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界有关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该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14—2024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190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分析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年度发文情况、主要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等信息,以求呈现亲属称谓语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从而为亲属称谓语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且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亲属称谓语与文化的关系研究、亲属称谓语的语用研究、亲属称谓语与教学研究这5个方面。
关键词:CiteSpace; 亲属称谓语; 可视化分析;泛化;对比研究;文化
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0(c)-0035-05
Visual Analysis of Kinship Terminology Research Based on CiteSpace in the Past Decade
PANG Qianqian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082, China)
Abstract: There has been considerable research on kinship terms in academia, resulting in a wealth of research findings. This paper uses the CiteSpace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190 valid documents in the CNKI database from 2014 to 2024. The analysis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the annual publication trends,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s, authors, and co-occurring keywords of kinship term studies in the past decade, in order to present the research hotspots and trends in kinship term stud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inship term studi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uthors and institutions in kinship term studies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not been tight, and the research hotspots mainly include the generalization of kinship terms, comparative studies of kinship term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inship terms and culture, pragmatic studies of kinship terms, and studies on kinship terms and teaching.
Key words: CiteSpace; Relative term of reference; Visual analysis; Generalization; Comparative study; Culture
亲属称谓语承载着社会关系和家族结构的信息,反映了在社会中对家庭成员和亲属关系的认知和分化。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家族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亲属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此人所处的地位、辈分、排行等,因此以血缘关系和姻亲关系为基础的亲属称谓语常能得到足够的重视[1]。
20世纪以来,亲属称谓语的研究一直受到语言学学者的高度重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近10年学界对亲属称谓语的研究进展和最新动态,笔者全面搜集整理了近10年亲属称谓语的相关研究文献。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以“亲属称谓语”为主题词进行搜索,又经过严格的手动剔除和筛选的方法,最终将近10年的190篇相关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全面总结前人研究的主要成果,揭示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概貌,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的数据源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搜索近10年有关“亲属称谓语”的语言学相关文章,笔者以“亲属称谓语”为主题词,在数据库中搜索了2014—2024年所有的语言学相关文章。以2024年9月30日为检索日期进行检索,人工筛选剔除不符合主题的论文后,最终得到190份有效结果。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亲属称谓语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得出观点。CiteSpace软件系统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华人学者陈超美(Chaomei Chen)博士开发的一款主要用于计量和分析科学文献数据的信息可视化软件,可以用来绘制科学和技术领域发展的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科学知识领域的信息全景,识别某一科学领域中的关键文献、热点研究和前沿方向[2]。笔者借助CiteSpace 6.3.R1软件绘制可视化分析图谱,搜索主题为“近十年亲属称谓语研究”,设定时间为2014—2024年,时间切片设为1年,并通过运行软件来获取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发文作者、机构、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等信息。通过研究上述信息,论述亲属称谓语的研究热点,并深入探析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动向。
2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数据分析
2.1 年度发文趋势
