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蓝图落地的唯一良策

2024-12-25 00:00:00杨定平
教育家 2024年46期

笔者坚信,仅仅拥有美好的愿景与构想,而无实际的行动,难以真正驱动学校的发展。唯有付诸实践、真抓实干,才能切实推动学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本文将围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阐述实干精神在学校发展中的核心价值与关键作用。

思想上“想做”。想做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动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怀揣着推动教育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强烈意识。“以师生为本”应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当心中时刻装着师生,眼中才能看到清晰的教育目标,脚下才能迈出坚定的步伐。学校教育管理者真正树立这样的意识时,便会自觉地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努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后勤人员则会为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而兢兢业业。而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更愿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全力以赴。这种思想上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共识,将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在思想上想做还要求教育者具有长远的眼光、广阔的视野,不局限于眼前的利益和短期成果,应思考如何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及思考如何打造学校的特色文化品牌。需要强调的是,想做出些成就意味着要有创新精神,而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只有在思想上不断追求卓越,才能在行动上不断创造佳绩,为学校发展注入活力。

思路上“善做”。善做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在于善做,这要求我们善于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我们要做到冷静深入地挖掘问题核心,而后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其次,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教育领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我们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这些宝贵财富,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创造性地运用和转化,如此才能真正为我所用。最后,学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多个方面,我们要善于协调各方资源和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

作风上“敢做”。敢做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教育改革推进到今天,容易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这就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以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为学校的向阳发展而努力。首先,这要求我们敢于突破旧有体制机制的束缚,挑战其中不合理的因素,推动制度创新和机制改革。其次,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我们要勇于承担失败的后果,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和完善自己的思路和行动。最后,我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始终保持对学校发展的信心和热情。

目标上“勇做”。勇做是一种坚定的态度,更是一种果敢的行动。明确的目标能指引学校的持续发展,并赋予其强大动力,我们务必紧紧咬定目标,将目标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以“两比一促”作为有力引领,积极努力构建“五个校园”,即平安校园、卫生校园、规范校园、文化校园、质量校园,促使学校在各个方面都能取得长足发展。在靠近目标的进程中,我们绝不能好高骛远、盲目追求速成,而要紧密依据学校的实际状况,确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与此同时,要高度注重教育细节,从每一件细微之事做起、每一个环节抓起,力求各项工作都能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

总之,空谈无益于学校发展,唯有实干才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教育工作者应共同绘制学校辉煌灿烂的未来图景,更应以实干精神使美好的蓝图得以落地,通过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