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柴紫汤治疗反流性咽喉炎肝胃郁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确诊为反流性咽喉炎肝胃郁热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中药柴紫汤,对照组患者口服西药奥美拉唑,2周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焦虑抑郁评分,统计临床疗效和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周和4周后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柴紫汤治疗反流性咽喉炎肝胃郁热证疗效佳,并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关键词:反流性咽喉炎;柴紫汤;肝胃郁热证;新安医学;郑氏喉科
中图分类号:R766.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12-0047-04
反流性咽喉炎(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是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引起不适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干或咽痛、频繁清嗓、声音嘶哑、痰多、反酸等,可导致咽喉部黏膜充血等炎性病变,反复发作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项中国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显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患病率可达41%,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抑郁患病率为37%[1]。在中国多个地区的多个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LPRD患者可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10.15%[2]。在耳鼻喉科门诊患者调查中,LPRD占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13.59%,其中焦虑患者占29.14%,抑郁患者占17.22%[3]。目前西医治疗LPRD临床上多常用质子泵抑制剂,但其存在治疗效率不一,药物依赖性大、不良反应多、容易复发、患者依从性差等不足[4]。近年来,中医药在临床上治疗LPRD取得较好的疗效[5-6],中医学对于LPRD尚未统一一个明确的病名,但多数专家根据LPRD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认为,可将其归属于“喉痹”“吞酸”等范畴,由于其病机多为脾胃升降功能失常,运化不良,七情内伤,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胃气上逆,故而见肝胃郁热。柴紫汤为柴胡疏肝散和紫正地黄汤的加减方,有疏肝清热,和胃降逆的功效。本研究拟评价柴紫汤治疗LPRD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就诊于安徽省中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反流性咽喉炎肝胃郁热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40±11.52)岁;病程(3.95±2.11)a。治疗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2.33±12.51)岁;病程(3.85±2.45)a。分析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2AH-23)。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22年发布的《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点:(1)患者有咽部不适,如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痛、声音嘶哑以及频繁清嗓等症状。(2)通过喉镜检查可观察到咽部淋巴滤泡增生、杓区出现水肿、声带红肿等炎症表现。(3)根据咽喉反流RSI和RFS量表进行评分,若RSI评分超过13分和或RFS评分超过7分,可作为诊断依据。(4)进行唾液胃蛋白酶测定,若结果为阳性,可支持该疾病的诊断[7]。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本研究依据《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8]以及《中医诊断学》与《中医内科学》中关于“梅核气”、“喉痹”的描述,归纳出肝胃郁热型反流性咽喉炎的诊断标准,主症状包括咽部不适、咽干咽痛、频繁清咽、声音嘶哑和咳嗽;次要症状:胸腹胀满、打嗝或胃酸反流、易怒等情绪波动。舌象和脉象表现为舌质偏红、苔色白或黄、脉弦紧。当出现至少2个主要症状和2个次要症状,并且舌脉相符时,可作出诊断。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西医反流性咽喉炎诊断标准者。(2)中医辨证为肝胃郁热证。(3)年龄为18~65岁。(4)能按时治疗2个疗程且依从性高的患者。(5)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知情同意者。
1.4 排除标准 (1)近期服用过抑酸药。(2)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者。(3)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病变者。(4)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妇女。(5)有严重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 mg,每日1次,晨起空腹口服。
1.5.2 治疗组 口服柴紫汤,方药组成:柴胡10 g,炒枳壳10 g,白芍10 g,川芎10 g,炙香附10 g,陈皮10 g,浙贝母10 g,竹茹10 g,紫荆皮6 g,玄参10 g,茜草10 g,赤芍10 g,生地黄10 g,紫苏梗10 g,牡丹皮6 g,桔梗6 g,薄荷6 g,甘草5 g。反酸多者可加煅牡蛎15 g(先煎);咽喉痰多可加瓜蒌10 g。水煎服,1日1剂,早晚餐后30 min口服。
2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比较疗效。
1.6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治疗前后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和反流体征指数量表(RFS)评分,RSI评分>13分和或RFS评分>7分,可表明呈现反流阳性情况,分数越高越可说明。(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唾液胃蛋白酶水平。(3)比较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
1.7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疗效判定标准如下: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超过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改善超过7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达到30%至69%之间;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没有任何好转或低于30%。
1.8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x±s),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RSI、RFS评分 在治疗前,对2组患者进行RSI和RFS评分的比较,2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RSI、RF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2.2 对比2组患者治疗2、4周的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 在治疗2周和4周分别对2组患者唾液胃蛋白酶进行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在2周和4周的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3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程度评分 在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时,治疗前的SAS和SDS评分显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都有了显著的下降(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2.4 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达到96.67%,明显超过了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3 小结
