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依循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针对学生外显的口头表达和内在的思维场域,分学段设置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及创造性复述等一系列梯度式复述训练。教学时,教师要紧扣细节资源开展详细复述,紧扣文本资源开展简要复述,通过变换形式开展创造性复述,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促进学生积累内化、调配运用语言,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复述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4-0056-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将“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语文教材依循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针对学生外显的口头表达和内隐的思维场域,分学段设置了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及创造性复述等一系列梯度式复述训练。教师要敏锐捕捉复述语言背后的思维,以历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尝试与思考。
一、详细复述:利用细节,促进思维发生
详细复述是复述的基础要求,需要学生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抓住关键细节,借助角色对话,激活思维,进行复述。
(一)捕捉关键细节,在探寻中筑牢复述基础
所谓详细复述,就是在整体概括故事、提取文章框架的基础上,补充故事中的基本细节,并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将框架与细节相融合,形成较为翔实的故事内容。
以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漏》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首先,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后练习第3题中的示意图和文字提示,通过变换地点梳理故事发展的节点,形成清晰的认知脉络。其次,相机指导学生借助具体任务捕捉文中的关键细节:先紧扣文本内容,捕捉让你会心一笑的细节,并尝试讲述给同桌听,争取让对方听后笑出声来;再寻找并圈画出你认为绝对不能遗漏的地方,并与小组同伴交流不能遗漏的理由。纵观这一案例,教师通过梳理情节,为学生寻找相应细节夯实了认知基础;通过发掘笑点,为学生提供了详细复述的资源支撑;通过明确不能遗漏的关键信息,保障了详细复述的逻辑畅达。
(二)遴选精彩环节,在拓展中融入自身感受
详细复述不能照搬原有的故事情节,而要融入自身的感受和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紧扣故事的高潮部分,通过积极追问的方式对文中的精彩之处进行放大和细化。
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鹿角和鹿腿》一文的教学为例,很多学生在复述时都能选择狮口脱险部分作为重点。基于此,教师聚焦文中“挣脱”一词,相机设置问题:“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故事发生巨大的转变,让鹿对原本十分讨厌的腿发生改观?”在这一追问下,学生对文中鹿的经历进行复盘,发现鹿“挣脱”的过程是解答这一问题的关键,从而展开想象:当角被树枝挂住后,鹿是如何挣脱的?树上落下了什么?当角第二次、第三次被树枝挂住时,鹿又会怎么做?树又会有哪些变化?在这一案例中,学生之所以能够对原本的故事进行拓展,主要是因为教师的追问帮助学生打开了思维,促使学生在理解故事的同时融入了自身的想法。
(三)赋予情境角色,在对话中丰满复述信息
详细复述不是对故事的生硬讲述,而需要学生主体意识的融入。这就要求教师创设鲜活的情境,赋予学生明确的角色,促使他们在情境浸润和角色体验下展开复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意识。
仍以《漏》一文为例,该故事在结构和表现手法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反复和巧合。这是学生详细复述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教师创设以下情境:“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故事。如果你要给的弟弟或妹妹讲述这个故事,你会怎么构思呢?”在这一情境中,教师可以尝试反串学生的弟弟或妹妹,并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相机提问,促使学生从文中搜寻更多相关细节,从而使复述变得更加饱满。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角色的内在需求,在情境对话中开展复述,能够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帮助学生树立对象意识。
二、简要复述:依托文本,促进思维转换
简要复述在详细复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可以通过转换文体、切换角色等方式,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整体性转变,助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一)转换文体,在转化中顺势简要复述
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它们创作规律的迥异。复述作为理解文本后的二度创作,改变原有文体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具备对文本语言的创生思维,能够依托中心对文本素材进行辨析,以确定基本的详略安排,同时还要考虑复述过程中的动作语调。
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西门豹治邺》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故事。学生通过对文中三个故事的概括与提炼,初步认识到主人公西门豹聪明机智、为民着想的思想品质。如何才能有效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简要复述”呢?教师可以结合课后选做题,让学生尝试将原本的叙事性文体转换为剧本形式,并对三个故事在展现人物形象方面的价值进行思考。具体而言,对“调查民情”和“兴修水利”部分可以进行简略处理,而“惩治恶人”作为整篇文章中最精彩、最具戏剧性的部分,最能体现西门豹的特点,故应对其进行详细复述。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理解,针对具体情境及角色定位,合理设计相应的动作。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原本的叙事性文本转化成生动的剧本,促使他们在文体转换的过程中深化了对故事的感知与理解,同时在不同语言风格的切换和体验过程中历练了语言思维,达到了简要复述的训练要求。
