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发挥及提升路径探析

2024-12-25 00:00:00谢雅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0期

摘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的产物,是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呈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能够促进高校精神文化繁荣发展,能够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能够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该文指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存在深度不足、广度不够、难度增大的问题,并探讨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和提升育人实效的路径:提升网络文化素养,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共同体;创造优秀的网络文化成果,丰富网络文化育人供给;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应用,营造网络文化育人安全环境;完善网络文化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制度保障。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网络文化育人;作用发挥;挑战;提升路径;网络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0(c)-0040-04

Exploration into the Role and Enhancement Path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Educating Stud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XIE Yawe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China)

Abstract: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is a produ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network culture and campus culture, and i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diversity of campus culture. Fully leveraging the role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educating students can promote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enhance the overall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depth, breadth, and difficulty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through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campus network cultur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nd the path to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improvement of network cultural literacy and building a community of network cultural education; creating excellent achievements in network culture and enriching the supply of network culture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reating a safe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culture education; improving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online culture, and establishing a system to ensure the education of online culture.

Key words: Campus network culture; Network culture education; Play a role; Challenge; Lifting path; Network cultural literacy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发展不仅需要稳定可靠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发展进步、培养优秀人才的精神动力和不竭源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发展,网络使校园文化得以延展,无形之中影响并改变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是践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1 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内涵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的产物,是高校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以数字化新媒体互动为载体,由高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接收并传递数字信息所形成的文化。校园网络文化是校园现实文化的延伸,是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展现。它以校园人、校园事为焦点展开,包含了高校全体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行为方式及行为方式所反映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的集合,涵盖并呈现出校园里各个群体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状态、道德修养、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和理想人格等样貌[1]。

2 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作用

2.1 是高校精神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体现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是高校精神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关键要素之一。首先,网络技术的进步带来信息传输的便捷、信息数据的高度膨胀和快速流动,打破了传统文化交流闭塞的藩篱,联通了地球上任何一个可以联通的角落,深刻改变了校园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联结方式。网络成为校园文化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承载着不同大学生主体之间的互动表达、群体的教育管理、高校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的结合、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融合碰撞等内容,是高校文化多样性的新兴载体。其次,在信息化的环境中,互联网普及程度高,大学生耳闻目染信息化技术的操作方式,熟练掌握获取资源、了解讯息、信息共享、交流合作等路径,可以轻松地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无止境地输送各种养料。最后,校园人是校园网络文化的主体,校园网民作为生产者和传播者,具有充沛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因此,校园网络文化内容的更新是快速的,校园网民不断在推翻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高校特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在不同高校之间、大学与社会之间、大学与文化之间交流的过程中,生产出不断淘汰、不断更新的文化产物[2]。文化产物包含网络流行语、网络话题探讨、网络休闲游戏等形式。部分网络文化产物随着关注度降低而消失,部分网络文化产物归入主流文化中留存下来并得到利用,形成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文学艺术成果、科学研究创新成果等。这些成果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出国门,与外界文化交流碰撞,丰富了高校精神文化的内涵,提升了高校的文化软实力,扩大高校的影响力,从而推动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3]。

2.2 是提升大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举措

大学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地位,网络平台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在网络平台上宣传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启发大学生个体对整体的理性思考,在精神和行为上形成可供指引的潜在动能,以正确的思想观念引领大学生回归人自身,审视生命的意义,塑造理想信念,获得精神独立,实现科学素养、人文素养整体提升[4]。

在科学素养提升方面,大学生可以充分运用便捷的网络学习资源,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在追求学术自由和客观真理的科学精神的影响下,敢于批判谬误,纠正错误,勇于提出新的观点,冲破传统的桎梏;在人文素养提升方面,网络文化育人关注的是互联网视域里大学生主体的尊严、价值、个体对生命的体悟等人文精神的呈现,关注的是大学生个体是否用爱的眼光看待世界,是否有责任感和道德感,是否保持对生命和个人价值的尊重,是否认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能否宽容对待观念的差异等。大学生网民是互联网中的重要群体,仍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辨别能力有待加强,视野还不够开阔,思想还不够成熟,容易受不良社会思潮的干扰。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维护网络文化安全,隔离负面思想,及时清除校园网络中出现的负面信息,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塑造健全的人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养。

