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以“类”聚 “群”以“整”合

2024-12-29 00:00:00陈慧敏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4年12期

[摘 要]“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应强调梳理,注重整合。教师可通过梳理与整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作业练习,把知识梳理与知识积累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语言资料库,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34-0041-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语文新课标”)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来组织与呈现”。建构学习任务群应“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

语文新课标第一次采用“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层层递进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制订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课程目标体系。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整体性“全语文”的教学理念。比如,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原则要求“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这里连续出现了“整合”“整体”“联系”“综合”等关键词,无不凸显了整合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语文新课标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在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梳理的重要意义,还提出要“教给学生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方法,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并能学以致用”。这里,不光强调梳理的重要性,还把梳理与积累联系起来。由此可知,“梳理”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区分类别,找到隶属关系;二是分清主次,明确主次位置;三是理出层次,排列逻辑顺序。笔者认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和实施,亟须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梳理与整合。

一、梳理整合教学目标

语文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在教学行动前有定向功能,在教学行动中有调控功能,在教学行动后有评价功能。标的不清,要求太多,不能集中精力抓主要矛盾,是语文学科的第一个弊端。所以,必须从梳理整合教学目标入手,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关注点:其一,识字教学必须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其二,强调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作用;其三,必须关注母语情境,充分利用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和生活经验。

这就要求我们在整合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目标时,要分清汉语和汉字的不同特点与相互联系,打通“形义体系”的汉字与“音义体系”的汉语之间的壁垒,把识字教学与听、说、读、写,即整体言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在弄清学理的基础上,创生多元化的识字教学方法。这个学理不是别的,就是与汉字独特的形体特征和儿童感知方式、思维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识字规律。

二、梳理整合教学内容

内容庞杂,面广量大,缺乏层层递进的逻辑顺序,是语文学科的第二个弊端。因此,必须梳理整合教学内容,使语文学习成为以学习主题为引领的完整的语文实践活动体系。

语文新课标对识字教学中的“梳理与探究”提出了下列年段要求:

1.观察字形,体会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梳理学过的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2.尝试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尝试发现所学汉字形、音、义和书写的特点,帮助自己识字、写字。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我们应从低年级抓起,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少到多,逐步引导学生厘清汉字有理有趣的构字规律、奇妙独特的表义组词特点、深邃智慧的文化意蕴。笔者以为可结合年段特征,分三个层面及时引导学生梳理。

低年段,以基本字的形体为主,梳理汉字部件之间的联系,重在建立汉字字面与其所指的事物、行为之间的联系;

中年段,全面建立常用字的形、音、义的巧妙联结,分类梳理汉字的构字特点,体会构字规律;

高年段,以学过的典型字词为主,梳理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组织建构的高度智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如“明、期、肌、朋”四个字都从“月”部,学生能解释清前两个字:因为日、月都有光,所以是“明”;“月”与时间有关,“期”也是。可是,“肌”与“月”有什么关系呢?又怎么会有两个月亮挂在天空?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肌”的部首是“肉”的异体字,称“肉月”。凡从“肉月”的字,大都与肉体有关,如肌肤、肢体、腰肚、屁股……而“朋”则是假借字,原字是金文,像两串金贝相互辉映。

王尚文先生以动词“打”为例,整合了字义,充分说明汉语言情境的特点:“‘打’字就任性得很,常常一意孤行,‘打气’是把‘气’打进去、‘打字’是把‘字’打出来;‘打鼓’,鼓是打的对象;‘打针’,针是打的工具;‘打游击’,游击是打的方式。再如‘打油’、‘打天下’、‘打前站’、 ‘打官腔’、‘打电话’、‘打麻将’、‘打家具’、‘打圆场’、‘打敌人’……它说‘打’就‘打’,它说怎么打就怎么打;‘打听’行,‘打看’,行不行?不行!‘打坐’行,‘打站’行不行?不行!反正它说行就行,它说不行就不行。‘打着精神’行,‘打着朵儿’也行;‘打成一片’这还了得?也行。”

