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多视角确立学习主题,能够让学生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向;多途径设计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找到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多举措实施学习评价,能够让学生产生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动力。教师采取“主题引领、任务驱动和评价促进”等策略,能够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益,让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高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1-0050-06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打破学科壁垒,围绕某个主题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强调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有助于加强学科间的关联,促进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实施,充分发挥学科的育人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时,教师可多视角确立学习主题、多途径设计学习任务、多举措实施学习评价,从而使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方向、有路径、有动力。
一、主题引领,“跨”而有向:多视角确立学习主题
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主题既是衔接各学科知识的一座桥梁,又是引领跨学科主题学习方向的一座灯塔;既可以是一个中心话题,又可以是一个真实问题。[1] 提炼、确立主题,是教师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先手棋。教师可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单元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多个视角着手,确立学习主题,发挥主题的引领作用,使“跨”而有向。
(一)以《课标》为参照,确立学习主题
《课标》指出:主题具有联结和统领其他内容要素(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的作用,包括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教师应以《课标》为指导,确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
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模块九(Module 9)包括Unit 1 Are you feeling bored和Unit 2 I feel happy两个单元,重在引领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教师以《课标》为指导,以指导学生学习控制情绪、表达情感的方法为落脚点,将跨学科学习主题确立为“良好的情绪,美好的生活”。围绕该主题,教师能够融合英语、心理健康、音乐、语文、体育和美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如:听音乐、写日记、做运动等。
通过从《课标》的视角分析教学内容,能够抽丝剥茧地梳理《课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参照《课标》中关于主题内容的要求,确立归属明确、层级清晰的学习主题,从而明确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向(见图1)。
(二)以单元内容为基础,确立学习主题
单元内容是指教材中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通常由若干个教学板块组成,是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切入点,也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立足点。教师应在参照《课标》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主题的前提下,以单元内容为基础,进一步确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子主题。
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模块九(Module 9)由Unit 1 Are you feeling bored和Unit 2 I feel happy两个单元构成。其中Unit 1包括四个教学板块,Unit 2包括七个教学板块(见表1)。
这些教学板块,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如:Unit 1中的教学板块一Look, listen and say重在引领学生认识各种情绪,教学板块二Listen, read and act out旨在启迪学生探究产生各种情绪的原因。教学板块一是教学板块二的基础,教学板块二是教学板块一的延伸。教师在深度分析单元内容的基础上,基于各教学板块之间的联系,围绕“良好的情绪,美好的生活”这一大主题,确立了“认识情绪的种类”“探究情绪的成因”“表现情绪的方式”和“调整情绪的方法”等子主题(见图2)。其中Listen and repeat(语音练习)贯穿于四个子主题之中。同时,教师以这些子主题为纽带,能够深度融合英语课程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
(三)以生活经验为支点,确立学习主题
生活化的学习主题能够引发学生的共情,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师在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支点,确立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主题,以此引发学生共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曾遇到过开心的事情和烦心的事情等。这些都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将其作为确立学习主题的支点。在图3中,“好心情”“坏心情”“开心事”“烦心事”“喜笑颜开”“愁眉苦脸”“怒目而视”“百无聊赖”“听音乐”“做运动”“写日记”等,都是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支点确立的学习主题。同时,这些学习主题也是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中融合英语学科、语文学科、体育学科、音乐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契合点。
二、任务驱动,“跨”而有径:多途径设计学习任务
主题鲜明、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是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场域,也是教师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驱动。[2] 教师可基于单元目标、认知规律、核心素养等设计学习任务,拓宽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路径,从而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学习任务的驱动作用。
(一)基于单元目标,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教学目标的载体,是学生循序渐进达成教学目标的阶梯。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时,应基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完成学习任务为契机,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学习外研社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模块九(Module 9)中Unit 1 Are you feeling bored和Unit 2 I feel happy两个单元后,学生能够:1.听、说、读、写happy, sad, bored, angry等情绪感受的单词,认识情绪的种类;2.运用所学语言询问对方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受,探究情绪的成因; 3.感知、理解、掌握字母组合ts, ds, tr, dr, ch, dg和字母j的发音;4.理清情绪与表情之间的关系;5.掌握一些调整情绪的方法。基于此,教师设计了“分享我的好心情”“吐槽我的坏心情”“谈论心情,探究成因”“听单词,画表情”“情绪调整我在行”等学习任务。
“分享我的好心情”和“吐槽我的坏心情”两项学习任务与目标1密切相关;“谈论心情,探究成因”这项学习任务与目标2密切相关;学习任务“听单词,画表情”则与目标4密切相关;“情绪调整我在行”这项学习任务与目标5密切相关;目标3则渗透、贯穿于各项学习任务之中。所有这些学习任务,都能够引领学生融合英语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其中“听单词,画表情”还融合了美术学科知识,“情绪调整我在行”则以“听音乐”“做运动”“写日记”等子任务为载体,融合了音乐、体育、语文学科知识等。
(二)基于认知规律,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是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种认知规律。教师可基于该认知规律,精心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以此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效度。
例如,教师基于认知规律,将本次跨学科主题学习过程分为“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阶段。在“学习理解”阶段,教师设计了“分享我的好心情”“吐槽我的坏心情”“看表情,猜心情”等学习任务。在“应用实践”阶段,教师设计了“谈论心情,探究成因”“听单词,画表情”“根据图片情境,辨识不同情绪”等学习任务。在“迁移创新”阶段,教师设计了“情绪调整我在行”“排演情景剧《情绪小怪兽》”“以《情绪的色彩》为题创作手抄报”等学习任务。
