排学生围绕“我的动物朋友”这个主题,展开互动讨论。笔者则观察他们的表达情况,进行评价。此时可以发现,有一些学生参与讨论的主动性不足。笔者与这些学生交流后,发现其中有两种原因。一部分学生由于没有饲养过小动物,所以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该说什么。对于这些学生,笔者建议他们利用互联网辅助搜集资料,还提议让他们去动物园观察动物。这样,便使得他们补充了交流素材,其参与积极性也更强。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表达能力,不愿意与之交流。对这些学生,笔者建议他们采用“先模仿,再原创”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先从《白鹅》中选择典型句子,体会其中的妙处,然后再模仿其写作手法,自主表达。如有一名学生发现“引吭大叫、傲然、架子十足”等能体现鹅的高傲。他在自主表达时也试着寻找有针对性的词语。通过评价,教师可以看到学生是否乐于表达观点,能否有条理、有针对性、生动形象地表达观点。若发现学生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则要调整教学策略,加以引导,以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表达中。
3.情感态度,发展审美志趣
在《标准》中提到:“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美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念”,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故此,教师要以情感态度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参与审美赏析和创作活动,并评价分析,看看学生自己的审美趣味是否有所提升。
围绕《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笔者设计了审美创作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的风景,将其描述下来。在写作中要试着借鉴《富饶的西沙群岛》的手法,灵活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只是堆砌好词好句,并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为了让学生写出情景交融的作品,笔者设计了“一景多写”的探究活动。该活动要求学生围绕相同的风景创作几段不同的文字,试着融入不同的情感。如同样是写“秋日落叶”,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悲秋之情、畅快之情。例如,有一名学生写了:“落叶飘零,它用干枯的身体宣示冬天即将来临”,用以展现悲秋之情。还有一名学生用“秋风扫落叶,仿佛也扫干净了我的愁情”表达畅快之情。通过这“一景多写”的活动,学生认识到在写景时可以将情感融入进去,展现自己的审美情趣。通过调整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体验,增强其运用语言文字创造美的能力。
二、契合数字时代,丰富教学评一体化的工具
1.测评工具,搜集学习数据
在数字时代,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转化成评价工具,并用于教学评活动中。利用数字化测评工具,可以将学生日常学习、交流中的各种数据都转化成学习数据,整合起来。这样能提升测评效果。
教授《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作品时,笔者组织学生诵读诗歌,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并自主搜索、总结归纳介绍传统节日的诗歌。为了更好地测评,笔者选择了信息化测评工具。利用语音信息,可以了解学生如何诵读这些诗歌,清楚地听到他们如何断句,如何调整音量、节奏,是否融入情感。这样便能评价他们的诵读感悟情况。对比学生自编的各种表格,可以看到学生阅读了哪些古诗词,这些作品是否与传统节日有关。还能了解学生是否能抓住这些诗歌的关键词,让表格更有条理性。利用微信留言信息,可以看到学生在搜索作品、赏析古诗词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利用信息化测评工具,师生可以将课堂教学中的随堂练习、学习笔记、口语表达的内容等都作为学习数据记录下来。这样便能丰富数据内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2.互动工具,碰撞思维火花
互动工具指的是微信、微博、贴吧等互动交流类的网络工具。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工具组织学生参与自评和互评活动,让他们提升理性思考和辩证分析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互动评价情况,若发现学生的评价角度有问题,观点有错误,则要及时引导,纠正他们的想法。
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后,笔者安排学生创作游记类散文,并将作品发送到网络上,通过网络打分和网络留言的方式进行互助评价。笔者则对学生的互评进行再评价,提出指导意见,帮助他们内化评价标准。如针对同一篇文章,有一名学生认为本文内容翔实,详细地介绍了该景区的全部景物。但是有一名学生却不同意这个看法,认为该文章如同报流水账,没有突出重点。对此,笔者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照《记金华的双龙洞》,思考在双龙洞中有各种不同的石钟乳,但是作者却并没有详细描写途中所见的每一块石钟乳,这是因为什么。这使得学生认识到在写作时要注意详略。此后,笔者又提出问题,让他们互动探讨,说说该如何选择详写的景物和略写的景物,要如何调整写作顺序。通过这番引导,学生不仅探讨了此前的矛盾观点,而且还掌握了调整文章详略的方法。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评价学生,也需要学生积极进行自评和互评。利用互联网工具能构筑在线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观点,积极展开评价。
3.融合工具,拓展学科资源
融合工具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多种不同学科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帮助他们找到自评和互评的全新角度。利用融合工具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要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资源,这样才能提升学习效果。
