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无论是微观层面的家庭,还是宏观层面的社会组织及经济组织,均须兼备决策者与执行者。唯有如此,才能决策有效率、干事有方向、部署能落实。对于学校来说,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正是这样一种科学且有效的机制,它融合了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这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连的要素,共同构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领导体系。这种领导体制在统一性上体现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这两者于管理目标、决策思想、工作部署及执行步调上的一致性;而在差异性上,则体现在两者的职责、功能上有所不同。如集体领导主要聚焦重大问题的决策,决策权归属党组织集体,个人分工负责则侧重集体决策的具体实施,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责权划分任务,由个人负责落实。
为有效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浙江省杭州市小河小学特别开展了以“红色领航,驶向幸福彼岸”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坚持问题导向与特色发展并重,旨在打造学校的“幸福教育”品牌。
措施先行,管理融合:构建学校教育新格局
宏观角度:将党的建设与学校美好教育相结合。学校以“红色领航,渡向美的彼岸”为细分主题,着眼党员干部、教职工、学生三大群体发力,努力营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旨在实现四大愿景:以新时代新思想引领美丽党建,建设实干领先、勇立潮头的美丽学校,培养有爱、有行、有思的美丽教师,培育善学、善做、善玩的美丽学生。最终指向构建以党建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及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为此,党支部首先优化调整学校党组织结构,召开了换届选举大会,新成立的支部委员会由学校中层及以上党员干部组成,含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纪检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五人。同时,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运行机制,确立了《党支部议事规则》,提升了民主与科学决策水平,并健全了学校领导体系,进一步明晰了党政职责,即以党组织作为领导核心,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决策。支部书记是党支部集体领导一把手,校长作为法人代表是行政工作第一责任人,在党支部领导下,全面负责教育、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工作。党组织依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决策“三重一大”事项,校长则在党组织领导和监督下组织具体实施。
微观角度:将党建工作与学校高质量建设深度融合。一是将党建工作与清廉学校创建相结合。学校党支部制订了清廉学校未来三年行动计划,并配套保障措施,由校长领衔、副校长分工负责,确保责任到人。通过严格评估,将师德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绩效工资挂钩,营造清廉氛围。在此过程中,党支部识别出两大清廉建设风险点:有偿带生问题、招生透明度问题。分别采取“五招破五难”策略与“阳光招生三原则”予以应对,旨在保证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是将党建工作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为保证打造美丽学校、培养美丽教师、培育美丽学生目标的实现,学校丰富课程内涵,实施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如常态化开展“日做夜学”活动,打造党建特色微公园和文化墙;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开展抵制有偿带生等专项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名优教师示范及帮扶活动,实施“互联网+”结对帮扶,并特别关注后20%学生的成长;通过党建主题微舞台、红领巾义工队、重走长征路、祭扫烈士墓等活动,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三是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学校打造清廉之路、长征之道、党建小广场等特色场域,并设立“清廉邮局”作为沟通桥梁,倾听学生、教师及家长的心声,强化了党建文化的渗透力。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教师学习会、教研组活动、廉洁书画比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旨在让廉洁意识深入人心。结合读书节活动,学生们参与了党建童谣、创作红色主题舞台剧等,实现了教育与生活的融合。这些举措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地营造了红色校园文化氛围,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支撑。
保障实施,凝聚合力:深化教育发展新路径
为了保证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强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在学校管理中的引领作用,学校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始终;深化党建文化与意识形态的结合,引导党员教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统一思想行动;紧密关联党建工作与教学质量提升,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高度重视并坚持“两个纳入”,即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教学年度计划,以提升办学质量。同时,积极推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两个结合”:一方面,将其与学校美好教育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的荣辱情感和正确三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将其与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以党建文化引领师德师风、教风、学风转变,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
为实现上述目标,学校努力做到党建文化的“四个贯穿”:一是贯穿于课堂教学,深化思想道德教育;二是贯穿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育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内化清廉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是贯穿于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四是将党建文化贯穿于学校文化生活始终,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陶冶师生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
在具体实施层面,教务处将党建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融入校本教材和课堂教学实践。同时,通过实践教育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将清廉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内化为自觉行动。此外,因为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影响上述目标的实现效果,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突出开展了“筑防线、保廉洁、树形象”活动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促使教师成为学生的榜样。通过这些举措,学校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师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阶段成效,变革共生:开辟党建领航新纪元
自全面实施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以来,学校显著强化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与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党建工作的创新转型,极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此过程中,学校师德师风明显好转,有偿带生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招生制度及流程得以完善,阳光招生得以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深入实施,学生行为风貌焕然一新;学校育人环境发生积极变化。
同时,学校深刻认识到在变革中处理好关键关系的重要性,包括校长与党支部书记、教职工代表及领导班子之间的和谐协作,由此加强民主建设,提升领导认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实施新制度后,学校议事规则与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性变革,凸显了党支部的集体领导与民主决策力量,党支部书记责任加重,而校长的定位转变为决策执行者,角色由“一把手”调整为“二把手”。
为巩固这一制度成果,学校计划将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正式纳入学校章程,确保其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在我校党支部书记与校长由一人兼任的模式下,党政工作相融共生。兼任者既作为党支部书记把握方向、决策大事,又作为校长服从党的领导,专注管理与落实,同时充分尊重、支持教育管理职权,努力做到根据角色不同而灵活调整工作重心,推动学校事业稳健前行。
总之,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学校在教育质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将继续坚持校长负责制之下的“幸福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