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中的身份认同:虚拟自我与现实互动的探索

2024-12-25 00:00:00韦笑
科学导报 2024年86期

2024年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较2023年12月增长742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时至今日,网络游戏已经从“新鲜玩意”变成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娱乐方式。在社会学领域,身份认同被视为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家们通过分析社会结构、文化规范、群体互动等因素对个体身份认同的影响,揭示了身份认同的社会建构性和动态性。身份认同不仅是个体自我认知的产物,更是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的结果。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平台,让玩家在虚拟环境中探索和解决这些危机。玩家在选择角色时往往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现实身份有共鸣的角色,这种选择反映了玩家对自我认同的探索和表达。

一、网络游戏与身份认同

(一)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从诞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1969~1977年,由于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当时的电子游戏使用的操纵系统和编写的语言不尽相同,无法在其他地方登录。此时的游戏信息无法持续到下次参与,计算机一旦重启,之前的数据荡然无存。这大大限制了网络游戏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迎来了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性突破,一是游戏信息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保证,游戏角色相关信息可以保留在互联网上,下次登录时可以继承之前的数据;二是此时电子游戏可以跨系统运行,只要设备支持且硬件兼容,任意游戏都可以连接。今天网络游戏能如此普及都是这两项技术性突破带来的结果;1996~2006年进入下一个时代,第二阶段末期出现的世界上第一批图形化网游,开启了可视化客户端网络游戏时代。网络游戏开始直接连接互联网,依托于单一平台或服务商的情况不复存在。此时,强调个体玩家沉浸式体验的角色扮演类游戏(MMORPG)开始成为这一时期的流行趋势,如《仙剑奇侠传》系列;2008年至今,随着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大型多人在线游戏又将“一个人的大冒险”变成“一群人的大冒险”,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大量玩家基础的《魔兽世界》是这一阶段代表性游戏。玩家为了达成游戏目标,需要通过社交来结识其他游戏玩家,这就加强了社交联接,形成了稳固的社交网络和互动关系。因此,网络游戏形成的虚拟空间是一个较好地研究相关问题的场域。

(二)身份认同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认知和定位,它涉及个体的自我认知、情感归属以及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这种认同感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首先,文化背景是塑造身份认同的重要因素。个体的成长环境、所接触的文化传统以及价值观,都会深刻地影响其对于自我身份的感知和认同。其次,社会环境也是影响身份认同的关键因素。个体的社会地位、角色定位以及与他人的互动关系,都会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例如,个体的职业身份、家庭角色以及在社会团体中的位置,都会对其自我认知产生深远影响。此外,个体自身的特质和经历也会对身份认同产生独特的影响。每个人的性格、兴趣、价值观以及成长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个体独特的身份认同。

(三)虚拟场域下的身份认同

由于本文的研究场域为网络游戏这一虚拟空间,玩家自身主动的交互才能产生下一步行动,故必须通过玩家体验才能完成和下一研究对象的联接。游戏体验是指玩家和游戏交互的过程及交互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从交互反馈的过程中会收获各种感受、情绪,从而最终收获了一些记忆和意义。游戏体验是一个动态的,具有持续性的过程。从某个不经意的想法或操作开始,玩家下一步的行为取决于上个操作的感受,而这一行为又产生了反馈,该反馈会让玩家产生新的想法和操作。游戏体验是游戏对玩家在非现实世界中造成的所有影响的综合体,这些影响之间也会互相作用,形成复合影响。同样的游戏给每个玩家带来的体验不会完全一致,不同的游戏选择往往会导致大相径庭的游戏结局,这一点在多支线剧情中尤为明显。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自由选择角色、塑造形象,并通过游戏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身份认同。同时,网络游戏中的社交互动也为玩家提供了更多的身份认同机会。通过与他人的合作、竞争和交流,玩家可以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身份标签和角色定位,从而形成更加稳固的身份认同。

在网络游戏环境中,身份构建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它不仅涉及玩家的个人选择,还受到游戏设计、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玩家群体互动的深刻影响。

二、网络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与自我表达

(一)角色选择与个性投射

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角色选择与个性投射是玩家构建身份认同的重要途径。角色选择与个性投射的过程,可以借助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身份发展理论来进一步分析。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会面临不同的身份危机,并通过探索和承诺来解决这些危机。在网络游戏的背景下,玩家通过角色扮演,实际上是在进行一种虚拟的身份探索。例如,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内向害羞的玩家,可能在游戏中选择一个外向、勇敢的角色,通过角色的行为和互动来体验和学习如何在现实世界中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这种个性投射不仅丰富了玩家的游戏体验,也可能对其现实世界中的行为和自我认知产生积极影响。

此外,角色选择与个性投射还与社会文化因素紧密相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玩家在选择角色时,会受到各自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例如,亚洲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玩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角色;而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较为突出,玩家可能更偏好那些能够展现个人英雄主义的角色。这种文化差异在角色选择上的体现,不仅反映了玩家的个性,也映射了他们所属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因此,角色选择与个性投射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和社会文化互动过程,它不仅影响着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身份认同。

(二)虚拟角色与现实身份的互动

在网络游戏的虚拟世界中,玩家通过角色扮演与自我表达,构建起与现实身份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虚拟角色往往成为玩家现实身份的一种延伸或补充。这种互动不仅限于性格特质的投射,还可能影响玩家的社会行为和心理状态。例如,玩家在游戏中的成功体验可以增强其现实中的自信心,而角色的失败则可能导致现实中的挫败感。S·Reicher指出,个体的行为受到群体的指导和劝服。在群体中的个人会被有形的群体行为和无形的群体压力推动着去找准自己在群体和社会中的定位。Turkle基于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对虚拟身份进行研究和定义,参与游戏的个体借助“化身”来实现自我在虚拟空间中的互动,在“化身”的“庇护”下不断探寻和接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通过这一过程得到增强。

三、网络游戏身份认同的未来趋势与挑战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网络游戏身份认同在未来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首先,VR和AR技术的普及将为玩家带来更沉浸的游戏体验,使身份认同构建更复杂多元。玩家能扮演不同角色,并通过头盔和传感器与游戏世界深入互动,产生强烈的心理和情感认同。

其次,社交网络和游戏平台的融合使得玩家游戏内的社交互动更加频繁和重要。游戏社交网络将与现实社交圈紧密相连,影响玩家的身份认同。这种互动为游戏开发者带来挑战,关键在于如何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供个性化和社交化的游戏体验。

随着全球化,网络游戏的玩家群体将更加国际化,带来新的身份认同问题。游戏开发者需设计吸引全球玩家的内容,同时尊重多元文化。玩家也需更加开放包容,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游戏行为和习惯。

综上所述,网络游戏身份认同的未来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技术进步、社交网络的融合、全球化进程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面对这些挑战和机遇,游戏开发者和玩家都需要不断适应和创新,以迎接更加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世界。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