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在现阶段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上述四个方面来明确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构建科学而综合的评价体系,以引导学生按照核心素养的要求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确定多维度评价目标
教师所设定的评价目标不仅要与课程标准紧密相连,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确保评价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教师应观察学生在上述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全面了解其英语知识学习情况,为后续开展教学提供支持。还可借鉴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目标来设置评价标准,衡量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对英语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及进行跨文化知识学习的意识等。例如,在“Weather”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课堂问答及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与天气相关的词汇和句型,了解他们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课堂讨论参与度、与同伴交流的主动性、学习策略的运用等,评估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是否能主动学习英语知识,是否能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英语文化的魅力,评估他们对于英语知识学习的情感态度。
明确多元化评价主体
为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应明确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在实际学习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首先,鼓励学生自评,通过自我反思和评价调整学习策略。其次,推行生生互评,帮助学生从同伴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可能忽视的问题。再次,开展教师评价,结合课堂观察及学生在测试、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与指导。以“My family”这节课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组活动,让他们在课堂上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之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对家庭成员的介绍是否准确、流畅,是否能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清晰地介绍家庭情况。接着,让小组内的学生相互评价,指出各自的优势和改进空间。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对相关词汇和句型的掌握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给出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构建综合化评价内容
为提升教学评价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情感态度以及学习策略等多个维度。一是通过测试、布置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此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二是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完成任务的质量等,分析他们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进步与不足,明确其中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开展针对性练习。三是细致观察学生的互动表现等,特别是参与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评价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兴趣和自信。四是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为他们提供针对性指导,帮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采用多样化评价形式
多样化的评价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全面、动态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My favourite season”一课为例,教师可通过及时、正面的语言评价,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进步,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学生提交的练习作业中写下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评语,既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之处,又明确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