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问题链”是教师学科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问题链”设计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的存在,科学解读教材教学内容,对学生接受实际有客观判断,以便推出适合的“问题链”,组织学生围绕“问题链”展开互动学习。“问题链”与学生深度学习有直接关联,教师要精选问题内容,关注问题的提炼和优化,形成渐进助学模式,让更多学生在主动思考和讨论中进入深度学习状态。
【关键词】高中政治;“问题链”;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问题应用意识,深入解读教材内容、科学分析教情学情、合理组织讨论活动、精心选择真实案例、适时延伸训练维度,围绕问题组织研讨活动,与学生开展问题专题讨论行动,让学生在“问题链”推动下进入深度学习,在问题思考和交流中达成学习目标。“问题链”不是简单的问题集合,教师要注意做好筛选优化处理,突出问题梯度性、启迪性、引导性,让学生自觉进入问题讨论环节,学生由此建立的学习认知更为深刻而多元。
一、深度解读教材,明确问题设计方向
教师要深度解读教材,有整合提炼的意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设计“问题链”,让这些问题成为教学的链接和纽带,串联其教学的程序,让学生在主动思考和广泛讨论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教师在教材内容解读时,要用更为专业的视角展开研究行动,明确问题设计方向,确保问题设计有更强的适合性,顺利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互动品质。
如教学高中政治必修2第一课“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教师开始设计教学目标,并将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纳入其中,学生对我国基本的经济制度有一些了解,教师深入阅读教材内容,借助网络搜集一些真实案例信息,现场组织学生观看阅读这些内容,并对接教材内容进行集体讨论,明确学习方向,进入良性互动交流环节。教师根据教材研究设计思考问题:我国经济制度有哪些属性特点?生产资料公有制含义和范围包括哪些内容?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是怎样的?什么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包括哪些内容?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又包括哪些内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性包括哪些内容?教师接连抛出思考问题,组成了“问题链”,这些问题之间有更多逻辑关联,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内容,展开互动交流活动,对相关问题有了统一的认识,学科认知逐渐形成。教师借助问题设计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围绕教学问题进入思考讨论环节,课堂教与学和谐互动,学生深度学习体验更为深刻。
二、科学分析学情,提升问题应用品质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在“问题链”设计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提升问题设计适合性。高中生有比较独立的思维,对问题的看法也呈现个性化,教师在学情调查时,要有观照意识,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调查和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
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教师前期介绍我国经济制度内涵,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创新理念,利用问题进行学情调查: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包括哪些内容?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有哪些内容?新发展理念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之间有怎样的逻辑关系?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学生开始阅读和讨论相关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教师透过观察解读分析学情,迅速做出教学调整,重新调整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环节,要求学生阅读一些补偿材料,观看一些真实的案例,对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新发展理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主体展开学情调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探索行动,对核心概念进行深度发掘,为后面的学习和讨论奠定坚实基础。“问题链”有多种用途,教师科学设计“问题链”,巧妙组织“问题链”研讨活动,都能够创造更多学习成长点。
三、组织讨论活动,优化问题研讨效率
高中政治教材中有概念解读、理论解析、案例展示、延伸训练等内容,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并围绕核心问题组织集体研讨活动,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也能够顺利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在深度思考和广泛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问题讨论、话题辩论、质疑阅读、案例分析、问题任务等,都属于课堂互动交流形式,而且与“问题链”有直接关联,教师精心选择问题研讨活动方案,组织学生展开深度研讨行动,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习惯。
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教师设计“问题链”研讨任务:个人收入分配包括哪些内容?分配制度、分配方式、分配措施呈现怎样的特点?社会保障包括哪些方面?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这些核心问题设计本课思维导图,准备参与集体展评活动。学生对思维导图比较熟悉,教师投放“问题链”内容,为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提供更多素材和思路。学生主动行动起来,开始规划思维导图方案,教师深入课堂,对学生设计情况进行观察和指导,确保思维导图设计顺利展开。教师选择典型的思维导图设计方案展示到大屏幕上,组织学生集体点评思维导图方案,归结其优点和缺点,让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了更直观的认知。教师借助问题进行活动设计和组织,成功调动学生学科思维,在主动思考和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完成课堂思维导图设计任务。
四、精选真实案例,构建问题交流情节
教材中有一些案例素材,教师要做好延伸设计,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一些真实的生活案例,与教材内容形成多点对接,设计“问题链”组织学生进入集体研讨行动之中,这样可以创造更多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问题构建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
如教学高中政治必修3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犹如黑夜的一道曙光,照亮了中国未来的道路。教师在教材内容分析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真实的案例。如中国工农红军的成立、南昌起义、反“围剿”行动,都获得人民的大力支持,直到后面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才获得了全国的解放,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为调动学生思考讨论热情,教师利用“问题链”结合真实案例展开教学设计,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集体研讨这些学习问题。如提问大家会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够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呢?抗美援朝是怎样的一种战争?我们为什么会取得这么多的胜利呢?学生开始深度研讨相关问题,教师与学生进行多重互动交流,课堂学习气氛和谐,教学效率大幅度提升。
五、延伸训练维度,推动问题解决进程
教师在学科训练方案设计时,推出一些问题型训练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要求,可以成功调动学生训练积极性。如果问题设计能够有更多延伸,势必对学生感官造成冲击,教师提出任务执行具体要求,让学生借助更多信息渠道展开信息搜集行动,结合训练情况设计解决方案,深入生活展开观察调研行动,都能够推动问题的解决,也能够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教师在课堂训练设计时,不仅推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还设计了“问题链”训练任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国家政权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人民民主的特点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坚持民主与专政的统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什么?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因包括哪些内容?学生接受“问题链”任务后,开始阅读教材内容,利用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相关信息,主动交流学习心得,课堂互动气氛逐渐形成。在课堂集中展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介绍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情况,学生围绕“问题链”进行详细解析,对不同问题给予不同解读,教师对学生问题解析情况进行专业点评,指出学生问题解读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一些修正建议。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推出“问题链”训练任务,成功调动学生思维主动性,学生主动发言和讨论,将课堂训练推向深度研学,教师及时辅助和指导,有效提升训练水平,促进学科认知的顺利内化。
“问题链”设计要遵循基本的原则,凸显课程重难点知识,体现学生对关注点的思考,确保教学的连贯性,确保“问题链”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进。教师要注重研究学情和教情,做好衔接处理,以激活学生学科思维,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和讨论,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这对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成长有重要现实帮助。
【参考文献】
[1]魏云.高中政治问题结构式课堂教学论[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22(04).
[2]黄素贞.高中政治课堂中运用“问题链”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J].高考,2024(25).
[3]周问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递进式问题链的设计[J].福建教育,20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