学习《花钟》的时候,笔者安排学生拓展阅读科普读物,总结生物学知识,并试着模仿课文,创作一篇科普文。在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时,笔者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不够丰富,因此缺乏创作资源。于是,笔者引入融合工具,让学生用互联网搜索各种科学知识,并看看其他作者如何创作科普文。二、学生虽然收集了一些科学知识,却不知道如何整理归纳,并选择其中的重点,写成科普文。对此,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学科,引入思维导图,展示如何用思维导图整理归纳信息。此后安排学生模仿运用思维导图整理信息。他们可以看到,位于思维导图中心点的关键词,往往是探究的重点,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将其作为关键词。这样便将网络和图文软件转化成了融合工具,有助于学生拓展吸收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的知识。
三、聚焦认知心理,创新教学评一体化的方式
1.批注式,激活批判意识
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能激发他们兴趣,提升他们实际能力的教学方式。考虑到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批判意识不够浓厚,教师可以安排批注式活动,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用符号或文字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则可以分析他们的批注内容,看到他们思维的不足之处,并加以引导。
在学生阅读《小英雄雨来》时,笔者组织他们参与批注式阅读活动。要求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为什么说雨来是一个小英雄,找出能体现雨来英雄气的具体词句。笔者在分析学生批注内容的时候,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只关注到了雨来和敌人对阵的部分,认为这部分内容展现了“英雄气”,但是却忽略了“雨来读书”等不那么激烈的部分。笔者组织学生辩论探讨,让他们说说从“雨来读书”的部分,能看出一些什么,将这部分去掉,是否还能塑造少年英雄的形象。学生在讨论后认识到去掉这部分内容后,虽然也能体现雨来的英雄气概,但是却显得人物性格单一化,加入了这部分,则显得人物性格更为丰满。此时再让学生阅读自己批注的部分,他们会自主发现自己忽略了哪部分内容,并加以补充。分析学生的批注,可以看到很多学生的批判意识不够,分析问题较为简单。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他们参加辩论活动,激活他们的批判意识,让他们提升思维的深度。
2.任务式,完善知识结构
小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故此,教师要设计任务式探究活动,将重要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引导学生逐一完成。教师则可以评价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判断学生在哪方面有欠缺,并重点指导。这样能帮助他们完善知识结构。
在指导学生创作习作《我学会了……》时,笔者设计了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逐一完成。任务一:请思考你如何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情?如果发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归纳整理学会做某事的顺序,笔者会引导他们试着画出进程图。这样能起到思维可视化的作用,帮助学生整理信息。任务二:请思考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详细说明你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如果发现学生不懂得如何详细记叙事件,笔者会选择让他们用角色扮演法,将整个过程演绎出来。这样他们自然会注意到此前忽略的细节。任务三:在学习的过程中,你的心情如何,请记录自己的心情变化。如果发现有的学生不懂得该如何抒情,笔者会推荐他们阅读《我们家的男子汉》等课文,让他们看看作者如何将叙事和情感表达结合在一起,让他们模仿借鉴这种写作手法。通过这三个任务,学生掌握了“有序叙事、详细描写、适当抒情”这三个知识点,并能在自主创作中综合运用。通过设置任务,教师可以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调整教学策略。
3.项目式,建立文化自信
小学生常常缺乏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些项目,让他们试着自主确立项目目标,规划项目进程,提交项目作品。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分析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又要了解他们是否从中得到了启迪,积累了文化底蕴。
在学生阅读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后,笔者组织他们参加“多彩的民间故事”项目探索活动。笔者分析了学生拟定的项目计划,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阅读故事上,忽略了探究民间故事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针对这一点,笔者引导学生在项目计划中加入了“对比分析”的环节。在该环节中,要求学生不仅要阅读中国民间故事,还要阅读西方民间故事。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说说中西方民间故事在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故事内容等方面的异同点。在调整了项目环节后,学生将关注的焦点从民间故事表面转移到了探究故事的思想内涵。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安排学生创作短文,深入分析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教学评一体化理论认为教师要促使学生参与自主学习,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生在最终评估中的表现,也要关注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的情况。教师要将教学评价融入教学环节中,使得评价和教学环节相互交织、相互促进。这样便能使得评价成为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进而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徐维玲.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路径[J].天津教育,2023(33).
[2]齐薇.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然价值与设计策略[J].小学语文,2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