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让学生爱上小古文

2024-12-27 00:00:00梁成龙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24年11期

摘 要:小古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要秉持“以读代讲,以写促读”的教学理念,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诵读,达到学以致用的写作目的,将“读写”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开拓学习小古文的新路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古文教学;以读代讲;以写促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31-0007-03

小古文,即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富有情趣的文言文。小古文的来源广泛,题材丰富,有先秦典籍中的精彩片段,汉魏六朝、唐宋、明清各个历史阶段的名篇节选。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折射出多彩的历史记忆,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不论学什么科目的学生,在他学习与从业的期间,或多或少,总得与文言乃至所谓古书打交道。如果无法阅读,远大的方面且不说,他个人方面就是大大的吃亏。”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小古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现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均有1~2篇小古文课文,较之以往,呈现出起步更早和篇目增多的趋势。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要想具备一点看古书的能力,只是在中学念上三五十篇古文恐怕不行,但多念些古文,时间精力又不允许,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要是小学生早一点——比如三四年级,念过一些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编选的类似蒙求之类的东西,也许五六年级就能念点短而浅的文言文,这样,到了中学就可以不花过多的时间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循着这样的思路,小学生学习小古文应该依照由易到难、由短及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使用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材料进行学习,例如寓言故事、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教师不能一味地强调作品的经典性,忽视学生的具体学情,让小学生过早地接触中学教材里的文言文,逼着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只能使其不堪重负。因此,教师要清楚“多学”与“早学”的关系,不能用“早学”取代“多学”,出现揠苗助长的教学现象。

小学生学习小古文,要注重兴趣的培养,不能过于注重考查,加重学生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趣味至上,还是要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在趣味中学到有价值的东西。同时,教师不用逐字逐句地讲授和翻译文章,也不必提出过高的要求,只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读写即可,这是小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新路径。

一、以读代讲,循序渐进

学生通过反复多样的诵读,能感知文章大意,精确理解关键字词,综合呈现诵读成果。与此同时,借助诵读游戏化,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小古文奠定基础。

(一)师生共读

为了确保学生正确、流利地完成诵读,教师可以先进行范读,学生再跟着教师大声诵读。诵读一开始可以逐句跟读,循序递增跟读内容,直至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全篇诵读。跟读完成后,还可以进行师生对读,教师读前一句,学生读后一句。当学生能够流利诵读后,教师就可以指定“小老师”,让缺乏自信、消极被动的学生担当,以提升这些学生的课堂参与感,避免滥竽充数。

(二)计时诵读

在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诵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赛一赛谁读得更快。当学生准备好后,学生开始快速诵读,教师为学生拍摄小视频进行计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为了取得成绩,甚至会一气呵成地读下来,虽读得面红耳赤,但却读得不亦乐乎。当所有参与挑战的学生完成诵读后,教师可以授予用时最短的学生“超级快舌头”的荣誉称号。同时,面向所有学生公布“超级快舌头”的所用时长,以鼓励更多学生参与挑战。

(三)表演式诵读

表演式诵读,即配合着各种表情和动作进行诵读。尤其针对小学中低段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小古文的内容设计出肢体动作。对于朗朗上口的小古文,学生可以结合诵读的节奏拍手或跺脚;对于故事性较强的小古文,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想象表演角色的表情或动作。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做表情或动作,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使学生自觉解读小古文,真正落实“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四)游戏化诵读

仿照古籍的版式,将小古文以“自右向左、从上到下的竖排版式”呈现出来。教师先让学生诵读竖排版式的小古文,再将竖排版式小古文中的标点通通去掉,让学生有节奏地诵读。此外,小古文的呈现难度也会逐渐增强,如用繁体字替换简体字,将小古文中的个别关键字词删去,使用小篆或甲骨文呈现等。学生通过这一番训练,几乎可以将小古文背诵下来,即使遇到个别不熟练处,也能根据小篆或甲骨文的提示,继续“背”下去,实现熟读成诵。

二、以写促读,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习作练笔,能灵活运用小古文中的字词、句式以及更为复杂和隐秘的内容。这种创意写作,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古文的印象,而且能够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换词仿写

换词仿写,即通过换掉一些关键词来改变小古文的指向或意义,但又不改变小古文的语言结构,该形式较为简单,主要针对小学中低段学生。如,原文写道:“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依照原文的句式,写一写其他动物的争斗场面。如果学生一时不知所措,教师还可以列举更多的范例,供学生参考。如“黑白二鸡,斗于院中。喔喔而鸣,举爪振翅,两嘴对啄,互不相让。”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原文的记忆和理解,还能让学生轻松实现古文写作,开阔写作思路。

(二)续写故事

续写,即从原故事出发,循着原故事的思路进行延展性的写作。续写主要靠学生的想象完成,要求学生必须顺着原故事的思路,在原故事的逻辑框架内进行合理想象。这种方法要求学生熟悉原故事,对原故事的情节、人物了如指掌。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点,必须与原故事保持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所变化,也要符合故事逻辑。如,续写《狐假虎威》的故事,老虎知道真相后,再次遇到狐狸,会发生怎样精彩的故事?续写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原故事产生深刻印象,还能使故事更有新鲜感和趣味性。

(三)扩写片段

扩写,即对原故事进行扩展和充实,使故事更加丰富生动。扩写要求学生在熟悉故事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进行合理的再创作。增加合理情节,就是以故事中透露的“蛛丝马迹”为线索,通过分析、想象和加工,将故事中省略的情节还原出来。增加具体细节,就是对故事中没展开的地方进行再加工,抓住细小动作或细微的生活情节,对故事进行更加生动细致的描写。如,在《刻舟求剑》故事中,宝剑是如何坠入水中的?楚人是怎样打捞宝剑的?这些情节都写得很简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这些情节写得再具体一些。

(四)创意改写

创意改写,即在原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对原故事的内容进行改造或重组。改写的故事由原故事衍化而来,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都会有所变化,但这些要素仍具有原故事的痕迹。如,民国课本中《蝴蝶》这篇课文,原文写道:“园花盛开,花上有蝴蝶,六足,四翅,色甚美。妹举扇扑之。姊曰:‘蝴蝶之翅,有毒粉,能伤目,不可扑也。’妹从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改写这个故事,发挥想象,如果妹妹没有听从姐姐的话,故事将会如何发展?通过创意改写,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五)图文写绘

图文写绘,即采取图配文的形式,对小古文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这是创造性复述的另类呈现形式。学生要绘制小古文中的主要故事情节,思考画哪些内容,每幅图画配什么文字。如,在《截竿入城》故事中,执竿者想要入城,但自己想尽办法都没成功。最终,他听取老父建议,截断长竿而进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为这个故事绘制一组连环画,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故事内容,这既能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穿越”创写

“穿越”创写,即让学生通过想象,穿越到故事的情境中,让自己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学生可以借助穿越小说的写法,实现小古文的创写。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叙事性作品,都能为学生“穿越”提供条件。如,《夸父逐日》的故事中,夸父的意志坚如磐石,但他却无法追上太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穿越到神话里,对夸父进行善意的劝告,劝说他放弃逐日。同时,让学生想一想夸父会以什么方式予以回绝。凭借想象,学生可以把这个精彩的穿越故事写下来。通过创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故事人物的理解。

苏格拉底曾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读写,正是点燃学生内心火焰的重要途径。通过读写,学生可以切实参与到小古文的学习中,实现有质量的积累,有深度的阅读,有趣味的写作。通过读写,可以让学生爱上小古文,让学生从小古文中享受趣味,汲取营养,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