语文新课标十分重视梳理与探究环节,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中提到:“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三、梳理整合学习方式

教学环节太多,认知单元太少,活动频率、场景切换太快,思维训练的空间和力度不足,迫使学生采取被动应答的授受型学习方式,是语文学科的第三个弊端。优化整合教学过程,改变学习方式也是语文课改的当务之急。

教学过程的直接表现是教师的工作步骤,而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来设计自己的工作步骤的,教师的任何工作步骤都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为旨归的。历次语文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都要把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作为重点探讨的论题之一。从一节一节语文课,到综合的单元教学,再到语文学习任务群,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减少场景切换,逐步由“分解动作”走向“连续动作”,由一问一答、一题一练的小间隙、短平快的“钟摆”节奏,变为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师生交替联动的大间隙“变频”节奏。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确实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不二法门。它以完成一个乃至一系列语文学习任务的方式,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也增加了思维的力度。要执行、落实任务,就必须弄清目的、方向,即可行性、路径、方法等要素。设计学习任务,关键在化目的为动机,激发学生的实际需要,变“练习”为“实战”。为此,必须创设具体情境,整合学习内容、方法、资源、程序、策略等要素。

俗话说“语文如筑塔”“语文如聚沙”。以语言学习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成语接龙、猜字谜、汉字网络、日记、读书笔记、网上信息搜集、读书交流、个人文集展评等。

以语言应用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故事会、朗诵会、报刊编辑、演讲、演课本剧、影视评论、访谈、投稿、当主持人、辩论会、语文技术(书法、计算机应用)活动等。

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参观、习作擂台、新年楹联展评、游记、社会调查等。围绕某一中心,还可以将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系列化。比如,广告活动系列,有广告社会调查、广告词的研究编制、广告发布、广告评论等;四大名著学习系列,有读书交流、人物评述、故事会、精彩故事剧片段、名言佳句荟萃等。

四、梳理整合作业练习

衡量教学效果最重要的依据,是学生最终真正学到了什么,所以巩固练习和学业质量监测成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遗憾的是,在注重“双基”与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作业练习和评价考核的标准与内容都出现了异化或偏移,大家都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平时练习、阶段考评等全按应试逻辑来设计题型,层层加码,各出奇招,繁、难、偏、怪的作业题型让学生、教师、家长都伤透了脑筋。然而,在历尽了千奇百怪的卷山题海之后,发现所练的竟是“除了考试之外百无一用的东西”。梳理整合作业练习,优化评价手段,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应有之义。我们应当认真反思,精心设计,使布置作业成为具有指导性的教育行为。

语文新课标在“作业评价建议”中提出:“要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随着学段的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为学生发挥创造力提供空间。”

作业练习具有不同的类型,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还有我们比较生疏或容易忽略的,如“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另外,与“主题考察”类似的作业练习,可以扩展到“专题座谈”“重点采访”“专项实验”等;“跨媒介创意表达”类作业,可涵盖各种汇报、展示、表演等。教师要安排好各类作业的比例,因人而异,让学生有可选择性。

各类作业练习都有自己特定的功能价值,有的偏重梳理、积累(整理、储存学到的东西);有的偏重拓宽、延伸(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的偏重迁移、创新(仿写运用、创造发展);有的以一般的识记、理解和应用为主;有的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教师应根据年段特征和不同的教学需要设计不同的作业类型,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作业练习旨在巩固积累、迁移运用,要注重积累、梳理与运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创意语言资料库。

综上所述,贯彻语文新课标的新理念,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打开心胸、拓宽视野,打破传统“课”的概念,运用“学习任务群”理念来考虑问题,在分项梳理、系统整合上下功夫。因为,不经过梳理归类,就无法整合;不经过梳理排序,就不能形成系统,更难以积累储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 高万同.相似与互构:感悟语文的本然[M].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1.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