反流性咽喉炎(LP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喉咽部、口咽部甚至鼻咽部引起咽、喉及其他呼吸器官的炎症反应,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食管外表现,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目前,人们对LPRD的病理生理学知之甚少,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多数专家认为咽喉反流主要是因为胃食管反流引起,故临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以达到抑制胃酸分泌、抗反流的目的,减轻患者的症状,但亦有部分LPRD 患者反酸症状不明显,仅有咽喉部不适,PPI治疗效果欠佳,且患者依从性差[4]。
LPRD在中医学尚无明确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因病机可归属于“喉痹”、“梅核气”、“吐酸”等范畴。发病原因通常认为与外感风邪、情志不畅、饮食失节有关。大多数学者研究发现,本病的发病机制与肝、脾、胃相关。《诸病源候论》曰:“咽喉者,脾胃之候也。”《临证指南医案》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宜升,胃气宜降,外邪侵袭、七情所伤、饮食不节等皆可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常,脾不升清则咽喉部失于濡养,胃不降浊则浊气上犯[10]。肝与胃同属中焦,肝为刚脏,肝气升发,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使中焦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于咽喉而引起咽喉不适的症状。林佩琴云:“相火附木,木郁则化火,为吞酸胁痛。”故许多学者认为本病病机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故可致肝胃郁热。治疗上以疏肝泄热,理气和胃为治疗大法。
有研究表明LPRD患者相比较于正常人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更易于合并焦虑抑郁情绪[11]。焦虑、抑郁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12]。另外有学者研究,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的LPRD患者联合心理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并减轻反流、咽喉不适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3]。柴紫汤为柴胡疏肝散和紫正地黄汤的加减方,柴胡疏肝散出自于《医学统旨》,为临床上疏肝理气解郁的常用代表方剂。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芍药与柴胡合用养血柔肝止痛,香附为疏肝解郁之要药,川芎、枳壳与柴胡香附合用增强疏肝理气降逆止痛之功,陈皮可健脾化痰,理气和胃,《本草汇言》记载陈皮可“开气、行痰,善于通达,健脾和胃。”炙甘草具有缓急止痛的功效并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疏肝解郁,和胃理气之功效。现代研究及实践表明柴胡疏肝散可治疗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信号通路抗炎、促进胃肠动力,促进损伤黏膜修复并具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还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14]。紫正地黄汤出自于《重楼玉钥》,为新安郑氏喉科“辛凉养阴法”的代表方剂,为紫正汤合地黄散化裁而来,以辛凉养阴、散结利咽为主要功效。方中紫荆皮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与生地合用共奏辛凉养阴之功效,玄参、丹皮、茜草、赤芍清热凉血活血,防风、细辛、薄荷具有疏风散邪、解热镇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已证明,紫正地黄汤中多味中药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抑制炎症功效[15],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咽炎、肺胃郁热型反流性咽喉炎均有很好的疗效[5]。柴胡疏肝散和紫正地黄汤两方合用使肝气调达,胃气得降,共奏疏肝清热,和胃降逆之功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反流症状与体征积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柴紫汤治疗肝胃郁热型LPRD疗效良好。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表明柴紫汤可有效改善LPR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综上所述,运用中药柴紫汤治疗LPRD比常规用西药疗效较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但对于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未来可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周金池,窦维佳,魏延,等.中国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抑郁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5):608-613.
[2]Xiao S,Li J,Zheng H,et al.A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 at the otorhin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clinics in China[J].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2020,277(10):2829-2838.
[3]李超凡,张立红,王文伦,等.耳鼻咽喉科门诊患者咽喉反流性疾病、焦虑抑郁患病率及二者关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55(3):241-248.
[4]韩红蕾,吕秋萍.富马酸伏诺拉生在咽喉反流性疾病患者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11):1323-1327.
[5]屠彦红,宋若会,高士秀,等.紫正地黄汤加减治疗反流性咽喉炎肺胃郁热证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21,27(10):85-88.
[6]汪志伟,许卫华,侯文肖,等.基于脾升胃降理论论治反流性咽喉炎[J].北京中医药,2022,41(7):776-778.
[7]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咽喉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咽喉学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嗓音学组.咽喉反流性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2,57(10):1149-1172.
[8]张北华,周秉舵,唐旭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J].中医杂志,2023,64(18):1935-1944.
[9]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0]邢佳慧,梁俊薇.中医治疗反流性咽喉炎现状[J].河南中医,2021,41(3):483-486.
[11]周长华,桂明才,廖曼各,等.成人咽喉反流性疾病发病影响因素及其与睡眠状态关系的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1,28(7):448-451.
[12]胡水清,张玫.反流性食管炎和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新医学,2018,49(12):911-914.
[13]石敏,张丽,杨靓,等.对咽喉反流性疾病进行心理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S1):76-78.
[14]宋博媛,贾福运,高望.柴胡疏肝散临床应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3,32(3):51-54+57.
[15]金芬芬,宋若会.紫正地黄汤治疗腺样体炎30例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2):18-21.
(收稿日期: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