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如何让山区学生爱上阅读

2024-12-25 00:00:00兰瑞昆
教育家 2024年46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阅读量、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山区学生受家庭条件和乡村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较为困难。笔者作为山区学校的语文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应该多管齐下,学校、教师和家长需要共同努力,持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引导他们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实现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的转变,让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享受多彩的书香人生。

激发兴趣,让学生走进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打造专门的阅读教室,开设阅读课程。阅读课上,学生自主选择图书,喜欢看什么就选什么。学生的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自然喜欢的门类就不同,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阅读比赛,设置奖励机制,激励学生增加阅读数量、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以利用上课伊始的几分钟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组织学生诵读古诗词,或者开设成语小讲堂。

精选书单,让学生有书可读

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教材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比如学完老舍先生的《猫》和《母鸡》,推荐沈石溪和西顿的动物小说;学完《触摸春天》,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完《后羿射日》,推荐《山海经》中的其他故事。每到寒暑假,还可以根据下一学期的教材为学生推荐图书,在寒假让学生阅读《城南旧事》,在暑假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等。以课文为起点,将学生的目光引向广阔的课外阅读。

重视阅读交流,指导阅读方法

教师既要组织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又要指导他们探索阅读方法,让他们爱读书、会读书。在指导泛读时,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边阅读边积累,积累的内容可参考这几个方面:作者简介、写作背景或文章出处、文章结构、重点词语解释、精彩情节感悟等。笔者在实践中看到9edf5868201d43415e3cda999fbb386a,很多学生的读书笔记项目齐全、字迹工整,根据文章内容还有美图装饰,连一些平时作业完成欠佳的学生,也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精读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分享阅读方法,还可以约谈某个学生,让其讲述故事内容,然后再谈一谈感受。注意中间要穿插提问,提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还可以培养其思考的主动性。比如一本书在翻开新的一页时,不读文字,先看插图,说说图上都有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学生想回答这些问题,就要仔细观察,动脑思考;在故事快要结束时,先让学生猜测结尾,这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有方向性地去阅读,比如读《西游记》的角度可以是“书中有哪些人物”,也可以是“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哪些磨难”。

家校联动,共筑书香氛围

山区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部分原因是家庭缺少阅读氛围。家长应与孩子共读,营造书香环境,共同培养阅读习惯。家长要多给孩子买课外书,抽出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看报,在浓浓的亲子读书氛围中,让孩子感受到阅读是一种快乐、一种亲情。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动员家长进行亲子阅读:选派学生代表,把自己的读书心得向各位家长汇报;邀请家长代表,与大家分享亲子共读的小故事。

读以致用,提升写作能力

没有字数和内容规定的班级阅读日记最能看到学生们的变化。日记由简到繁,由最初的两三行字到后来的洋洋洒洒几百字,由无人敢试到争相参与,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印迹。学会阅读,能丰富写作素材;爱上阅读,则能激发创作欲望。例如,读到《我想》这首小诗后,有的学生萌生了创作的冲动,这股热情可以感染其他同学,教师借此机会引导大家创作自己的《我想》。这样不仅提升了写作能力,也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与价值,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