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与趣味相融 阅读与交流并进

2024-12-29 00:00:00张华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2期

[摘 要]应用文因其固定的格式,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引入趣味元素与多元评价,兼顾阅读与交流,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理念,创设趣味情境,运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和多元化评价工具以及设计进阶学习活动,进一步提升应用文教学的效果,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实用性交流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应用文写作 ; 情境创设; 多元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4-0093-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六大学习任务群,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指向实用性文本的教学,而应用文就是实用性文体之一。

应用文写作因其固定的格式要求,使学生觉得应用文写作十分枯燥。应用文习作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基本格式。但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教师教学方法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写通知”这一内容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提高效率。

一、情境创设,实用与趣味相融

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因此,在应用文写作教学时,教师应注重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以消除应用文学习的枯燥乏味。

(一)视频引出通知

教学伊始,教师引入学生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动物王国开大会》,然后播放视频“小虎不做小马虎”:老师让小虎帮忙写通知,性急的他没听完就去教室写了一则不完整的通知,在同学们的追问中他才发现问题,于是重新询问老师,最终完善了通知。

通 知

今天下午第一节课,请同学们到卫生保健室做视力检测。

学校

2024年4月1日

教师通过视频创设了基于学生真实生活的情境,在开课环节引导学生借助视频回顾通知的基本要素,明确什么是通知,这样学生不仅知道了通知在生活中的作用,还养成了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这样的学习情境能充分唤醒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连接,有利于学生结构化知识的形成,充分凸显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实用性特点。

(二)音频贯穿始终

为了让情境更连贯完整,同时不分散学生注意力,在后面的环节中小虎始终以“声音”的形式出现。

1.第一段音频“小试牛刀”

导入新课后,学生初步了解了通知的基本要求,教师通过音频引出小虎第二次写的通知:“周六,同学们去卫生院接种流感疫苗。”学生阅读后发现小虎第二次写的通知虽然做到了格式规范,但内容表述不够清楚,时间和接种地点不具体。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修改,不仅明确了时间和地点,还提出了注意事项:“带智能手机扫码缴费更方便”。此外,教师还要告知学生署名的重要性,写清楚哪个部门发的通知,有疑问就能知道和谁联系。下面是师生共同修改后的通知。

通 知

周六早上八点,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同学,请到社区卫生室接种。请注意家长必须陪同,并带上智能手机。

政教处

2024年4月4日

帮小虎改通知的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而且由“改”入手降低了学习难度。这样,学生在修改中初步掌握了写通知的要点。

2.第二段音频“拓展延伸”

教师在授课即将结束时,播放第二段音频引出拓展内容:“小虎觉得大家的通知写得既规范又清楚,自己两次通知都没写好,所以他在生活中留心搜集了很多通知,想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教师随机出示了生活中常见的几则通知,格式和教材上的略有不同,让学生了解通知在生活的实际使用中会进行一些调整,明白应用文虽然有固定格式,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会更注重应用效果。

3.第三段音频“课后实践”

课终,小虎提出:“明天班级要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需要家长准备工具,我能不能帮老师再写一次通知?”教师表示不仅请小虎帮老师写,还要请全班同学一起写,并和小虎比一比,看谁写得既规范又清楚。语文新课标提出:“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应利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语文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连接。视力检测、接种疫苗、劳动实践等活动都是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经历过的。小虎的马虎行为不仅能成为学习资源,还为课堂增加了趣味,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和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二、多元评价,能力与素养共生

语文新课标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强调教学、学习、评价是三位一体的,评价应贯穿教学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和教学目标、内容选择恰当的评价工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掌握评价方法。这样,有助于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而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一)评价主体多元

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课堂评价不能只有教师,应让学生处于评价的主体地位。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学习、互相评价的能力。课上学生修改了小虎的通知后,教师先在屏幕上展示具有典型特征的通知;接着,请学生进行口头评价;最后结合学生的不足进行示范评价,并提示学生注意教师是怎么评价的。通过教师的即时评价示范,学生知道该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个要点进行评价。教师把这几个关键词板贴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只有把这些要素说明白才是完整规范的通知。

教师创设“我替学校写通知”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两个事件,任选一个,独立写通知。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评价量表(见表1),要求学生对照量表进行同桌互评,重点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进行巡视,让互评不够全面和评价到位的小组面向全班分别展示互评的过程,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对展示的小组做评价。

教师在此环节中,还要继续引导点拨,并给学生二次修改习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利用量表进行互评和自评的过程,也是学生借助评价工具检查自己是否达成学习目标的过程。

(二)评价工具多元

这节课中,不仅有学生的互评评价量表,还可以运用简单的调查方式来评价。在学生运用评价量表进行互评后,教师通过“评选写通知的小能手”的评价活动,让习作得到五颗星评价的学生举手示意。简单统计人数后,教师宣布这些学生都是写通知的小能手,并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通知的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以及评价技巧。这样,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如何借助评价工具展开交流学习,还掌握了评价的技巧,提升了综合能力,发展了核心素养。

三、进阶活动,阅读与交流并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多种学习活动,融入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的设计还应该兼顾“阅读”和“交流”两种学习方式,两者应共同作用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阅读与交流并进

本节课有效整合了实用性阅读与实用性交流两种学习方式。课始,教师直接出示二年级学过的留言条,让学生对比留言条和通知这两种应用文从格式到内容上有什么异同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基于通知的基本格式创编了一则儿歌:“‘通知’二字写中间,正文空格是习惯。时间地点要写全,人物事件很关键。署名应在日期前,两处都在右下方。”这首儿歌简单易记,便于学生掌握写通知的基本要素。在课末拓展环节,学生通过阅读小虎带来的几则生活通知来更新认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课堂练习的是规范的文本格式,实际应用中会有各种变化格式;互评时要阅读同学的习作,在交流中检查自己或同学的通知是否写得清楚明白、能否有效传递信息。这虽然是一节习作课,但学生进行了多次有目的的阅读,这让学生在掌握了写作方法的同时,还形成了通过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与目标递进

本节课活动设计如下:“比一比”发现通知的基本要求、“改一改”对照要求进行修改、“写一写”自主选择当堂习作、“评一评”借助量表对照修改提升、“说一说”发现生活中通知的变化、“发一发”学习发布通知、“练一练”课后巩固练习。这七个活动环环相扣,层次清晰,有效引导学生明确通知的要点,在有梯度的练习中掌握写通知的方法。

在教学应用文写作时,教师不能停留在教会的层面,还要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应用应用文。“‘发一发’学习发布通知”的活动就是基于应用的角度考虑的。学生在课堂上写的通知的发布范围既有在班级内发布的,也有面向全校发布的。面向不同发布范围的通知,媒体工具也不相同:班级内的通知,简单高效的办法是口头发布;全校性的通知,用校园广播发布速度更快。这样的活动内容设计,建立起了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充分满足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流沟通需要,真正做到让习作为生活服务。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应用写作教学时,应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理念,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趣味情境,让学生将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建立关联,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同时发展实用性交流能力,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贾琳,荣维东.小学“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解读与实施[J].语文教学通讯,2022(33):14-18.

[3] 汪潮.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解读与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23(6):7-10.

(责编 廖婷婷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