(二)切换角色,在体验中置换简要复述
故事创作往往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这无形之中给学生的简要复述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教师不妨紧扣故事内容合理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通过切换角色展开多维度复述,促使他们从被动的阅读者转化为积极的体验者。
如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扁鹊治病》一文,故事虽简短,情节却一波三折。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切换不同角色,在反复强化中达成简要复述的目标。首先,教师创设扁鹊的朋友向秦王讲述扁鹊给蔡桓侯治病过程的情境,表达扁鹊被迫逃亡秦国的苦衷;其次,教师创设蔡桓侯弥留之际向子女讲述自己治病过程的情境,告诫世人要防微杜渐;最后,教师创设蔡桓侯侍从向家人讲述蔡桓侯治病经历的情境,发表对本可避免的结局的感慨。这样,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学会了根据不同角色、不同立场,从故事情节中甄别和遴选相应信息并进行简要复述,同时巧妙地将故事哲理融入复述过程,实现了情感体验的深化和认知思维的提升。
三、创造性复述:凸显变化,促进思维灵动
创造性复述强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参与,要求学生在复述过程中融入自身的认知与理解,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补充。
(一)基于理解,在调整结构中展开创造性复述
创造性复述是指在理解文本后,借助严谨的逻辑顺序和积极的思维,对文本语言、内容、结构进行重新加工,并以新的形式呈现的复述。
五年级上册的民间故事单元是训练学生创造性复述的绝佳载体。教学单元课文《牛郎织女》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故事结尾开始复述。先借助我国七夕节的民俗活动,呈现“鹊桥相会”的故事场景,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到七月初七就看不到喜鹊吗?你们知道‘鹊桥相会’的由来吗?”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相机引领他们回归故事复述的基本逻辑:或依照原本的顺序展开复述;或尝试调整人物出场的前后顺序,如“如果牛郎先出场,应该怎样复述?如果织女先出场,复述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如果一开始先关注文中那头老牛,再相机引入两位主人公,又该如何构思?”。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顺序,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尝试复述。最后,在学生交流分享后,引导他们重新回归文本进行统整、对比,提炼出创造性复述的元认知策略。在这一案例中,教师鼓励学生跳出传统的复述框架,运用创造性思维,通过设置悬念、调整顺序等方式对故事进行个性化重构,不仅帮助学生实现了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还促使他们掌握了创造性复述的技巧和元认知策略,为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关联生活,在补充情节中展开创造性复述
一般情况下,作者都会在故事中预留一些空白,这就为创造性复述提供了拓展、补充的契机。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开复述,让情节更具体、细节更饱满、人物形象更立体。
仍以民间故事单元为例,在教学课文《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来龙去脉,理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再相机设置以下两个环节:其一,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叙述过程中的留白;其二,针对留白处进行补充拓展。
如海力布劝说乡亲们离开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既能体现海力布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又能在矛盾中凸显故事的冲突点。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想象乡亲们可能的年龄、身份,想象他们面对海力布苦口婆心的劝说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又会有哪些身体动作和神态表情。
有学生是这样想象的。
有一位老大爷颤巍巍地握住海力布的手,眼中满是疑惑与不舍:“海力布啊,这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怎能说走就走?你可有确凿的证据?”海力布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不容置疑的光芒,他用力摇了摇头,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村长,我亲眼所见,那山洪之势如同猛兽下山,无人能挡。我是猎人,我的直觉从未出过错。请您相信我,为了大家的安危,我们必须立刻离开!”
还有学生是这样想象的。
有一位年轻母亲怀抱着啼哭的婴儿,泪眼婆娑地望着海力布,声音中带着无助:“可我们的家当怎么办?孩子还这么小……”海力布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温柔而坚定地说:“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家可以重建,但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相信我,我们一起走,会有希望的。”
在这样的创造性复述中,学生赋予了角色鲜活的动作表情和细腻的心理情感,让整个故事都充满了温度和感染力。
复述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言语活动。教师要依托统编语文教材的复述体系,依循不同的要求与定位,开展不同的复述活动,以激活学生的内在思维,促使学生不断积累内化、迁移运用语言,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海凤.让学生学会复述:小学语文复述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24(11):102-104.
[2] 袁玲.多样复述,智慧语用: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教学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24(7):65-67.
[3] 黄洁.新课标背景下口头复述能力的历练策略例谈[J].新教育,2024(17):65-66.
(责编 蔡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