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主导的小学英语家校均衡阅读实践探究

2024-12-26 00:00:00李闽薛悦
英语学习 2024年11期

引言

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阅读越来越受到关注,阅读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对各学段课外阅读量提出明确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提高对阅读的重视(教育部,2022)。但由于英语课时数有限,完全依靠校内阅读难以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阅读量。《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指出,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包含“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要素,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为落脚点,一方面应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涉及解码能力、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另一方面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入手,形成阅读习惯和阅读体验(王蔷、陈则航,2016)。因此,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不能只依靠学校教育来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强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加强亲子陪伴,应当与学校、社区等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将学校阅读与家庭阅读有机融合,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构建阅读共同体,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让学生在小学段适应英语阅读。

笔者所在教研团队依托本区信息技术优势,开展“家校均衡阅读模式下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通过加强家校合作和打造阅读环境,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在开展课题研究之初,课题组对实验学校的学生、教师、家长三个群体进行问卷调研,搜集到的相关问题表现如下:

1. 学生自身对于英语阅读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受英语能力所限,大部分学生难以开展自主英语阅读。

2. 部分教师能有意识地展开绘本与主教材融合式教学,但缺少对学生阅读策略的系统指导。在校课后时间,大部分英语教师仍以巩固课内知识为主,能有意识带领学生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教师很少,且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虽然部分教师能够借助线上平台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源,但并未对学生阅读过程加以监督和管理,造成了绘本的无效或低效学习。

3. 大部分家长具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意识,但家庭中课外阅读书目以中文阅读书目为主,缺乏英语阅读书目。部分家长对英语阅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同时受自身学历水平的限制,不能有效指导孩子开展英语阅读,在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方面缺乏有效监督。

总之,在小学英语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家校协同能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在价值,助力学生英语素养的有效提升。

家校均衡阅读的概念及内涵

均衡阅读教学理念在20世纪初被提出,它力图寻求全语言教育和拼音教学的综合与协调。均衡的理念包含了全语言和强调解码的有价值的阅读教学思想和实践,二者已经被成功地折中整合于一体,并且易受教师和孩子的欢迎(史大胜、熊梅,2010)。

本文提出的“均衡”是在上述理念基础上的延展,倡导“家校均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学情特点,为学生提供符合其阅读水平的阅读材料,通过学校阅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利用学校阅读的成功经验带动家庭阅读的有效开展。家校协同需要保证阅读时间,创造阅读环境,提供阅读展示平台,以培养具备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的独立阅读者。

家校均衡阅读内涵有四个方面(见图1):第一,均衡阅读内容,涵盖三大主题范畴和各种文体,旨在拓展阅读广度。第二,均衡阅读时间,科学规划家庭和学校环境中的阅读时段、时长及频次,以培养良好的阅读品格。第三,均衡阅读方式,将绘本阅读与英语教学、课内与课外阅读、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第四,均衡阅读评价,建立以智能平台阅读数据为基础的量化分析体系和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测评体系,提升阅读素养。

图1. 家校均衡阅读的内涵

家校均衡阅读实践路径

家校均衡阅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校、家庭为主阵地开展。教师作为家校均衡阅读中的主导力量,要积极发挥阅读指导力和家校协调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阅读环境。接下来,笔者将分别从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制定、阅读策略提升和测评体系构建出发,探究我区实验校开展家校均衡阅读的具体做法。

1. 制定切实可行的均衡阅读素养发展目标

均衡阅读素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备阅读能力和阅读品 格的独立阅读者。在开展家校均衡阅读中,教师要制定方向明确、可测量、可达成的目标。基于《新课标》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和《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的内容,结合我区实验学校的调研情况和外研社分级阅读定级测评系统对实验学校学生阅读能力的测评数据,课题研究团队完成了对本区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等级的整体评估,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平均发展水平,制定了适合我区学情的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衡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开发了与学生英语能力匹配的阅读书单(见表1)。

表1. 三年级至六年级均衡阅读素养发展目标

均衡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的制定能有效帮助学生解决英语阅读计划性不强、无法长久坚持的问题。同时,选择适合自身阅读水平、与教材契合度高的阅读内容,能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也为家长在英语读物的选择方面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2. 教师主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均衡阅读策略

(1)规划阅读时间,打造阅读环境

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好的阅读环境。学校和家庭要为学生打造适宜的阅读环境,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在家庭阅读环境中,学生每天需有固定的英语阅读时间。在学校阅读环境中,教师充分利用早读、午读或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绘本持续默读及分享活动,并提供适时的指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固定+碎片”课外阅读模式,科学规划阅读时间。笔者以六年级整本书阅读为例展示阅读规划(见表2)。

表2. 六年级整本书阅读规划表

科学有序的阅读规划能有效解决学生英语阅读的无目的性和无规划性,通过不同时段和不同形式的英语阅读体验,学生在师生共读、生生共读和独立阅读中体会到阅读乐趣。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做好监督,并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2)课堂内外构建导读体系,提升阅读能力

① 课前5分钟导读策略

为将英语阅读融入日常教学,教师在课前5分钟可根据阅读进度选择不同形式的英语阅读体验,如“5分钟听读”:教师朗读故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文本;“5分钟默读”:学生独立自主持续默读;“5分钟伴读”:通过师生伴读和生生互读,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5分钟分享”:学生展示阅读收获,由阅读到分享再到阅读,形成良性阅读循环。

