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心”力量,绽放新风采

2024-12-25 00:00:00袁宝猛
教育家 2024年46期

老子的《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能了解自己的人才算真正有智慧,能够战胜自己才算真正的强者;只有更好地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才能真正成就自我。工作20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其中深意,尤其从事班主任工作15年以来,激发学生上进心、求知欲,实现学生的自我觉醒,成为我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同事眼里,我管理的班级“省心又高效”,似乎总能碰上“好学生”。其实,学生都一样,我只是把功夫下在了“心”里,努力唤醒学生内心的潜力,激发他们成长的根本动力。

营造有归属感的环境,凝聚“心”力量

养人先养“水”。良好的关系是开启学生内心大门的钥匙,良好的关系像流动的水一般能浸润心田。每个班级的第一节主题班会,我都会以《坦诚相待,让我走近你》为题。每次的班会课上,我也会有意少谈学习、多交流,让大家在游戏等交流方式中加强互动、碰撞火花、增进了解,呈现出真实而独特的自己。我曾先后设计“国王与天使”“独一无二的我”“对你的赞美说出来”等团建活动,组织“实话实说好不好”等讨论会,学生们在不知不觉间打开了心门,相互之间的了解多了起来,对我也亲近了很多。而我的工作主要是观察、发现,更好地了解他们。我想,成人比成才重要,要先关注到人的发展,再关注成绩,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营造包容、接纳的班级氛围,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后面的工作自然水到渠成。

研究成绩善发现。高中学段,无法绕开的必然是成绩,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同时,我也会研究他们的成绩波动。开学初整理好他们的基本信息以及入学成绩,形成每个人的专属“大数据”。每次测试结束,我都会结合当次成绩,钻进去、静下心,对比、研究那些数据,结合各科老师的反馈再对比、再研究他们起起落落的成绩,从而了解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的学习潜力,找到他们提高成绩的切入点,而后引导他们不断尝试。重视针对性的鼓励,肯定每一次的尝试,肯定每一次思维的转化,肯定每一次主动的“不会就问”……我常跟学生开玩笑:“我能看到你们的过去,也能预知你们的未来。”一“心”拴在他们身上,怎么能不了解他们?带着祝福和信任去沟通,我与学生间的心灵对话畅通无阻,而这种顺畅的沟通也同样发生于学生之间。他们比、赶、超的永远是自己,而同伴、老师是他们强大的后盾。

见缝插针多交流。高中是学生升学的关键时期,也是“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作为班主任应有预见性地、及时地、透彻地进行思想引领。发现问题后,要利用一切能利用的机会,从不同方面引领他们。比如一些学生非常追求个性发展,会做出不少出格的举动,我会创造机会让他们组织或参与跑操、课间、自习、检查卫生纪律等活动,让他们意识到作为集体一员对班级的影响,从而逐渐修正自己的行为。还有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不重要,和同学关系非常紧张,我会利用运动会、节假日等契机开展活动,让他们发现自己在学习之外的其他优势,引导他们增加与其他学生的互动,这些“好”学生基本会自然地反思自己的错误认知。另外,把握时机很重要,开学初以及长假前后、周末前后等重要节点都是很好的教育契机。

养好班级环境这片“水域”,学生才能在其中自由游弋,成绩提升也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机制保障促管理,激活“心”动力

强化纪律筑班风。在新班级成立的第一个月,我通常主抓纪律,以形成良好的班级秩序、班级风气为目标。我知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刚开始,大家相对陌生,学生在心理上希望给同学和老师留下好印象,会更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此时班主任应及时提出要求,并以尊重包容的态度进行思想引领。纪律是为班级服务的,要想保持良好纪律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当他们就班级纪律达成共识,会自觉维护、共享良好纪律。我一般会引导学生推选出一支班委值班队伍,为了保证这支队伍在管理理念上达成共识,在队伍组建后的第一周,我会让他们进行每日反思,交流当天的问题;第一个月内,他们每周都会召开一次正式的复盘会,发现未解决的问题、总结好的做法。

标准引领促担当。一支好的班委队伍应该能服务好学生,起到引领作用,因此班委的主动性和责任心至关重要。我们尤为重视候选人是否满足五项标准,即有威严、有爱心、讲正气、讲公平、懂管理。

有威严指的是严格遵守班级公约,严肃、严格地值班,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纪行为;有爱心指的是能关心同学、关注班级内的偶发事件,及时帮助同学、及时与班主任交流,这样大家会感受到班委的热心肠,从而更愿意接受他们的管理;讲正气指的是他们首先得对自己有高标准、严要求,然后才能对他人提出要求;讲公平则要求他们对班级所有同学一视同仁,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班级纪律;懂管理指的是不能只监督、记录违纪行为,而是要对规避或处理违纪行为有自己的思考。比如,思考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预警,并在之后的相应节点做到及时提醒,使管理更高效。此外,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几乎都有自己负责的项目,或是以学习为主题,或是以同伴关系为主题。

细节管理不放松。班级中的一些日常生活管理看似琐碎,实则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重要影响,包括跑操和宿舍管理等。我们发现,在宿舍管理中有良好表现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一般也较好。比如班级里甲宿舍的学生在军训期间的宿舍评比中有着突出表现,日常的宿舍秩序也始终很好,而乙宿舍却常常被“扣分”。巧合的是,甲宿舍里的学生成绩也更好些。经过观察及学生间的交流,大家得出了一个推论,在我们班,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大多在生活中也更自律,有着追求优秀的习惯。学生们也因此丰富了对“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认识。

之后,我们开展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系列班会,引导学生从身边简单的事做起,为班级争光。学生们在做好小事中积累了信心,还增强了班级荣誉感,接着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可以说,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是他们走向成功的必要路径,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就是从当上“舍管”开始的。

少年立志,释放“心”能量

人无志向,何谈动力?想要变得更好是每个人的本能。要想让“优秀”成为学生的人生态度,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使他们着眼于长远的生命发展,而不是一时的成绩。“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学生们必须审视的问题。我组织了“20年后的我”“我的人生规划图”等主题班会,开展了“我和我的祖国”“向宇宙发出呼唤”等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置于更大的场域,寻找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

学习是学生的本职,远大志向的最终实现离不开一个个学习目标的达成。我会引导他们以自己的分班成绩为基础,确立下一次的考试目标。保证他们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设定具有一定难度的下一阶段目标。比如初始成绩越靠后的学生,争取提升的幅度应越多。在目标的分类方面,可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类,前者包括提升总成绩、单科成绩;后者意在引导学生向同伴学习,挑战比自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他们比较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我会注意引导学生们分析自身情况,帮助他们找到提升成绩的突破口;给出合理、有效的学习建议,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曾说,人是政治动物,天生要过共同生活。一个人的力量既微小又伟大,当他只关注自己时,可能会感到自身力量有限;而当他融入集体,发现自己对集体的价值并乐于为他人奉献时,便会拥有无穷的能量和智慧。教育者应当打造一个温暖、友爱的班集体,以“心”呼唤“心”,唤醒学生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