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疗实践和诊疗规范,一些特定情况下取出的组织都需要送病理科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分析。病理诊断在医疗过程中具有关键地位,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在明确肿瘤的性质(良性或恶性),肿瘤的类型、分期,以及判断感染性疾病的病因等诸多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病理科的工作涵盖了从接收临床送检的标本,到对标本进行取材、处理和分析,最后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全过程。
病理科工作人员收到标本时要严格核对标本袋与送检单上的信息,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后签收,并完成标本编号及患者信息录入。取材医生会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医生的标记等选取典型部位,并在取材时观察和记录组织颜色、质地、形状等。标本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手术标本:如各种肿瘤切除组织、器官等标本以及皮肤肿物等,是病理科最主要的标本类型;②活检标本:包括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内镜下取得的组织标本等;③细胞学标本:如胸腔积液、腹水、痰液、尿液、胸腔灌洗液等细胞涂片;④穿刺标本:通过细针吸取的组织,如乳腺穿刺、肺穿刺、淋巴结穿刺、骨髓穿刺组织等;⑤尸检标本:这种标本常用于死因分析和临床教学。
组织处理是病理科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该过程包含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等步骤。固定常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使组织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保持组织活体时的状态;如果该过程出现问题,组织将无法逆转。脱水是使用梯度浓度的酒精逐步脱去组织中的水分;透明是用二甲苯将组织内的酒精置换出来,为浸蜡和包埋做准备;浸蜡和包埋是将组织置于石蜡中,对组织起支撑作用,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便于后续切片和观察。接下来,通过切片机将组织切成厚度为3-5微米薄膜,置于载玻片上。切片后还需要对切片进行一系列处理,如展片、烤片、脱蜡、染色等。
病理科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苏木精与细胞核中的核酸等物质紧密结合,可将细胞核染成深蓝色,使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清晰可见;伊红染液可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染成不同程度的粉红色或红色,细胞的整体轮廓和细胞质内的结构也能清楚地呈现出来。HE染色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细胞的形态、排列方式等特征,辅助诊断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并且可以在炎症性疾病中显示炎症细胞的浸润情况。
此外还有免疫组化染色、特殊染色、病理分子检测等多种检测方法,可用于辅助诊断。
免疫组化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来检测蛋白的表达情况,在肿瘤研究和诊断方面作用无可替代。因为不同类型的肿瘤往往具有独特的抗原表达模式,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相关抗原,可以准确地判断肿瘤的类型、来源及恶性程度。对一些难以通过常规形态学诊断的肿瘤,免疫组化更是发挥了关键作用,能够帮助病理医生明确诊断方向。免疫组化对评估疾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一些特定抗原的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复发风险、生存率等密切相关,如Ki-67。一般来说,Ki-67指数越高,提示肿瘤细胞增殖越活跃,肿瘤的生长速度可能较快,侵袭性可能相对较强。通过检测这些抗原,医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患者的预后,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随访和治疗方案。
特殊染色主要用于显示组织和细胞的特殊成分,如细胞内的特定蛋白、糖类、脂类等。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胶原纤维染、网状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PAS染色、抗酸染色等,主要用于鉴别肿瘤的类型和来源、检测病原体、评估组织结构和成分的变化等。
病理分子检测是指通过对病理组织样本进行分子层面的分析,来检测特定基因、蛋白质或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存在、突变或表达水平等情况,辅助疾病的诊断、分类、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等。常用的分子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基因测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蛋白质组学等。不同的肿瘤有不同的检测指标,如黑色素瘤检测BRAF基因突变,胃癌可能检测HER-2基因状态,肺癌检测ECFR、ALK、ROS1等基因突变,对指导靶向治疗有重要意义;乳腺癌检测HER2基因扩增,以及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后者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结直肠癌可检测KRAS、NRAS、BRAF等基因突变,KRAS、NRAS基因突变提示对EGFR靶向药物反应差;甲状腺癌检测BRAF和RAS基因突变;卵巢癌检测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存在遗传性卵巢癌的风险,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镜下描述和病理诊断是病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它会给出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或炎症、增生等其他情况;如果是良性病变,会清楚说明类型,如脂肪瘤、纤维瘤等;如果是恶性肿瘤,会说明具体类型,如腺癌、鳞癌、肉瘤等。此外,还能提供关于肿瘤分化程度的信息。如果做了免疫组化、特染、分子检测等项目,病理报告会汇入相关检测指标的结果。病理报告的解读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患者应将病理报告交给临床医生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临床医生会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考虑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如果疾病复杂或罕见、诊断存在分歧、诊断不明确等,患者可借病理切片等相关资料送到更权威或更专业的病理专家处进行再次诊断和评估,这样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指导精准治疗,避免错误治疗决策。若会诊医院病理科专家觉得目前的检查项目不足以明确疾病类别或者需要再做其他检查来制定治疗方案,患者可按照会诊医院病理科医生的要求到原医院病理科申请切白片或者借蜡块做更多检测。
总之,病理诊断是疾病的“金标准”,它不仅有助于确定疾病的性质,还能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指导,并且在疾病的监测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