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搜集的近10年共190篇有效文献为数据,对其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2014—2016年总体发文量较多,共计90篇。这一阶段正处于亲属称谓语研究的快速发展期,学者的研究热情不断上升,研究成果较多,该时期为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017—2021年处于缓慢发展期,共发文80篇。2019年发文量急剧下降,仅有13篇。虽然发文量有所减少,但总体仍呈现增长趋势。2022年开始,发文量逐年下降。这是由于经过近40年的研究,学界有关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成果已经较为丰硕,因此发文量较前减少。但就总体趋势而言,学者们对亲属称谓语这一领域的研究热情仍旧高涨,这一领域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2.2 核心作者与机构分析
运行CiteSpace软件,将节点类型设置为作者,运行后得到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核心作者分布图,并根据分布图对亲属称谓语研究的核心作者及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并不紧密,独立性较强。近10年对该领域贡献较大的是徐丽华、臧欢等学者,发文量较多且发文时间较早,为后来的学者系统研究亲属称谓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运行CiteSpace软件,将节点类型设置为“机构”,运行后得到机构共现知识图谱。研究发现,机构之间并无明显连线(连线越多代表机构之间的合作与联系越多,反之则越少)。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机构独立性较强,合作程度低,因此需要加强不同机构之间合作的力度,以共同促进整个领域的发展。除此之外,主要机构中发文量最多的是华中师范大学,共发文6篇,且学界中亲属称谓语的研究机构以文学院为主。
2.3 研究热点分析
分析关键词有利于准确把握亲属称谓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研究内容。本文分析了2014-2024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关键词,运行CiteSpace软件,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运行后得到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为了更加直观地进行数据分析,本文统计出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且中心性不小于0.01的关键词,并制成高频关键词表(见表1)。
由表1可知,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高频关键词频率由高到低依次是:亲属称谓、泛化、称谓语、汉语、对比、文化差异、文化、对比分析、文化内涵、方言、偏误、特点、语用。
文献中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和强度决定了聚类的标准,共现关系密切的文献被自动划为一个聚类,且每个聚类都有明确的主题。运用CiteSpace软件的关键词聚类功能绘制出关键词聚类可视化图谱,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现状。为了准确把握2014—2024年亲属称谓语的研究热点与主题,笔者进行了关键词聚类操作,生成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见图1)。在近10年亲属称谓语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中得到6个聚类标签,依次为#0亲属称谓、#1称谓语、#2汉语、#3泛化、#4对比、#5文化差异。
为了进一步明确近10年亲属称谓语的研究热点,将表1中高频关键词进行梳理与分析,并结合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进行全面分析,最终概括出5个研究热点: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亲属称谓语与文化的关系研究、亲属称谓语的语用研究、亲属称谓语与教学研究。具体论述如下:
2.3.1 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
最早对亲属称谓语的泛化进行研究的学者是潘攀,其在1998年发表了《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一文,在文中对亲属称谓语泛化的表现进行描写,并论述了泛化的特点及原因[3]。2014—2024年间关于亲属称谓语泛化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如在2017年发表的《汉语亲属称谓语泛化用法略探》(郜培芳、任强),2018年发表的《汉韩亲属称谓语“哥”的泛化对比研究》(姚巍)、《神池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及其泛化》(张莉),2023年发表的《亲属称谓语“老公”的语义泛化及其成因》(王靖萱)等。受传统文化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泛化的亲属称谓语在不同语境下会出现不同的变体,且泛化后的亲属称谓语有向社交称谓语转化的趋势,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是近10年学界的研究热点。
2.3.2 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
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分为国内对比研究与国别对比研究两种。国内对比研究是以我国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高频关键词表中的“方言”一词正是这一领域中研究对象的体现。如巴德玛在《汉蒙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中对比了汉语和蒙古语中的亲属称谓语[4],王玉在《鄂湘赣三界方言亲属称谓语比较研究》中对湖北通城、湖南平江及江西修水三县的亲属称谓语进行对比[5]。国别对比研究是以不同国家的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如彭琳在《英汉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中将英汉亲属称谓语各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6]。学界对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多用对比分析法,因此亲属称谓语的对比研究一直是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不同国家的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比国内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亲属称谓语研究更加成熟,研究成果也更加丰硕。
2.3.3 亲属称谓语与文化的关系研究
亲属称谓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文学作品中的亲属称谓语为研究对象,如李昊蓝对《白鹿原》中出现的亲属称谓语进行研究[7]。二是将亲属称谓语与文化习俗相结合进行研究。部分学者以亲属称谓语为切入点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剖析。如杨珂在《从亲属称谓语看中国古代婚俗文化遗迹》一文中基于文化语言学中的亲属称谓语研究来窥探上古文化遗迹[8]。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对亲属称谓语进行研究。如王燕霞发表了《文化视野下的汉语亲属称谓语解读》[9],查方圆、田家源以文化语言学为视野,对《台北人》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研究[10]。这一研究热点将语言与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形成更加全面的研究系统,有利于促进语言与文化的发展。
