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竹园野趣环境中的生态教育探索

2024-12-23 00:00:00吴焱
幸福家庭 2024年18期
关键词:野趣竹园竹子

在幼儿教育领域,生态教育正逐渐成为培养幼儿环保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个社会场所,其教育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竹园野趣环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为幼儿园生态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竹园不仅是绿意盎然的自然空间,还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里,幼儿可以近距离观察竹子的生长,听竹叶的沙沙声,感受大自然的韵律与节奏,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直观和深刻。下面,文章将从多个方面入手,探索幼儿园竹园野趣环境中的生态教育实践,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一、幼儿园竹园野趣环境中的生态教育资源

(一)自然材料

竹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竹子作为竹园的核心元素,其生长迅速且形态多样,从竹笋破土而出直至长成挺拔的翠竹,这一过程生动展现了生命的奇妙,为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生长、理解生命周期规律提供了绝佳的实例。竹子可以作为建筑材料,也可以用来制成生活用品和艺术品,这都凸显了对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成为生态教育中的一个亮点。

竹园中肥沃的土壤富含有机质,是植物生长的基础。通过观察土壤的质地、颜色及植物的形态,幼儿能深刻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理解生态平衡中各组成部分间相互依赖的紧密关系。竹园内的小溪或水塘不仅为竹林提供了必要的水分,还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要素。通过观察水循环的过程,如蒸发、降雨、地下水补给等,幼儿能直观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产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环境资源

竹园野趣环境为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空气清新宜人,能让幼儿更亲近自然,深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竹园内动植物种类繁多,竹园为各种生物提供了栖息与繁殖的理想场所,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幼儿在此可以观察到植物的变化、鸟类的迁徙、昆虫的觅食等自然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许多幼儿园还在竹园巧妙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竹编工艺、竹林诗词等,这些文化元素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丰富了生态教育中的人文内涵。通过参与相关活动,幼儿能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幼儿园竹园野趣游戏开展的前提

(一)基于开放的自然教育理念

竹园野趣游戏的开展深深植根于自然教育理念之中。该理念强调,幼儿只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却逐渐偏离了这一轨道,走向了“庭院盆景式的教育”。这种教育环境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加大对自然教育的实施力度,加深对自然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已然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以开放的自然教育理念为引领的竹园野趣游戏应运而生。教师充分利用竹园这一自然环境,设计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幼儿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奥秘和自然的伟大,从而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打造开放的自然游戏空间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至今仍对现代教育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这一思想主张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让幼儿在自由的环境中全面发展,其核心理念与竹园野趣游戏的实践不谋而合。竹园野趣游戏不仅是对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思想的生动诠释,还是对这一理念在现代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在竹园这一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幼儿不再被局限于狭小的教室或固定的座位,而是可以在广阔的户外空间中自由奔跑、探索、实验,尽情释放自己的天性,体验探索的乐趣。

开放的游戏空间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和创造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幼儿能在探索中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挑战,这些宝贵的经验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打造开放的自然游戏空间是竹园野趣游戏开展的基本保障,它既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又为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笔者将继续坚持这一理念,为幼儿营造自由、开放、富有野趣的游戏环境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在探索中前行。

(三)自主生成的游戏内容

幼儿与自然相处的乐趣往往源于他们自由创造的天性。在竹园野趣游戏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笔者深刻认识到,只有把游戏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幼儿,才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愿望。教师应始终站在幼儿的立场,以他们的视角观察世界,理解他们的游戏需求和兴趣点。

例如,在竹园这个充满野趣的自然环境中,笔者班上的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想要的游戏内容及形式。有的幼儿兴奋地说:“小山坡那里有许多地道,我想在那里玩打野战的游戏。”有的幼儿则说:“我想在小水沟里和小伙伴们一起打水仗。”还有的幼儿满怀期待地表示:“我想在竹林里尽情地玩泥巴,感受泥土的气息。”面对幼儿这些充满创意和想象的游戏想法,笔者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不断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充分表达自己的游戏意愿,并认真记录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同时,笔者为他们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和工具,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游戏需求。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游戏玩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挑选游戏材料。他们可以在竹园中自由地奔跑、探索、创造,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遇到问题时,幼儿也会尝试着自己解决,通过协商、合作等方式,不断克服游戏中的困难。

这种自主生成的游戏内容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快乐。竹园野趣游戏也因此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浓郁的“野味”。

三、幼儿园竹园野趣环境中生态教育的实施

(一)引导幼儿观察与探索

在竹园野趣环境中,观察与探索构成了幼儿接触自然、发现生命奥秘的初始篇章,也是生态教育的核心所在。直接观察和亲身体验能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与探索精神,并加深他们对生态系统的认知。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观察活动,引导幼儿定期探访竹园,让他们见证竹笋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幼儿思考竹子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如光照、水分、土壤等,帮助他们逐步搭建起对植物生长条件的认知框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近距离观察竹子的结构,观察竹节与竹叶的形态,听竹叶的摇曳声,并向幼儿介绍竹子的多种用途,如竹子在建筑、纸张生产及传统艺术中的应用,让幼儿认识到竹子不仅是生命力顽强的植物,还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从而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教师可以开展“竹林探秘”活动,布置寻找特定动植物、观察昆虫行为模式、探索竹林秘密等任务,鼓励幼儿勇敢探索未知,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进而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相互作用。

(二)开展实践活动

在竹园内开展竹编、竹筒画等以竹子为主题的活动,是开展生态教育的有效手段。这类活动能使幼儿感受竹子的质地,体会竹子的非凡魅力与价值。在竹编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幼儿削竹,并引导幼儿用竹子编织简单的物品,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让他们深刻认识到竹子的可持续利用性和实用性。在竹筒画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竹筒上自由挥洒,用色彩与线条描绘他们心中的自然景致或生态故事,享受艺术创作带来的愉悦,直观感受竹子作为艺术创作媒介的独特之处。

(三)开展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直观且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生态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抽象的生态知识转化为幼儿能直观感知和亲身体验的内容,从而增强教学效果。竹园作为自然生态的缩影,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情境教学素材。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竹园的特点,创设与生态系统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幼儿在模拟的自然环境中学习生态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模拟竹林中的食物链,让幼儿分别扮演竹子、昆虫、鸟类等角色,通过互动和合作展示生物之间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利用竹园中的水源和植物模拟水循环的过程,让幼儿扮演水分子、植物根系、土壤等角色,通过互动和合作展示水如何在生态系统中循环流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作者单位:

苏州市吴中区胥口一箭河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野趣竹园竹子
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为侨服务呈现新局面
华人时刊(2023年13期)2023-08-23 05:43:38
长城野趣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2:58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夏日荷景
乡村地理(2020年2期)2020-09-10 07:22:44
景观规划设计
食品工业(2020年6期)2020-07-18 04:07:22
和竹子在一起
夏日野趣
野趣
诗选刊(2015年4期)2015-10-26 08:45:24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