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引读,悦享成长

2024-12-29 00:00:00徐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2期

[摘 要]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是对单篇阅读、群文阅读的必要补充与提升,在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养、培养其终身阅读习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语文新课标理念,智慧构建阅读课的新样态,通过明晰阅读目标、聚焦有效指导、借助评价量表、启发阅读思考、链接真实情境等,让整本书阅读充满理趣、情趣和智趣,让学生悦享成长。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读中推进课;阅读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4-0084-03

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终身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更是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列为语文课程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提高整体认知能力”。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形成整体认知、复杂认知的“专家级阅读脑”。作为语文教师,要用育人智慧去激发、启发、指导、陪伴学生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使其从阅读走向悦读,让悦读点亮他们的童年生活。

整本书阅读教学既要重视整体性,又要关注阶段性。整本书阅读课一般分为读前指导课、读中推进课、读后分享课。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俯瞰整个“森林”,还要带领学生走近“树木”,切实上好每一阶段的阅读教学课。

一、“整本书阅读”读中推进课的阅读建议

(一)明晰目标,做好学生阅读的“北斗星”

如果把整本书阅读比作一段旅程,那么阅读目标就是旅程的目的地。教师不仅要明确旅程的目的地,更要智慧地引领学生朝着目的地前进,为学生提供“智能导航”,成为学生阅读旅程中的“北斗星”。

首先,教师在指导阅读时,必须依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明确相应学段的阅读目标,以便精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与阅读规律,教师的引读要呈现螺旋上升的层次性、递进性、连贯性与整体性。其次,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不同,它是一种综合性阅读,强调阅读过程的开放性、动态性与整合性。因此,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关注阅读过程、进行精准指引,以免学生偏离阅读方向。此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因此整本书阅读的读中推进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或解疑、或调整、或激励、或优化阅读路径,通过及时提供指引让学生真正享受阅读旅程中的美好。

(二)提供妙招,赠予学生阅读的“金钥匙”

阅读策略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影响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促进学生的阅读极为重要。整本书阅读信息容量大、持续时间长。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各种阅读“妙招”,赠予学生阅读的“金钥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根据小学低中高三个学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实现从“想读”到“会读”再到“善读”三个层级的跨越。在一、二年级,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兴趣——想读,让每个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学生能自主积极、一气呵成地读,并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就是教师最大的阅读教学任务。到了三、四年级,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读”,在教学中慢慢渗透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例如,在指导略读时,要求学生选择性地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等。到了五、六年级,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善读”,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阅读高手”。在学生掌握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其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梳理作品人物特点、交流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尤其是到了高年级,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阅读内容、行为上升到阅读体验、经验本身,并引领学生在分享、交流、研讨和反思中不断优化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

语文新课标强调“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段和不同的阅读题材,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妙招”,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为其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样表达,成为学生阅读的“欣赏者”

尊重、赏识学生是阅读教学成功的基石。整本书阅读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感受,鼓励学生运用独特思维进行创意表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判的能力,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并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拓展思维空间,从而提升阅读质量。在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中,教师要以学生的阅读为中心,根据实际开展情况设计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展示学生的阅读收获,并为后续阅读做好引领和拓展。例如,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精彩我来读”活动——读一读整本书中你最喜欢的段落;“好故事分享”活动——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了不起的他”活动——说一说你最崇拜的书中人物;“我眼中的他”活动——表达对同一人物的不同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书中人物在真实情境中的具体感知,或是改编、续编、创编故事,等等。无论学生呈现出怎样的阅读收获,教师都要以欣赏悦纳的姿态,鼓励多样表达,倾听学生在阅读分享中成长的拔节声,让学生成为整本书阅读课的“主讲人”,让课堂成为学生启智润心的最佳场所,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使其逐渐成为“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的表达者。

整本书阅读的读中推进课,不仅要关注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还要指引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汲取“养分”、积蓄成长“能量”。

二、《伊索寓言》读中推进课的阅读建议

《伊索寓言》是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吧”的推荐书目。《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有趣,承载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及优秀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三年级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期,也是他们阅读水平发展的分水岭。教师可以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阅读成长的关键期,成为阅读的“王者”、思维的“强者”、生活的“智者”。

(一)研制评价量表,助力学生成为阅读“王者”

语文新课标强调“教—学—评”一体化,并明确指出“教师可以围绕读书的主要环节编制评价量表,制作阅读反思单,引导学生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整本书阅读跨度长、涉及面广,教师必须注重考察整本书阅读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教”的欲望,把握好“导”的尺度。教学《伊索寓言》时,教师从导读课开始就要引导学生共同制订阅读评价量表(见表1),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有所依、读有所评、读有所成。阅读评价量表的制订不仅关注终结性评价,也注重过程性评价,是有效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依据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同伴互评等多元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阅读能力与素养,真正做到爱阅读、会阅读、善阅读,从而成为阅读的“王者”。

(二)启发阅读思考,助力学生成为思维“强者”

随意、散漫的阅读活动收效甚微,而有目的、有思考的阅读能让阅读效果翻倍。《伊索寓言》最打动人的便是其故事中蕴含的道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智慧,以提升思维品质。好的阅读是一种“苏醒”,先是五官的“苏醒”,再是思维的“苏醒”。在《伊索寓言》的阅读推进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例如,让学生学会异中求同,以提升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书中的故事都有哪些相同之处。学生发现好多题目格式都是“X和X”,如《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等;都讲了一个小故事;结尾都点明寓意;都通过语言、动作描写等来刻画人物,等等。这样举一反三,能让学生思维变得更灵活。再如,让学生学会同中求异,以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中的狐狸和牧童都在说谎,他们说谎的目的一样吗?”,这样对比阅读,不仅可以让学生找到故事之间的异同点,还在故事和寓意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让学生既能深入故事看清事实,又能跳出故事认识本质。

(三)链接真实情境,助力学生成为生活“智者”

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籍,宛如与一位智者进行对话。《伊索寓言》是一本跨越年龄、时间和国界的经典之作。它之所以受到广泛欢迎,一个关键原因在于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明辨是非、区分善恶、学会做人。因此,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在阅读教学中联系真实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故事内涵有更加透彻的理解,还能启发学生将悟出的哲理应用于现实生活,成为洞悉生活的“智者”。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狐狸、牧童给予了我们很多启迪,但故事是‘编’出来的,你在现实生活中有遇到过类似的人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将文本和生活相连接,让学生在讨论中联系生活,并寻找证据来表达和支持自己的观点、评价是非对错等。学生在发现、商讨、辩论、表达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个人素养,还形成了良好的品格。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续编、创编属于自己的寓言故事,传播蕴藏在生活中的真善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有法”是指教师应基于语文新课标理念,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遵循阅读教学规律,传授科学的阅读策略,创新优化阅读活动,引领思辨阅读,确保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阅读整本书等;而“无定法”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文而异、因生而异、因生而需。整个教学过程应该是动态开放、互动生成的,能使整本书阅读情趣盎然、妙趣横生,让学生在思维拔节中感受阅读的理趣、智趣,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意义和价值,让学生真正做到悦享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朱自强.整本书阅读:既要俯瞰“森林”,也要走进“树木”[N].中国教育报,2023-10-11(10).

[3] 孙志凤.以学为中心的经典寓言整本书阅读探究:以《伊索寓言》整本书阅读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设计,2023(7):66-68.

[4] 段向锋.整本书阅读下的小说教学研究[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2(24):4-6.

[5] 王宏亮.学习任务群:引领整本书阅读的变革转型:以《西游记》阅读指导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3(38):20-22.

(责编 廖婷婷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