② 绘本精读指导策略

教师每隔一周组织一次英语绘本精读阅读指导课,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帮助学生获取信息。教师引领学生解读绘本内容,明确主题语境;解读绘本结构,梳理故事脉络;探究绘本意义,明确写作意图,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图文细节,挖掘深层含义。绘本精读阅读指导课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绘本内容,逐步形成有效的阅读策略,这些策略可以延伸到家庭阅读中的自主阅读和亲子共读 。

③ 课外阅读微课导读策略

教师开发绘本阅读微课程,通过智能平台将绘本学习资源(如绘本学习导读单等)推送给学生。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开展绘本自主学习,完成阅读任务单。课外阅读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家庭阅读中的阅读效果,教师通过任务单反馈信息,获取学生的阅读效果,即时给予指导。

④ 开展家庭阅读指导,提高亲子阅读质量

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评等级向家长提供符合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书单。其次,教师设计引导家长伴读的“亲子阅读指导手册”(见图2)和“亲子阅读共读记录卡”(见图3)。 “亲子阅读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每一次共读指导目标以及具体的实践流程,为家长提供明确的阅读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和方法。“亲子阅读共读记录卡”可以记录学生在家庭阅读环境中的阅读表现。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座谈会等向家长普及阅读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分享英语阅读教育经验。

图2. 亲子阅读指导手册(教师设计示例原图)
图3. 亲子阅读共读记录卡

开展家庭阅读指导能明确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角色,解决家长因学历水平等因素无法进行伴读的困扰。在指导手册和记录卡的帮助下,家长能够积极参与英语亲子阅读,并不断提高伴读水平。

(3)搭建活动平台,发展阅读品格

① 组建同伴共读圈,开展整本书阅读

在学校阅读环境中,同伴共读是重要的阅读体验。组建同伴共读圈来进行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同伴之间在线朗读打卡、相互点评、分享感受,并在线下进行创意写作、创编表演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还能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阅读和思维碰撞。

② 开展绘本漂流,定期阅读展示

教师在班级中设立英语图书角,学生可利用校内阅读时间自选书目自主阅读、同伴分享。根据“绘本漂流”活动,学校开展“My favourite book”绘本推荐活动,定期评选“最受欢迎的绘本”“绘本星级推荐人”和“小小表演家”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体验。

③ 搭建阅读平台,实施家校联动

学校应积极开展家校合作的英语主题阅读活动。例如,以外研社举办的第二届“英语朗读者”全国少儿英语阅读大会为契机,学校采用“教师个性化指导+同伴练习+家长协助”的方式开展阅读活动积极备赛,具体表现为学生自选绘本,家长协助录制朗读视频,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语言表现力进行指导,同伴之间进行互助练习等。在活动中,教师、学生、家长形成了共同体,学生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提升了自信,促进了阅读品格的形成,同时提升了阅读能力。

3.工具助力,建立“质”“量”并重的均衡阅读测评体系

(1)借助智能平台,对阅读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科学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监控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化。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关注数据反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开展量化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外研社分级阅读定级测评系统,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前测和后测,由此了解学生的英语阅读发展水平;对测评数据进行分析,精准把握学生的阅读水平,根据学生阅读素养发展目标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进度。教师还可以借助智慧教育平台发布绘本阅读任务。学生完成电子绘本学习后,系统生成作业报告,对学生的绘本阅读时间、配音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读后阅读任务进行详细反馈。其中专业智能口语诊断系统可以从发音、流利度、完整度和表达方面对学生口语数据进行分析,教师由此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言能力。系统还可以在线跟踪学生阅读轨迹,让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的阅读行为、阅读频率和阅读量。

(2)加强过程管理,对阅读行为进行质性评价

教师应重视评价学生在家校阅读中的阅读品格,关注阅读过程,注重素养提升,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质性评价。例如,教师可建立“家校英语阅读档案袋”,主要记录学生在整个学期中参与的阅读活动和表现,其内容主要有学生的阅读计划表、阅读日志和阅读评价表等。阅读日志是一个可以贯穿在学生阅读的整个过程中的工具,能将学生每天的阅读内容量化,记录学生的阅读轨迹。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心智特点等设计低学段学生和高学段学生的阅读日志(见图4和图5)。

图4. 低段学生的阅读日志
图5. 高段学生的阅读日志

实践证明,“家校英语阅读档案袋”能反馈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过程、阅读方法以及阅读效果,有助于对学生的英语阅读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教师应定期面向家长开展“线上+线下学生英语阅读交流活动”,及时反馈一定阶段内学生的英语阅读现状,遴选亲子阅读开展有实效的家庭,在活动中给这些家庭提供分享经验的机会。

小结

小学英语家校均衡阅读实践表明,均衡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的制定能够帮助学生增强阅读的计划性;科学规划阅读时间和阅读环境,构建导读体系,搭建活动平台,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加强过程管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未来,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优化阅读文本选择、创新阅读活动设计、完善家校合作机制,例如让教师和家长在学生阅读中慢慢由领读者角色转换为共读者、伴读者,最终让学生成为独立阅读者。

* 本文系山东省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 年度(一般)课题“家校均衡阅读模式下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QJK2021C177)的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史大胜, 熊梅. 2010. 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理念的论争与重构[J]. 外国教育研究, (6): 75—79.

王蔷, 陈则航. 2016.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闽 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小学一级教师。

薛悦 青岛西海岸新区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