2.3.4 亲属称谓语的语用研究
语用方面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其整体的语用特征进行分析,另一类是考察个别亲属称谓语泛化用法在语用方面的特征。“语用”这一关键词虽不是关键词的聚类标签之一,但它出现在高频词表中,足可见这一研究热点在学界存在一定的关注度。不少学者对这一主题进行研究,如高君(2016)在《语用视角下河南方言亲属称谓语分析》中以河南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用学特点和意义;程向莉、周艺璇(2021)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亲属称谓语标记性语用特征研究》中得出亲属称谓语标记语用特征来源于交际礼貌策略、交际人关系和交际背景的结论。这一研究主题深受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是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热点之一。
2.3.5 亲属称谓语与教学研究
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第5个热点是将亲属称谓语与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这一研究热点与聚类标签“对比”联系紧密。这一领域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亲属称谓语,通过将汉语亲属称谓语与其他语言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对比,学者系统分析了留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亲属称谓语时出现的偏误现象。这一领域侧重于研究亲属称谓语的实用性,学者们注重把握汉语亲属称谓语的特性及其语用功能,从而对亲属称谓语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如李蓓蕾(2018)在《中阿亲属称谓语对比与教学策略研究》一文中将汉语与阿尔巴尼亚语中的亲属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二者在不同方面存在的差异,并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唐蕾(2019)在《针对塔吉克学生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教学策略》一文中对塔吉克学生学习使用汉语亲属称谓语时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高频关键词表中的“偏误”一词也体现出了这一研究热点,验证了这一结论的合理性。
2.4 研究前沿分析
突现性能够反映出关键词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出现次数突然增长的现象。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新兴研究热点,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了突现性检测,共探测出了12个关键词,得到了关键词突现图(见图2)。
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12个突变关键词为:差异、汉英对比、原因、对比分析、方言、文化内涵、大学生、特点、态度、使用状况、综述、泛化。其中,关键词“特点”的突变强度最高。
关键词突现图能够反映出两个维度,即突现时间与突现强度。通过这两个维度对关键词进行分析能够较为直观地推测出亲属称谓语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
从突现时间来看,关键词突变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其中关键词“对比分析”的突变始于2014年,结束于2016年;关键词“方言”的突变始于2015年,结束于2017年;关键词“大学生”的突变始于2016年,结束于2018年;关键词“泛化”的突变始于2022年,结束于2024年。以上关键词突变持续时间为两年,时间相对较长。除此之外,大多数关键词的突变持续时间为一年。值得注意的是,“泛化”这一关键词突现时间为2022-2024年,可见亲属称谓语泛化研究是学界新的研究热点。
从突现强度来看,强度较大的关键词有:特点、差异、汉英对比等。由此可见以汉英对比的角度对亲属称谓语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特点与差异是亲属称谓语研究的前沿与热点。
3 结束语
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高产发文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并绘制出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近10年亲属称谓语的研究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热点主要体现在亲属称谓语的泛化研究、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亲属称谓语与文化的关系研究、亲属称谓语的语用研究、亲属称谓语与教学研究这5个领域。并通过突现词检测算法得出,亲属称谓语泛化、亲属称谓语汉英对比等领域是亲属称谓语研究的研究前沿。结果显示,近10年亲属称谓语研究较为成熟,成果丰硕。可以推测出未来几年内该领域的研究将取得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龙紫薇,喻锦.近十年来汉语亲属称谓研究综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210-213.
[2] 侯剑华,胡志刚.CiteSpace软件应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现代情报,2013,33(4):99-103.
[3] 潘攀.论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语言文字应用,1998(2):36-40.
[4] 巴德玛.汉蒙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5] 王玉.鄂湘赣三界方言亲属称谓语比较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1):127-129.
[6] 彭琳.英汉亲属称谓语对比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
[7] 李昊蓝.《白鹿原》亲属称谓语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3.
[8] 杨珂.从亲属称谓语看中国古代婚俗文化遗迹[J].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32(5):254-256.
[9] 王燕霞.文化视野下的汉语亲属称谓语解读[J].萍乡学院学报,2019,36(1):56-61.
[10]查方圆,田家源.文化语言学视野下的《台北人》亲属称谓语研究[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2):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