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山区高中生物教学的特点,详细探讨了如何通过挖掘山区资源,开发适应新教材要求的微课内容,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融合策略,以期为山区生物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教材;山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开发与教学策略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性和实践性强的学科,依赖于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手段。新教材的落地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实践能力,高中生物教学改革逐渐从以知识传授为主转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微课能够提供精准、直观的知识传递方式,将其与新教材的理念融合,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探索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山区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对推动山区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山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开发渠道以及形式
1.依托现有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改编
山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有限,教师可以借助已有的教材、教辅资料、以及网络上可以获取的公开资源,包括国家或地方教育部门发布的教材、教案,课外辅导书,以及来自权威教育平台的免费或付费课程[1]。从这些已有的资源中选取适合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进行调整和优化,将重点知识和易混淆的概念整理出来,制作成微课。
2.与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开发专门的微课资源
山区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局或学校管理层的协调,与附近的高校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这些机构通常拥有先进的教学资源和专业的师资力量,可以为山区学校提供知识支持和技术指导。高校的生物学教授或科研人员可以通过网络直播或录播的形式,为山区学生进行专题授课,这些专题内容可以涵盖生物学中的复杂概念或新兴科学研究领域,如基因编辑、生态保护等。由于山区学校实验设备匮乏,高校也可以为其提供实验视频或在线实验平台,教师将这些资源整理为微课内容,如显微镜下的细胞观察、DNA提取实验等,帮助学生通过视频学习实验操作和原理。
3.教师团队合作,共同开发基于新教材的微课
山区学校的教师可以组建教学团队或教研小组,集体讨论和开发微课内容。这种团队合作有助于整合各位教师的智慧和经验,从而创造出更高质量、更具实用性的微课资源[2]。教师团队可以按单元或专题分工,每位教师负责开发某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实验内容,然后将所有微课内容整合成完整的教学资源库,可以包括视频讲解、PPT演示、互动练习等,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资源。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或学生易出现的错误点,教师共同制作专题微课。
4.借助信息技术平台,搭建在线学习资源库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各类在线学习平台为山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上传自制的微课视频,构建生物学科的在线学习资源库。在线平台通常具备互动功能,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嵌入互动问答,或者在平台上设计相关的自测题目,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互动内容进行自我检测,教师也可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辅导。平台上的微课资源不仅可以供本校学生使用,也可以与其他学校共享,甚至供全国范围的学生学习。
二、新教材背景下山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开发与教学融合的意义
1.提高教学效果,弥补资源不足
在山区学校,由于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限制,教育资源往往较为匮乏,具体表现为教师数量不足、专业背景不强、教学设备陈旧或缺乏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微课能够聚焦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易错点,进行精准讲解。相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微课更短小精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复杂的生物学概念通过分步骤、多角度的方式详细剖析。此外,微课可以作为课后辅导资源,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反复观看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减轻课堂压力,拓展课堂内容[3]。
2.促进个性化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山区学生在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上存在局限性,往往缺乏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微课资源通常被设计为短时、易于理解的模块化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灵活选择观看时间和频率。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兴趣点,推荐不同的微课内容,实施差异化教学。例如,针对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推荐一些基础性较强的微课,而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和扩展性的微课内容。
3.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材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开发微课资源并将其与教学融合的过程,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重要的途径。这是因为在开发微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新教材,理解其核心概念和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也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和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微课开发需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如何将复杂知识以简明的方式呈现,通过这一过程,教师能够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式。
4.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山区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公平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山区教育的发展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通过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广泛应用,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推动山区教育的均衡发展[4]。通过信息化手段,微课资源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优质教育资源传递到偏远山区,即便是条件相对落后的山区学校,学生也能够通过微课资源接触到最新的教学内容和最优质的教学方法。微课资源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生物教师可以将自己开发的优质微课分享至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教育平台,使得更多的学生受益。
三、新教材背景下山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开发与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
1.挖掘动植物资源制作微课,丰富教学内容
