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融通的单元整体教学例谈

2024-12-29 00:00:00彭玉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2期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状物散文单元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名家名篇的教学价值,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文本的写作方法及语言表达特点,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经验,在迁移运用中提升习作水平。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梳理教材脉络、引导比较阅读和积累表达经验等方面入手,促进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融通;单元整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4-0078-03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状物类散文单元,该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动物朋友”,阅读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表达要素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从阅读和表达要素可以看出它们都指向表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本单元选编的《猫》《母鸡》《白鹅》三篇课文都属于名家名篇,在写作方法上均起着示范引领作用。教师可以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及课文特点,采取读写融合的方法开展教学,以实现学生阅读与表达的双赢。

一、梳理教材脉络,把握整体教学走向

教师要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实际学情及教材编排特点,制订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计划,让学生的学更有方向,不断促进单元双线目标的落实。

(一)基于语文要素,确定核心目标

本单元的阅读与表达要素都是围绕着学习写法、指向表达进行编排的。教材中选编的三篇课文都围绕着小动物的某一特点来写,都采用了以具体事例为支撑、运用关键句写出特点的方法,只是在写法上各有侧重。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为:默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运用比较、品味等方法,结合查找的资料感受作家的语言特点,学习表达方法;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观察动物的兴趣;尝试用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融合训练,能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

(二)基于实际学情,明确教学起点

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读懂本单元的三篇课文并没有难度。多数学生都能通过批注阅读的方法来读懂课文内容,但在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方面,学生的学习经验不多,在描写动物时语言匮乏,很难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也是学生在写作时的难点。基于学情,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品析文章结构,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特点,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最后让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写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帮助学生实现由读到写的过渡,从而实现学生学习的增量。

(三)基于单元习作,调整教学顺序

本单元的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写清楚、写生动。基于习作要求,教师可以采取单元习作前置的教学方法,先把单元习作要求告知学生,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本次习作;再以课文为写作例子,将写好动物特点的方法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随着阅读学习写作。教师通过找准阅读与表达的融合点,引领学生适时开展读写训练,能促进学生阅读表达经验的内化,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二、引导比较阅读,体会语言表达特色

本单元除了编排三篇精读课文,还在课文后的阅读链接中编排了《猫》《白公鹅》等文章。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为学生今后的表达运用奠定基础。

(一)不同作者的相同文章比较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关于《猫》的文章(片段)选编了3篇。其中,老舍的《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该课的课后阅读链接中选编了夏丏尊、周而复两位作家对猫的描写片段。同样都是关于猫的描写,不同作家在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方法上是不同的。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对比学习不同的表达特点。例如,学完老舍的《猫》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三位作家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让学生说说三位作家在表达对猫的感情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发现夏丏尊主要通过“白玉似的”“黄斑”等词语描写小猫毛色的漂亮,而老舍的《猫》却没有对猫的外形或颜色加以描写,而是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猫的性格特点。另外,夏丏尊还通过不同人物对猫的评价态度来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而老舍则采用了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在学习周而复的《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批注阅读的方式,画出描写猫的外貌、神情、动作及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对猫的喜爱的词句。教学中,教师从多篇文本的同中求异方面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不同作家的情感表达特点,积淀语言经验,为习作实践奠定基础。

(二)不同作者的相似文章比较

《白鹅》一文的课后阅读链接中选编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这两篇文章属于不同作家的相似文章。基于此,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帮助学生发现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共同点,使学生对不同作家表达对动物的情感的方式感受得更加深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没有共同点?”“这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完成表1。

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作家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灵活性,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比较

本单元中的《猫》《母鸡》都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教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样都是老舍创作的作品,《猫》《母鸡》给你的感受一样吗?”,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让学生对课文的感知从部分回到整体,再次深化学生的认知体验。这样带领学生比较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作家在描写对动物的情感时的语言表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教学使得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语言表达的认知与感受,为学生今后运用多样化方法描写动物的写作实践奠定了基础。

三、积累表达经验,学习作者独特表达

本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名家名作,给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基于此,教师可以遵循“积累—模仿—创造”的学习路径,依托阅读教学帮助学生积累表达经验,使得学生在迁移运用中提升习作能力。

(一)关注篇章结构,学习布局谋篇

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课文脉络清晰可见,并且三篇课文都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模式。如在《猫》一课中,开头先写道“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然后通过具体事例体现猫的性格古怪,最后以“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为过渡句,把前后内容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母鸡》一课中,开头先直接写道“我一向讨厌母鸡”,然后列举了母鸡的几项“罪状”,具体写明了“我”讨厌母鸡的原因;中间部分以“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为过渡句,又具体写了“我”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承上启下、衔接自然,使整个文章浑然一体。《白鹅》一课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统领全文,然后分别从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写出了鹅的特点,并且描写鹅的特点的段落都有总起句作为引领。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名家名作的布局谋篇或者构段特点,让学生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形式,如运用“总—分”的构段形式或通过过渡句把上下文衔接在一起的方法进行写作,以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整体把握能力。

(二)关注特色句子,培养语言敏感性

本单元选编的课文是状物类散文,读散文就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引导学生品味感受文章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如《猫》一课中,“……用身子蹭你的腿……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句话,教师可以抓住“蹭、小梅花”等字词,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什么、“蹭”能不能换成“挨”,等等。通过赏析品味,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猫的喜爱,还能体会到作者用词准确、生动的特点,为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对动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在《母鸡》一课中,作者借助具体事例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把母鸡的特点写清楚的,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严谨。在《白鹅》一课中,作者明贬实褒,语言风趣幽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鹅的欣赏与爱恋,使学生看到了对动物的情感表达的另一面,为学生写出有情趣的文章起到了引领作用。教师以教材中选编的名家名篇为媒介,引领学生感受作者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妙处,能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为学生今后写出精彩的文章奠定基础。

(三)感受语言风格,提升情感表现力

同样是写动物,不同作家的观察角度不同,其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也会有所不同。在本单元阅读学习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表达方式的多样性、语言风格的独特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积累一些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习作实践奠定基础。例如,“镜头感”“谈话风”是老舍散文最重要的特点:阅读《母鸡》时,读者会感觉老舍先生好像一直跟着母鸡,并把捕捉到的母鸡的动作细节诉诸笔端,这种使读者眼前仿佛浮现出母鸡的鲜活画面的感觉就是“镜头感”。学习《猫》一文时,整篇文章读起来就像是作者在跟我们谈话似的,亲切自然,这种语言风格就是“谈话风”。学生在写作时可以依据自己的描写对象及其特点,选择适合的语言风格进行模仿描写。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既是本单元习作要素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多样化的语言风格,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情感表现力。

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从读写融通视角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品味感受来学习名家名作的布局谋篇和语言风格等,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沙丹,陶亚男.大单元视域:为“读写教室”的读写融通保驾护航: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22):90-92.

[2] 徐迎梅,王爱华.读写融通:指向素养的不教之教:《麻雀》(四上)教学设计及评析[J].小学语文教学,2023(31):59-61.

[3] 杨艳.精读慧教 读写融通: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3(11):48-49.

(责编 廖婷婷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