2.3 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成果的核心标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着力培养德才兼备、志向远大、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心系“国之大者”、有宽广的胸怀和宏大的格局、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全面的实践能力、能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这就要求高校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丰富网络道德实践,精心搭建网络文化数字空间,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艺术作品,用先进榜样人物的典型事迹引导学生、激励学生、鼓舞学生,让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感染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迅速发展的网络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这导致校园网络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3.1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深度不足

高校校园网络育人要有针对性,由浅入深地开展。校园网络文化育人需要结合高校育人目标,通过校园网络文化传播达到以文化人的深层次目的,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特色文化巧妙地触达大学生日渐丰富的心灵,将客观文化转化为大学生心目中认可的主观文化。虽有这一目标导向,但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在实际过程中发挥的效果仍然有待提升,网络文化育人工作未能走深、走实,部分活动流于形式,流于表面,未能有深度、有针对性地诠释网络文化育人的内涵[5]。一方面,高校需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广泛宣传,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文化信息,加强宣传目标的导向性;另一方面,高校也需要紧紧围绕大学生这一受众群体,加强对受众主体的关注,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成长需求、接受规律,以“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言语的作用,达到大学生主动吸收客观文化的目的。

3.2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广度不够

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针对网络文化中存在的良莠不齐、纷繁杂乱的文化信息,高校仍需要防患于未然,在思想上、行动上、制度上做好全盘周密的准备,妥善应对不同程度的文化信息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6]。对于校园事件,校园人以网络为平台,自由发表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经过广泛传播互动,倾向性的言论和评判性观点作用于大学生网民的思维方式。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群体环境中,个体容易受情感、本能、欲望等无意识因素的支配,缺少独立的思想,容易盲目从众,施加无意识的行为[7],对事件中心人物造成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应对类似的网络舆情事件,高校要加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力度,全员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网络文化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观、伦理观。

3.3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难度增大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不经意的风险都可能被激活泛滥,出现网络攻击、电信欺诈、窃取关键信息、破坏网站基础设施等危险情况。另外,网络领域也成为文化领域斗争的载体,青年学生的文化观念容易受到冲击,产生文化自信、文化认同危机[8]。维护校园网络安全和文化安全绝非易事,高校在育人过程中需加大网络技术投入,搭建牢固的网络防火墙,引导师生主动为本国的网络文化大胆发声,主动设置网络文化议题,提升网络文化的话语权。

4 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实效提升的路径

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媒介文化的教育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针对以上的问题,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提升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面引导功能。

4.1 提升网络文化素养,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共同体

在校大学生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提升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第一,要具备清晰的网络文化认知。网络文化借助网络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场域,多元文化在协调与平衡中共生,网络文化中正负元素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使用得当是正向积极文化,使用不当则会产生异质畸形文化[9]。例如,网络游戏,使用得当可以丰富人的感官体验,释放其精神压力;使用不当,则会沉湎游戏,身心俱疲,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因此,大学生对网络文化要有清晰认知,提高判断力和自我约束力,把握有度,操作得当。第二,要提升网络道德素养。网络主体的身份信息、经济信息、文化信息等差异被掩盖,缺乏现实世界道德约束,带来不同网络主体平等交往、自由交流的便利的同时,也会导致其责任感缺失、利益化加重、思想规范意识薄弱。要引导大学生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指引下文明上网、文明用网,学习新时代网络文化建设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道德风尚。第三,要提升法治素养。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大学生用户要学习基本的网络法律知识,遵守网络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上网,坚守法律底线。