“学习理解”阶段的学习任务,能够引领学生对happy, sad, angry, tired等表示心情、情绪的单词有一种感性的认识,牢记这些单词的音、形、义,并促进英语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融合;“应用实践”阶段的学习任务,能够引领学生准确应用、牢固掌握目标语言,促进英语学科与心理健康教育、美术学科的融合;“迁移创新”阶段的学习任务,能够引领学生在迁移创新中内化知识,形成跨学科运用知识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设计学习任务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教师可基于核心素养,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
例如,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落脚点,教师设计了“观察表情,描述心情”“询问心情,学会宽慰”等学习任务;以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为落脚点,教师设计了学习任务“探究颜色与心情之间的关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为落脚点,教师设计了“谈论心情,探究成因”“阅读故事,绘制心情曲线”等学习任务;以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落脚点,教师设计了“以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梳理、归纳本单元的语言知识”“提炼、总结字母组合ts, ds, tr, dr, ch, dg和字母j的发音规律”等学习任务。
“观察表情,描述心情”和“询问心情,学会宽慰”两项学习任务指向了语言能力,融合了英语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习任务“探究颜色与心情之间的关系”指向了文化意识,融合了英语学科知识与语文学科知识,能够让学生认识颜色与心情、情绪之间的关系,如:红色象征着喜庆,代表着开心;黄色象征着权力,代表着尊贵;蓝色会让人平静,也可能会让人变得忧郁;绿色代表了新生,象征着希望等。“谈论心情,探究成因”和“阅读故事,绘制心情曲线”两项学习任务指向了思维品质,融合了英语学科知识、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知识和美术学科知识等。指向学习能力的两项学习任务,则融合了英语学科知识与美术学科知识等。
三、评价促进,“跨”而有力:多举措实施学习评价
评价应贯穿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全过程。[3]及时奏效的评价能够触发学生跨学科学习的动力、挖掘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潜力、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等。对照多维评价标准,采取多元评价方式和依靠多元评价主体等,都是教师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实施学习评价的有效举措。
(一)对照多维评价标准,实施评价
评价标准是评价主体实施评价的主要依据。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应围绕学习主题,根据学习任务的要求,制定多维的评价标准。在此基础上,评价主体可对照多维评价标准,对学生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中的实际表现实施奏效评价。
例如,教师围绕“以《情绪的色彩》为题创作手抄报”这一学习任务,制定了以下评价标准: 1.手抄报的主题是否鲜明(主题鲜明得3分,较鲜明得2分,不鲜明则不得分);2.手抄报的版面是否美观(版面美观得3分,较美观得2分,不美观则不得分);3.手抄报中是否出现了单词拼写错误、句子表达错误(无错误得3分,有1~3处错误得2分,有3处以上错误得1分);4.手抄报是否形象直观地展现了颜色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形象直观得3分,较形象、较直观得2分,不形象、不直观得1分或不得分);5.手抄报中是否出现了知识性、常识性错误(无错误得3分,有1~3处错误得2分,有3处以上错误得1分)。
在上面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制定的多维、量化的评价标准,不仅能够使评价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还能够使评价过程更简单、评价结果更客观。同时,多维、量化的评价标准也能够引领学生将英语学科知识与美术学科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等有机融合起来。
(二)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实施评价
跨学科主题学习任务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包括“交流型学习任务”“表演型学习任务”“绘画型学习任务”“写作型学习任务”等。学习任务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教师需针对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例如,“分享我的好心情”和“吐槽我的坏心情”属于“交流型学习任务”,具有互动性、真实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评价主体通过细致观察学生在分享好心情以及抱怨坏心情时的真实表现,实施了动态的口头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强化了任务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他们在分享实践与评价实践中,发生了真实的学习。
再例如,“排演情景剧《情绪小怪兽》”属于“表演型学习任务”,具有直观性、对话性和舞台性等特点。评价主体采取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聚焦学生编排《情绪小怪兽》的过程,从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和神态等方面,实施了形成性评价;针对学生在表演《情绪小怪兽》时的实际表现,实施了终结性评价。
教师针对不同学习任务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能够使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能够挖掘学生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潜力。在上面的案例中,评价主体实施的动态口头评价,既有助于学生更为扎实、更为牢固地掌握表示心情、情绪的单词、句型,又有助于他们深入理解关于“情绪和心情”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评价主体实施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有助于学生内化目标语言,又有助于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关于舞台表演的音乐知识、关于舞台设计的美术知识等。
(三)依靠多元评价主体,实施评价
评价主体不同,其评价视角也会有所不同。相比于单一视角的评价而言,多视角的评价更加细致、准确、客观。因此,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教师应依靠多元评价主体,从多个视角,全面、细致、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表现。
例如,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看表情,猜心情”时,首先,需要通过细致观察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的人物表情,猜测人物心情;其次,需要运用恰当、准确的英语描述人物的心情;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自我评价时,评价主体为学生本人;互相评价时,评价主体为他人。通过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表情与心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组织学生完成“听单词,画表情”这项学习任务时,采取了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和教师点评等方式,其评价主体分别是学生本人、同桌和教师。
多主体评价,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在学习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还能够提升学生跨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多主体评价学生在“看表情,猜心情”和“听单词,画表情”两项学习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能够引领学生将美术学科中画人物表情的知识与英语学科中描述人物心情的知识巧妙结合起来,启迪他们跨学科解决“画表情,话心情”的实际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采取“主题引领、任务驱动和评价促进”等策略,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更加明确、学习路径更加清晰、学习动力更加充沛,从而提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效益。与此同时,教师依托高效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够循序渐进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育他们的文化意识,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沈舟莉. 指向文化意识提升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4,(05):62~67.
[2]贾继平.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以Party
designer为例[J]. 小学教学设计,2024,(12):16~19.
[3]李勤华. 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思考与实践[J]. 教育视界,2024,(09):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