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赋能肇庆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路径研究

2024-12-19 00:00:00陈思乐冯颖涛黄宇华
旅游纵览 2024年8期

摘 要:打造消费中心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战略,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文化为内涵,以旅游为载体,重塑文化和旅游生产消费链条,有助于挖掘消费潜力,带动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文章在综合分析肇庆的消费环境及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肇庆消费中心城市的动力机制,提出具体建设路径。

关键词:文旅融合;消费中心城市;肇庆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广东理工学院校级科技项目暨2023年“创新强校工程”科研项目“文旅融合视角下建设肇庆消费中心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YBSK050);“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遗美食旅游开发探究——以肇庆非遗美食旅游为例”(项目编号:2023YBSK003);“广东省数字贸易对产业升级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YBSK053)阶段性研究成果。

引言

商务部等部门联合提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作为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功能,是消费资源汇聚的焦点,更占据着一国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战略高地,展现出显著的消费引领与驱动效应。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增强我国城市在全球消费领域的吸引力、资源配置力及创新引导力的关键举措,同时也是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路径[1]。

“十四五”规划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系列文化底蕴突出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系列富含文化特色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2]。《肇庆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2019—2025)》进一步阐明了目标,即旨在促进旅游业、商业及文化的全方位、全要素、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全民参与和全新发展,实现三者的全域布局与融合。为此肇庆市将着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与国家旅游度假区,积极参与大湾区世界级旅游地的建设,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大力促进文化、商业、旅游的融合发展,助推“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培育建设消费中心城市能带动一批大中城市加快消费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化和旅游是具有互补性和互利性的产业,两者之间彼此促进与协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两者具有密切关系和相互依存性[3]。文旅融合显著推进了城市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释放了居民的旅游消费需求[4]。肇庆作为旅游城市,将其培育为消费中心城市,能创新引领消费潮流与消费模式,吸引来自其他地区或国家的消费者,有效带动和扩大当地消费、促进供销两旺,实现供给与需求相互促进,有效发挥引领性、集聚性与示范性作用,并能在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一、肇庆消费环境分析

(一)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情况

可以通过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变化情况衡量居民消费水平变化。近年来,肇庆通过制定若干促进居民增加收入的措施,实现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缩小。通过整理和计算2014至2022年肇庆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变化情况(表1),可以看出随着收入水平持续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使得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全体居民消费发展趋势良好。

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1 726元增长到38 711元,年均增速为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2 642元增长到23 653元,年均增速为8.2%。第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5 215元增长到23 385元,年均增速为5.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7 966元增长到15 499元,年均增速为9.0%。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632.1亿元增长到1 117.07亿元,年均增速8.2%。第四,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由42%下降到38.3%,达到富裕标准,但高于2022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30.5%。

(二)平均消费倾向情况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均消费性总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比率,用于衡量居民将收入转化为实际购买力的能力。比重越高表明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高,反之亦然,如果该比重保持在一个相对平稳且合理的范围内,则表明居民的相对消费水平属于健康的状态。

随着收入增长,消费模式展现多元化与个性化趋势,城乡居民的消费理念与观念持续演进。2014年至2022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波动浮动较小,呈现出平稳的状态,表明全体居民消费较为理性。从2020年开始,农村居民消费倾向比重高于城镇居民,由此展现出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和优化,使得他们的消费意愿也得到了提升,侧面反映出该市的经济水平在积极地发展[5]。

二、肇庆旅游发展现状

第一,旅游资源丰富。肇庆地处广东省中西部,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七星岩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秀丽的湖光山色,被誉为“岭南第一奇观”,鼎湖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享有“北回归线上的绿宝石”美誉。肇庆旅游资源构成“一核、一线、一带”的全域旅游战略布局。一核是以城区的星湖旅游景区和府城为旅游核心,一线是推动高要紫云谷、德庆盘龙峡、封开千层峰、怀集世外桃源和广宁竹海大观等优质景点发展为千里文化生态旅游大环线,一带是将位于“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鼎湖山、封开黑山顶、北回归线标志塔、“北斗七星”七星岩、高要八卦村和德庆悦城龙母庙等自然和文化景观打造成北回归线神奇景观旅游带。肇庆还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个。肇庆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一个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第二,地理位置优越,出行交通便利。肇庆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位于核心城市3小时生活圈内。紧邻肇庆的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已经开建,南广高铁、贵广高铁、广佛肇轻轨、广佛肇高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肇庆已构建起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逐渐成为连接珠三角与大西南的重要枢纽。既方便了游客的出行,也促进了区域内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为肇庆全域旅游的发展夯实了基础。

