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2024-12-23 00:00:00徐金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陶行知数学知识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即“生活即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效落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其在课堂上长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教师应深入了解陶行知教育思想,掌握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实践。

一、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陶行知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通过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中“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思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此外,“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在该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复杂的数学概念融入生活情境,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同时,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等。由此可见,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与逻辑性,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等理念引入课堂,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主动学习新知识,将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元素相融合,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让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能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使学生享受数学探索的乐趣。由此可见,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倡导将生活与教育紧密结合,以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在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直观、生动地呈现相关知识,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并使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样化实践。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还能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合理创设问题情境,以优化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精心创设一系列生动且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如购物结算、面积计算、图形转换等,鼓励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学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学问题模型,从而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动画,创设以下教学情境:一艘正在卸货的货轮上,一台起重机利用吊臂将正方体集装箱精准地从货轮移到码头指定位置。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这些集装箱是如何从船上移动到岸边的呢?这属于哪种运动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集装箱的移动方式产生好奇,并进行讨论。在正式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分解集装箱从货轮到码头的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运动的相关概念。然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直观展示相关图形的运动轨迹,如一个正方形在沿底边进行平移,或围绕它的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图形在运动过程中有哪些属性发生了变化(如位置、方向),哪些属性保持不变(如形状、大小),使学生明确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帮助他们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在这种问题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能积极探索数学知识,还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二)巧用生活实例,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

陶行知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践行这一教育理念时,应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利用学生熟悉的、真实的生活场景,向学生阐述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生活实例合理引入数学课堂,以直观化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分、秒”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建立对时、分、秒的现实概念,同时掌握1时为60分、1分为60秒的时间换算关系。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室内悬挂的时钟,并适时解释钟面的基本结构,以及时针、分针、秒针的区别等,并让学生通过观察秒针的走动,直观感受时间的流逝,加深对钟面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开展教学,如小明每天6点起床、一节课45分钟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整点”与“几时几分”的概念,并掌握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最后,教师可以设置富有教育意义的互动环节,布置与生活有关的习题训练任务,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实例,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三)挖掘生活素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数学教学素材。为了增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教师应积极挖掘并有效利用生活中的课程资源,通过将数学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与1克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故事讲述及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千克和克,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与1克的物体有多重。为此,教师可以精心准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物道具,如硬币、瓜子和葡萄等,要求学生使用电子秤逐一称重这些物品,并记录下每种物品的实际重量。为了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在学生称重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如“1枚硬币大约重多少克”“50颗葡萄大约重多少千克”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了解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主动探索千克与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四)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基于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精心设计既富有教育意义又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真正感悟知识的内涵,还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解、直观的演示等方式,带领学生系统地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帮助学生明确解决多边形面积问题的关键步骤,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些计算公式,从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其次,为了增强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利用相关户外资源,如学校花坛等,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与实践操作,加深对多边形形状及其面积计算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学校花坛的面积,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际面积进行对比,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这种重视学生生活体验的教学方式,能够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陶行知教育思想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活教育理念融入日常教学,通过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搭建充满活力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与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为了确保学习活动高效开展,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组,确保小组成员之间具有差异性和互补性,使他们能够依靠团队的力量,共同寻找数学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为例。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并掌握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小明一共有10支铅笔,小红的铅笔数量是他的两倍”这一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直观展示因数与倍数的实际应用。其次,教师可以从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方面出发,将学生科学地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引导他们运用多种计算方法,如直接乘法、比例推理法和列举法等,积极探索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通过相互评价和学习,认识数学问题的多解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仅能优化课堂教学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激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动力,从而充分展现小学数学的学科价值。为了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积极打造高效化、精准化的数学课堂,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的同时,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深度融合,以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进而充分发挥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应用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国强小学)

猜你喜欢
陶行知数学知识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