要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共同体,联合高校党委、宣传部、教师、辅导员,组建网络文化专业建设队伍,形成育人合力。加强队伍培训,学习并熟练使用网络信息技术,培养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引导、舆论监督的能力,结合大学生群体接受喜好,坚持以网民为中心,整合优质文化资源,重视网言网语运用,加强学生对主流文化的重视度、接受度。

4.2 创造优秀的网络文化成果,丰富网络文化育人供给

创造源源不断的优秀网络文化成果,才能增强吸引力,满足师生精神文化需求,网络文化育人的效果才能广泛有效提升。好的成果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统领地位。网络文化成果要旗帜鲜明地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旋律,宣传高校历史精神、品牌特色文化,大学生可以将此作为区分是非、科学与愚昧的标准,维护主流文化。第二,要以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校园网络文化作品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当下大学生喜爱的接受形式,以原创或改编作品、接地气的网言网语凝聚力量,赋予时代新的内涵。例如,共青团中央在纪念五四运动和建党一百周年时改编的歌曲《错位时空》,结合《觉醒年代》视频剪辑的MV,激发了当代学子爱国热情,使其学习并传承五四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奉献。第三,要在交流碰撞中推动文化包容创新。校园网络文化构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来源却是真实的校园世界。高校可以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的系列活动,通过文化讲座、培训、展览等线下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提供文化服务,通过线下文化交流为线上文化成果的形成创造条件。好的成果需要国际意识和世界眼光,要基于开放广阔的视野,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冲突中平等尊重外来文化,自信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采,展现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3 加强网络信息技术学习应用,营造网络文化育人安全环境

网络环境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网络硬件设施是校园网络文化的物质保障,网络文化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变得有形有声。 因此,高校网络部门要持续学习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实际用途研发网络信息核心技术,开创校园网络文化传播平台,构建数字化网络文化交流社区。例如,结合校园文化,建立校史馆数字模型,融入声音、动画、图片、视频,同时增强艺术性、故事性和吸引力,传播有声有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推动网络文化的专业化发展。另外,没有网络文化安全就没有文化安全,高校要完善信息安全防范体系,加大研究力度和资金投入,形成网络文化安全研判机制,运用人工智能和数据识别技术监测网络文化信息动态,进行综合治理,构建信息安全防护网。

4.4 完善网络文化监督管理机制,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制度保障

制度本身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大学生在认识、理解和掌握制度的基础上,以思想指导实践,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各部门力量和资源,统一规划和指导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从校园网站建设与管理、完善信息发布审查制度、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网络文化建设资金保障和考核等方面制定规划、完善措施、明确责任,建立网络文化管理长效机制;第二,要常态化开展网络文化规章制度教育,加深大学生对网络文化制度的理解和认同,使其自觉将外在文化转变为内在文化[10];第三,要建立督查机制,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并检视问题,了解网络文化建设过程中制度落实情况,根据师生现实需求及发展需求及时做出合理调整。

5 结束语

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育人非一朝一夕完成,需要高校教育者凝聚合力,发挥校园网络文化育人功能,打造并守护好我国文化阵地,引导学生自觉承担国家发展使命和时代责任,为我国文化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中宏,麻艳香.大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路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32.

[2] 骆郁廷.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与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1):4-7.

[3] 陈涛,潘伟国,穆玉兵.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形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1):85-86.

[4] 张绍荣.网络文化生态场域治理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65-166.

[5] 王婷婷,向艳.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逻辑机理及路径优化[J].江苏高教,2024(1):86-90.

[6] 袁贵仁.扎实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5-9.

[7] 卢宁.勒庞“乌合之众”群体心理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0(5):58-61.

[8] 骆郁廷,魏强.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文化话语权[J].教学与研究,2012(10):74-81.

[9] 曾静平.网络文化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02.

[10]贾立平,郭跃军,祝大勇,等.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