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2023年3月,山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中小学幼儿园推进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更加清晰地为我们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建成‘时时、处处、人人’育人的学校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但育人是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使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无一不需要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协作配合。自2020年起,山东省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着眼学校的文化背景、区位特色、课程优势,将“红色教育”作为立德树人主基调,联合文化东路街道办事处和平路社区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开展了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爱党爱国教育,把学生品德教育放在第一位,将“红色”铺设成师生的人生底色,开展了一系列有益有效的全环境立德树人实践探索。
基于学校文化,确定“红色育人”方向
加强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用文化环境影响人。学校专门建设了校内红色文化阵地,挖掘在革命斗争时期和新时代建设时期的红色精神背后的感人故事,并展示于教学楼的走廊、墙壁,让红色精神时时可见、处处可见,发挥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红色文化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色调,让红色教育阵地成为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开展底色教育课程研究,用红色课程教育人。学校组织党员教师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14种革命精神背后的感人故事,寻找故事中的原型人物,开展红色故事阅读学习、红色歌谣撰写传唱、红色诗篇配乐诵读等活动,让红色教育贯穿于学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挖掘活动中的育人因素,用实践活动带动人。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组织红色研学、红色宣讲、红色寻访等活动,走进社区、走进军营,寻访红色老兵,参与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营造家庭、学校、社会立德树人全环境。
联合社区协同共建,用老兵榜样感染人。和平路社区拥有一支20余人的“红色老兵志愿队”,学校联合社区,组织学生走进老兵自建的红色泥塑手工体验区,亲手塑造革命英雄塑像。在学校改扩建期间,这支志愿队伍还义务承担起了组织学生乘坐接驳车的安全护卫工作,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们做出榜样与示范。
发挥“红色育人”优势,激发多方力量
依托学校特色,全力打造以“红色”为主基调的立德树人全环境。2022年,文化东路小学被确立为济南市第二批红色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学校以此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主阵地,深入挖掘文化育人功能、红色教育实用功能。育人阵地每一层有不同的主题:一楼是思政讲堂与红色成果展示厅,摆放着学生们亲手创作的红色泥塑、剪纸、摄影、绘画作品及百艘承载着童心童愿的红色纸船;二楼是社区党建活动基地,邀请社区大学名誉校长、党建指导员、红色宣讲员等人成为客座教师,以党建为纽带、以阵地为依托,开展百年党史微宣讲、党史学习教育党课、爱心志愿岗护童行等活动;三楼聚焦家校社共育主题,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五育”并举的原则,聘请家委会成员、社区志愿老兵到校讲座,开展联合主题党日、党课活动等;四楼展示了党建引领下的团、队活动,红星筑梦伴成长,以红养正树品行;五楼是多功能宣传阵地,包括党建文化长廊、党建品牌展示厅、党员活动室、红色英雄人物展厅,是社区党课、学校师生宣讲团的主阵地。
发挥“学区在社区、社区即学区”的优势,建设全环境立德树人新生态、大格局。为了打造家门口的良好育人环境,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的育人功能,学校联合和平路社区共同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开设了社区“初心影院”和 “红色讲堂”,还利用周边的红色资源成立了 “社区家长大学校”和“家校社工作坊”,以丰富的红色内涵承载多元的教育资源,筑起社区与学校的红色桥梁,让社区站在一个新的角度讲好家庭教育方法、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发挥社区对家长和学生的引领作用,齐心协力共同育人。
发扬和平路社区红色老兵志愿传统,建设全面畅通的全环境立德树人渠道。和平路社区“红色老兵志愿队”中有近10人曾任军队的司令、政委。老兵们退伍不褪色,志愿显担当,在关心下一代、协助学校育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经常在周末组织红色教育宣讲、体适能训练、传统文化诵读,还在寒暑假里开展红色研学、“红色教育润童心”夏令营荧幕课堂等活动。社区负责人和老兵志愿服务队带领孩子们在鲜活的故事中感悟党的初心使命,培养爱党爱国的朴素情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家风,与学校携手探索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渠道与路径。
联合有红色育人资源与有分享意愿的家长,探索家校社联合高效育人模式和有效路径。2023年5月,学校三年级(6)班家长袁宇晔到校分享了自己对于红色教育的观点和思考,同时提出要助力学校,共同为孩子们打好人生底色。学校教师和家长一起搜集资料、录制视频、剪辑录像,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视频公众号这两个宣传平台,联合多家新闻媒体共同推出了“济南市文化东路小学红色教育系列宣讲”,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加入这个团队,学校视频号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家校社联合高效育人模式已初具规模,育人成效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
制定“红色育人”方案,引领学校工作发展
2024年:建好全环境立德树人新阵地,开发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渠道。继续推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紧贴时代发展挖掘红色精神,结合学校改扩建后的新楼文化建设,建成对学生有影响的红色文化新阵地;继续探索家校社联合育人渠道,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点,与社区一起探索开发济南市内可以利用、能够开展红色主题育人活动的新场所,将红色精神渗透到主题活动中,开发更加广阔的社会育人渠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等,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和感受,使红色教育内容更加生动、互动性更强,提升其吸引力和感染力。
2025年:用好红色教育故事,学好时代核心精神。加强红色故事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将革命历史中的感人事迹和宝贵经验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将红色故事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主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和学习;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如红色故事大赛、红色影视作品展播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长期联动机制,营造全方位立德树人大环境;组建红色教育父母志愿队,联合“红色老兵志愿队”,通过讲堂宣讲、视频推送、研学活动等形式,唱响红色歌谣,弘扬红色精神。
2026年:做好全环境立德树人新文章,育好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形成逻辑清晰、分类合理、操作性强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总结家校社联合高效育人的方式方法,努力形成在省内、国内领先的改革经验,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建立完善的家校社联合育人评价体系,通过实施过程性评价,提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参与度和配合度。
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红色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行之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文化东路小学将继续走好“红色育人路”,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