山区的自然环境中有大量的生物资源,许多动植物种类在城市或其他地区难以见到,这些资源不仅是教材内容的实际案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本地的动植物资源开发微课,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5]。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不仅能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还能够将其应用于解释身边的现象。最重要的是,利用山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通过观察和研究本地的生态系统,学生能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进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山区常见的马铃薯、玉米等植物富含淀粉(糖类的一种),可以作为研究植物细胞中糖类储存的实例。而油菜籽、花生、胡麻等,这些植物的种子富含脂质,可以用来展示植物细胞中脂质的储存形式和作用。微课视频中可以通过碘液测试淀粉的方法,演示如何检测植物组织中的淀粉,并解释碘液与淀粉反应变蓝的原理。此外,也可以解释植物细胞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储存在细胞质中,强调糖类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如提供能量、构建细胞壁等。或者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山区饲养的猪、牛等动物的脂肪组织,解释脂肪组织作为动物体内储能库的重要性。并通过比较不同动物脂肪含量的实验,展示动物脂肪的不同存储形式(如脂肪细胞中的油滴)。视频最后让学生讨论蜜蜂如何利用花粉中的糖类制作蜂蜜,并解释蜂蜜在蜜蜂群体中的营养作用,还可以扩展到动物如何通过代谢糖类和脂质维持体温、支撑运动等生理功能。
2.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制作微课,强化学生文化自信
山区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蕴含着独特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往往与当地的生物资源密切相关。新教材提倡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同时也鼓励在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以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挖掘并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丰富生物学教学内容,还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可以选择当地生长丰富的药用植物区域,如当地的山谷、森林或药材种植地,这些地点应当包含多种本地药用植物,并且易于学生观察和采样。以“本地药用植物的分布及其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为主题,教师让学生识别和记录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其生长环境,采访当地的草药医生或长者,了解这些植物的传统用途和采集方法。教师制作的微课中需要介绍药用植物的定义、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讨论植物的生长环境如何影响其药效,并列举几种本地常见的药用植物,如黄芩、金银花等,分析其药用成分和用途。同时介绍本地传统医学中常见的药用植物及其历史文化背景,例如,讲解某些植物在当地民间疗法中的应用,或分享与这些植物相关的传说和故事。将实地考察与微课相结合,是将生物学知识、传统文化和实践经验融为一体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还能增强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3.挖掘生活资源制作微课,感受生物与生活间的联系
山区的学生日常生活中充满了与生物学相关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不仅仅是课堂学习的对象,也是生活经验的一部分。通过挖掘生活中的生物资源,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并理解生物学知识,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研究生物学现象,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植物的生长、家禽的行为、食物的腐败过程等现象,并在微课中解释这些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原理,让学生学会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展示学生家中常见的家禽(如鸡、鸭)的生长过程,讲解动物的生长发育、生殖方式和遗传现象,通过记录和观察家禽的生长过程,学生可以了解胚胎发育的基本原理以及影响生长的因素。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家禽的生长过程,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与家长和社区的互动,学生还能了解更多传统养殖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制作微课视频,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光合作用、病虫害防治等知识,通过观察和记录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学生可以了解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并学习如何利用科学知识来进行农业生产。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理解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对家乡的热爱。
4.挖掘社会资源制作微课,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应用
山区学校的教育资源通常相对匮乏,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社会资源,如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组织、医疗机构等,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能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通过参与基于社会资源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生物学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例如,通过参与当地环保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生态保护的知识,还体会到了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该种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在未来能够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在讲解农业生产与生物技术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让学生了解当地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讲解生物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然后真正带领学生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学习如何利用转基因技术或生物农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当地医疗机构的资源制作微课视频,为学生讲解生物学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例如,通过参观当地医院或公共卫生中心,了解疫苗的作用、疾病的防控措施等。这种以社会实践为导向的教学策略,既符合新教材的要求,又充分体现了山区高中生物教学的特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
综上所述,新教材背景下山区高中生物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教学融合,是应对教育资源不足、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利用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现象,教师可以开发出切合实际的微课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知识应用能力。未来教学改革中,山区高中生物教师要继续探寻优质微课教学路径,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继续推进生物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屈海堂.浅谈网络教学资源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2(29).
[2]牛小娟.提升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实效的措施[J].新智慧,2021(18).
[3]乌兰.巧用微课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J].求知导刊,2020(26).
[4]张霞琴.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2(21).
[5]高月华.基于微课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和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规划课题《新教材背景下山区学校的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H-2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