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旅背景下的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2024-12-27 00:00:00李勇民梁良
知识窗·教师版 2024年12期
关键词:跨学科人才培养

摘要:文章聚焦数字文旅背景下的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探讨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实施路径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等策略。

关键词:数字文旅;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人才培养

一、数字文旅的内涵与发展趋势

数字文旅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将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和传播,创造出新型文旅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业态。它通过数字技术手段,将文化内涵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个性化、互动性强的文旅消费新模式,重塑了传统文旅产业的业态形态和发展路径,代表了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数字文旅已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蓝海。越来越多的文旅企业开始应用数字技术,开发在线旅游平台、智能导览系统、虚拟现实体验等新型文旅产品。数字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拓展了文旅资源的展示方式,丰富了游客的体验内容,提升了文旅服务的质量。未来,数字文旅将向着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并促进文旅产业与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文旅产业的外延和内涵,成为引领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数字文旅的发展使得文旅产业呈现出跨界融合、智能化、个性化等新趋势,这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旅产业需要的是既懂文化、旅游业务,又精通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专业知识,还要能熟练运用数字技术,具备跨界整合和创新策划的能力。因此,整合文化、旅游、技术等不同学科的教学资源变得尤为必要。这种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拓宽视野,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为数字文旅产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三、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面临的挑战

第一,课程规划难度大。教师在进行课程规划时,需要统筹协调各学科内容,制订合理的整合方案,这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二,师资力量不足。大多数教师缺乏跨学科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难以胜任跨学科教学工作,所以学校需要建立协同教学机制,加强教师培训。第三,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传统的学业评价模式难以准确衡量跨学科学习效果,学校需要建立新的多元评价体系。第四,资源整合障碍。跨学科教学需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但往往受到体制机制、观念差异等因素的制约。

四、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案例分析

(一)国内外典型案例介绍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通过整合艺术设计、传媒、管理等学科资源,开设了文化创意、数字媒体、国际文化贸易等专业。具体做法包括:组建跨学科教师团队共同开发课程,如数字文化产业管理课程由传媒、管理、计算机科学教师联合授课;建立跨学科实验室,如文化大数据分析实验室,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文化传播现象的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文化遗产传播专业,整合了历史、文物、传播等学科资源,设置文物数字化与虚拟展示等跨学科核心课程;组织学生参与故宫文物的3D扫描和虚拟复原项目,将文物保护、数字技术和传播学知识相结合。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娱乐技术中心整合计算机科学、设计艺术、心理学等学科资源,实施“项目驱动式学习”,如让学生开发融合心理学原理的游戏AI;设立“跨学科导师制”,每个学生由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多位导师共同指导。

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采用工作室制教学,强调跨学科实践。例如,在“数字文化遗产”项目中,学生需要运用历史知识、3D建模技术和数字叙事能力,共同完成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呈现。创意媒体学院还与科技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开发融合艺术创意与人工智能的互动装置。

(二)案例的经验总结与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案例的分析,笔者总结出以下经验和启示: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需要顺应数字文旅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整合过程中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要重视产教融合,加强与文旅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要营造开放融合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五、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策略

(一)构建多方协同机制

在推进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黑龙江职业学院旅游人文学院构建了政—产—学协同育人机制。

第一,与政府部门合作。为进一步加强政校对接合作力度,推进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下沉,相关领导带队赴黑龙江职业学院同校方举行政校合作洽谈交流会议。双方在政校合作方式、中职与高职院校“3+2”贯通培养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并表示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政校合作,加强沟通、深挖需求,扩宽合作领域,积极探索在教育教学、供需匹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发展。

第二,与企业深度合作。黑龙江职业学院与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双方共同制订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自媒体运营等跨学科实践课程。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指导教师,黑龙江职业学院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第三,校内协同机制。黑龙江职业学院成立了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并通过广泛调研,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全面盘点和梳理,结合数字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制订了整合方案。方案具体措施包括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创新教学模式,推行项目制和模块化教学;优化课程体系,开设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

第四,建设数字文旅产业学院。黑龙江职业学院旅游人文学院正在筹建数字文旅产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智慧文旅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培训体制机制,同时依托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资源优势,开发适用于高职师生群体学习的教学资源。

未来,黑龙江职业学院将进一步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加快建设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优质资源的集成与应用,为培养适应数字文旅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破学科壁垒,优化资源配置

在推进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突破学科壁垒、优化资源配置是黑龙江职业学院着力探索和实践的重点。黑龙江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学科划分和资源分散状态已经难以适应数字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为此,黑龙江职业学院在推进整合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一方面,黑龙江职业学院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了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形成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联动的工作格局。黑龙江职业学院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在人才引进、岗位设置、绩效考核等方面向跨学科教学倾斜,激发教师参与整合的内生动力。

另一方面,黑龙江职业学院聚焦资源优化配置这一关键,全面梳理、盘点全校教学资源,摸清家底,并对接数字文旅产业需求,优化资源布局。黑龙江职业学院打破院系界限,重新整合教学团队、实验室、实践基地等资源,推动实现跨学科共建共享。比如,黑龙江职业学院整合组建了文旅大数据实验室,聘请了行业专家担任特聘教授,开设了数字文旅创新创业课程,受到学生欢迎。黑龙江职业学院还积极拓展校外资源,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政策、项目、经费等多方面的有力支撑。通过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优化配置教学资源,黑龙江职业学院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过去分散在各院系的数字文旅相关专业得以有机整合,教师协同开发了一批跨学科教学项目,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更为可喜的是,一批跨学科教学改革成果得以推广应用,为兄弟院校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黑龙江职业学院将深化“放管服”改革,赋予院系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充分释放基层的改革活力;加快推进教学资源数字化转型,提升资源使用效能,以高水平的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夯实应用型文旅人才培养基础,助推数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知识融合

在推进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黑龙江职业学院创新了教学模式,促进了知识融合。2023年9月,黑龙江职业学院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学院院长参与的教学模式创新专项工作组,制订了“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组深入调研了20家龙头企业,明确了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调研结果,工作组与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设了“智慧旅游班”,采用“3+1”模式培养学生。学生前3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最后1年到企业实习。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提供真实项目案例,如“智慧景区管理系统”开发等,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黑龙江职业学院引入了虚拟仿真技术,建立了数字文旅体验中心,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景区规划、导览设计等实践操作。

六、结语

在数字文旅背景下,黑龙江职业学院认为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黑龙江职业学院通过构建政—产—学协同机制、突破学科壁垒、创新教学模式等举措,有效整合了跨学科教学资源,培养出适应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文旅人才。同时,黑龙江职业学院也认识到,跨学科教学资源整合还面临观念差异、体制机制障碍等挑战,需要黑龙江省教育厅、黑龙江职业学院、北京抖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多方共同努力,破除阻碍,优化环境,为黑龙江省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高广.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山西青年,2024(5).

[2]范钱江.文旅融合下设计类专业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J].纺织报告,2024(2).

[3]韦晓红,江晓翠.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数字文旅人才培养探究与实践[J].旅游纵览,2023(11).

[4]毛峰.新时代数字文旅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1).

[5]周耀胜.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多学科融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建设[J].科技风,2023(34).

[6]甘露.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校企融合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6).

猜你喜欢
跨学科人才培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32
我校成功承办“生命科学与老龄化社会”跨学科论坛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知识产权(2016年4期)2016-12-01 06:57:47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7:27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8:35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