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是广西的简称,据资料记载,来自于古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当地盛产桂树,秦国在此地设郡时,把玉桂产地称为桂林郡。桂树有两种:一种是玉桂,也叫肉桂;另一种就是桂花树。广西两种树都产,玉桂和桂花树不一样,玉桂产皮,还产桂油,桂花树主要以其花朵为利用对象;玉桂是樟树科的,桂花树是木樨科的。根据资料来看,广西的“桂”,指的玉桂树,也就是肉桂树,它的树皮叫肉桂皮,但肉桂皮和我们平时所知道的桂皮又不太一样,桂皮来源更广,主要来源于天竺桂、川桂、细叶香桂和阴香等树上的皮。桂皮主要做调料,肉桂既可以做调料,也可以做中药材。从专业角度来看,调料属于香料,简单地说,广西的简称“桂”是以调料名称命名的。
桂皮是我们中餐烹饪所常用的调料,在西餐中也有广泛应用,包括西方的咖啡有时候也把桂皮作为一种香料来使用。广西目前是我国的玉桂出产大省,玉桂的种植量超过230万亩,产量约占全国的一半,出口量约占全国的60%~70%。
尽管全国的中餐在烹饪时都要用到广西出产的桂皮和八角,但是广西的桂菜并没有鲁菜、川菜、淮扬菜、粤菜那么出名,在做餐酒搭配文章的时候,我就对广西的香料充满神往,2024年10月,我专程前往广西,此行目的有多种,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想亲自看一看玉桂树长什么样,它的树皮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样加工的。
因为是利用国庆长假出行,事先没有联系肉桂的种植户和加工厂家,到了防城港,我想就地想办法,办法也比较简单,就是打滴滴快车,跟每一位司机交流,看看他是不是本地人,了不了解桂皮种植和加工的地方,能不能带我去看一看。不曾想防城港的快车司机一多半是外地人,本地的司机比较少,了解桂皮生产的就更少了。虽然如同在大海捞针,但是很幸运的是还是找到了。遇见的一位司机是位年轻人,家里就种植桂树,他给我普及了一个基本的知识:桂树一年最多只能剥两次皮,一次是在春天四五月份的时候,另一次是在秋天,剥下来皮才能加工,几天也就加工好了。桂树在秋天剥皮之后,剥掉树皮的那部分就死了,只能砍下来做柴火利用。春天剥皮后,砍掉的树根处还能再发出芽来,可以继续长。一棵树到可以收获桂皮怎么也得生长五六年以上,大多数桂树都是十年左右的树龄。桂皮是活剥下来的,只有在春秋两个季节树皮才好剥,过了这两个季节就不好剥了。我以前在超市里看到桂皮和烟桂时,以为烟桂和桂皮的区别在于烟桂是被烟熏过的,这位小伙子告诉我不是,烟桂又叫烟仔桂,因其形状有点像卷烟的样子而得名。由此想来,我在超市里买到的那种桂皮,是没去皮的,可能是其他树上产的那种桂皮。不巧的是,这位司机是兼职跑滴滴的,假期后几天他家里有事,不能带我去看玉桂树和桂皮,我还得再找人。
又连续询问过几位司机之后,终于又碰到了一位司机小唐,他做过桂皮生意,车上还放了一个两年前的烟仔桂,他拿给我看,告诉我这是品种比较好的烟仔桂,也确实油润,手一刮就有油痕。我尽管身体有些疲劳,但还是毫不犹豫当场就跟他约定,马上就去山里看看桂树。小唐先完成了他以前的一个订单,然后专程拉我去山里,他对十万大山里的情况很熟悉,在大菉镇附近的村庄里,走到一个小路口,他停下了车,指着几棵混在杂草里的树告诉我说这就是桂树。要不是他指出来,我真不认识这就是桂树。他还摘了片叶子,让我掐了一段叶子的梗尝一下,一尝果真是甜的,而且桂皮的香味也出来了。这棵桂树长得不大,还没到收割的季节,我想找到专业的桂皮加工户,小唐帮我找了两家,但他们春天收的桂皮现在已经卖完了。找到第三家时,他家里有桂皮,所以我们就买到了各种桂皮,有高达40多公分的大的桶状的通桂,也有小的烟仔桂,都是今年新收割的,清新的香气和我们在超市里常见的桂皮不太一样。
此行只是对肉桂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大自然植物的神奇,也拿到了一手的烹饪调料,我们将把它和超市里买到的桂皮在烹饪时做些比较。总算看到了广西的简称“桂”之肉桂的模样,还带回了肉桂叶子和今年新加工的新鲜的桂皮。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