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研究

2024-12-27 00:00:00马科敏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4年11期

摘 要: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课堂,为此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意义重大。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实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探究合作学习、强化实际应用以及因材施教等四种教学策略,达到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质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1-0047-03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等,这些问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的提升。因此,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成立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课题组,该课题被邢台市教科所立项为名师课题(课题编号:23M017)。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梳理总结了一些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想方设法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进而提高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形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师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音乐、视频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展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通过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例如,在教授“数字的组成”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字接龙游戏。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和抽象的学科。但适当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可以让他们看到数学并不只是一堆枯燥的公式和数字,而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领域。当学生感到自己有所进步并受到认可时,他们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当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他们更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挑战新的学习任务。为此,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和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种。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二、探究合作,突出学生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精神。

(一)引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倡导探究性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到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让他们学会如何去学习、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探索。

(二)组织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究不同形状图形的特点和性质。通过观察、触摸、测量和比较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图形,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注重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联系生活,强化实际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数学的应用价值,将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教授“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加法和减法问题,如购物时找零钱的经历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应用范围。

(二)引入生活化素材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数学教学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各类物体的不同形状。

(三)组织生活化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可以组织学生测量校园内的一些物品或设施。

(四)加强生活化反馈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反馈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生活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重视差异,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一)了解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包括他们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练习,而对于数学兴趣较高的学生,可以注重数学应用和数学竞赛的辅导。

(二)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手段之一。分层教学的原则是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作业和测试题目,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

家长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支持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与家长共同探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鼓励。通过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因材施教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主体、落实因材施教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数学素养。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数学学习需求,为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1]白 倩,冯友梅,沈书生,李 艺. 重识与重估:皮亚杰发生建构论及其视野中的学习理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3):106~116.

[2]李勤莉,褚夫建.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J]. 辽宁教育,2022,(07):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