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及教育数字化进程的迅速推进,教研领域出现了一批新的探索与实践。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人工智能技术已在多所中小学得以应用,有力推动了本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进程,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开辟了新路径。在实践模式层面,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发了一套具有借鉴意义的三阶四维教研模式(3S4I),该模式凭借数字化技术和产品,能够准确对接不同发展阶段教师的教研需求,并融合多维度的评价标准,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素养,进而促进了区域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
数字化赋能教研模式优化
翠屏区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驱动。早在2007年,便启动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并于2012年探索小组合作与尝试教学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翠屏区凉水井实验学校的“自导式创生课堂”、宜宾市第八中学的“三线四环”教学模式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全国其他区域提供了有益参考。
如今,翠屏区结合数字化技术优化教研所打造的“3S4I”教研模式,力图解决教师在传统教学中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难以提供即时反馈的问题。其中,“三阶”指的是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四维”指的是四维动态循环,包括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利用数字技术与产品创新赋能教师教研效果。
在备课阶段,我们依托希沃集体备课工具,帮助教师分析学生情况、研讨教学设计。同时,教师可依托集体备课工具开展交流合作,以此实现经验互通、资源共享。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智能反馈系统分析自身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认知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授课结束后,教师可借助该系统生成的课堂报告,复盘自己的课堂教学,为后续优化课堂教学提供依据。如一位历史教师在课后反思时发现,在讲解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时,由于时间原因未能充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不少学生在理解该事件时存在明显的困难。在后续同一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系统反馈调整了教学安排,增加了学生讨论相应知识的时间,注重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四维动态循环,教师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能力。
“3S4I”教研模式助力教师发展
作为“希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示范区”,翠屏区在六大学区推广试点学校,通过牵头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区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教研能力。数字化“3S4I”教研模式通过系统引导和模式创新,鼓励教师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常态化地应用希沃课堂智能反馈系统,不仅能够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得到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同时,翠屏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还举办了多场教学研讨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应的学习机会。在“基于人工智能的循证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专题讲座、圆桌论坛和课例展示等环节,深入了解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如何为学生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越来越多的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是积极尝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未来,翠屏区将继续深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创新为引擎,采取以下措施:完善数字化教研机制,强化教师培训与资源共享平台建设;选拔培养种子教师,发挥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期的引领作用;探索数字化教学与教研新模式,运用AI、大数据实现精准教学;平衡传统与数字化教学,实现优势融合。我们将努力通过实践为区域教育改革提供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