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容易发生便秘,常常给孕妇带来难以言说的痛苦,而且便秘会增加早产、产后痔疮、盆底脏器脱垂等风险。孕妇可以通过饮食、运动、生活方式调整、膳食补充剂、药物、中医治疗等缓解孕期便秘,助力母婴健康。
平时的工作中也常常碰到便秘的孕妇,有些会主动寻求帮助,有些却觉得难以说出口,需要仔细问诊才能发现。但几乎大部分伴有明显便秘的孕妇都会诉苦:“医生,太痛苦了,该怎么办?”
女性在妊娠期发生便秘的概率显著增加,是非孕期的2-3倍。孕妇容易便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①孕期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雌、孕激素水平升高,其中孕激素可以松弛子宫平滑肌,以减少流产、早产等风险,但同时也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肠蠕动减少,粪便在大肠内停留时间延长而引起便秘;同时也易发生腹胀等症状;②随着妊娠子宫逐渐增大,会压迫肠道,使肠蠕动减弱,导致便秘;③妊娠后运动量减少,久坐及休息时间增加,也会使胃肠蠕动减慢,导致便秘;④孕期不合理的膳食,摄入较多高蛋白、高油脂食物,蔬菜、粗杂粮等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摄入减少,胃肠道负担加重,胃肠道蠕动减慢,导致便秘;⑤孕期常需服用钙剂和铁剂,在胃酸的作用下,碳酸钙会变成氯化钙,进入肠道后形成磷酸钙,这些都会抑制肠道的蠕动而加重便秘;同样,铁剂也会减少胃肠道蠕动,造成便秘。
孕期便秘会降低孕妇的生活质量,影响孕妇的心理健康,增加产后抑郁风险;严重便秘会增加早产、难产风险;还有研究显示,长期便秘会增加妊娠糖尿病、新生儿过敏、产后痔疮等风险;长期便秘会损害阴部神经,致使盆底肌肉支持功能下降,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 调整饮食结构,适当增加粗纤维食物,比如粗杂粮类,减少精细碳水化合物摄入,做到粗细搭配;适当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比如芹菜、大白菜等,适当增加菌菇类蔬菜;保证每日饮水量,孕期每日饮水量最好达1 500-1 700毫升;保持孕期规律运动。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调整如厕习惯,每日定时排便,选择合适体位(孕妇推荐坐姿)。早晨起床和三餐后结肠活动最活跃,建议在早晨起床后或每日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要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干扰,避免使用手机、平板等,排便时间争取控制在10分钟内。
调整心理状态 保持良好情绪和乐观积极的态度,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期精神紧张。快节奏生活、压抑的工作环境都会造成精神心理疾患(如抑郁、焦虑等),影响正常排便。
排除药物性便秘因素 孕期大剂量补钙有可能增加便秘风险。适当调整钙剂类型,或者增加乳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替代部分钙剂,可以帮助缓解便秘。
适当使用膳食补充剂和药物 适当使用肠道益生菌、膳食纤维补充剂;药物乳果糖可以帮助改变大便形状,缓解便秘,如果便便已经到了肛门口,只剩下临门一脚,或者便便干硬,也可以偶尔使用开塞露来帮助一下。聚乙二醇制剂能润滑肠道、软化粪便,刺激肠腔内液体积聚,增加肠道蠕动,起到迅速排便的作用,使用乳果糖无效且严重便秘者可以考虑使用。但是药物都有使用适应证及禁忌证,所以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使用。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方法多样,并且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给予对应的中药方剂治疗,还可使用食疗、推拿按摩和耳穴压丸等方式缓解便秘症状。重视心理干预,适当的心理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精神负担。顽固性便秘需要警惕存在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总之,对孕妇讨厌的便秘,通过以上的综合管理,可以达到有效缓解,助力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