第三,产业协同发展与融合加深。肇庆正积极响应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号召,推动各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通过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有效提升了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此外,民宿、康养、玉器等行业纷纷与旅游业牵手,拓宽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促进了全域产业的协同发展。旅游产业作为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抓手,正逐步成为引领肇庆市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第四,多项战略提供政策基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珠江—西江经济带、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珠三角旅游一体化与粤桂黔区域合作体系等的实施,为肇庆带来了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加强了肇庆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与产业协作,推动了与周边区域的深度合作与资源共享。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其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为肇庆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粤港澳大湾区的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的旅游休闲产品展现出强烈的需求意愿,这为肇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与品质提升指明了方向。

三、文旅融合赋能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

(一)以新业态促进消费经济品质与效益提升

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深化与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旅游学者借鉴商业领域的“业态”概念并将其引入到旅游业中,称之为旅游业态。旅游新业态是指在传统旅游主体产业基础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的模式,其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旅游观光模式,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一定的规模,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6]。近年来,肇庆以府城、康养、民宿等为代表的旅游新业态不断涌现,“旅游+”的综合效应日益显现。肇庆市通过培育并推广“旅游+”新业态,全方位升级了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现代游客对深度文化体验的需求,而新业态正在成为旅游消费一个新的增长点。肇庆发展旅游新业态可从下述多个方面着手。

第一,“旅游+府城”。以“府城复兴”为契机深入发掘肇庆曾作为岭南地区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历史瑰宝,遵循府城固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肌理,恢复部分历史文化建筑,旨在生动再现这座古城的昔日风采。重点打造古城墙、米仓巷、草鞋街和宋城骑楼街等饱含历史文化遗存的古街老巷,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文化的深厚底蕴。肇庆也将通过环境整治、文化植入与业态升级,让古城老巷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成为体验肇庆地道市井文化与民俗风情的旅游景区。通过促进肇庆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推动自身成为“旅游文创示范城市”,引领文化旅游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潮流。

第二,“旅游+康养”。围绕鼎湖山这一瑰宝,积极构建一个集自然生态、中医药养生、温泉理疗、文化祈福及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全方位康养休闲旅游生态圈。通过整合鼎湖沙浦天湖、下湾湿地和九坑河等自然景观资源,以及深入挖掘南药何首乌、巴戟等独特的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发一系列中医养生、温泉理疗、药膳保健及养老度假的特色产品和服务,规划建设康养基地与康养小镇,形成环鼎湖山的康养休闲旅游带。同时,依托悦城龙母祖庙、鼎湖山庆云寺和四会六祖寺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宗教文化景点,策划并推出一系列养心、祈福主题的旅游产品,丰富游客的精神文化体验。力求将怀集岳山温泉、广宁竹海、封开龙山风景名胜区、江谷生态旅游度假区、怀集燕峰峡温泉度假区、广宁高端医疗康养产业园等旅游景区、度假区,打造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建设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促进康养产业的国际化、高端化发展。

第三,“旅游+民宿”。积极扶持本地有实力、有情怀、有特色的民宿项目,以推动旅游住宿业的多元化与品质化发展。在区域布局上,优先聚焦于西部板块,特别是鼎湖山片区、环七星岩片区及府城片区等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的区域,要加快开发民宿产品。为吸引并促进民宿项目的落地与发展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但不限于资金补贴、税收优惠、用地支持及市场推广等方面,为民宿投资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依托环鼎湖山、环星湖周边的特色村落,通过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式,打造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文化底蕴的品牌民宿,进而提升肇庆民宿的整体品质与影响力。此外,在对外招商方面,可关注华东、华北等民宿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吸引知名连锁品牌民宿入驻,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设计理念和服务模式,带动肇庆民宿产业的快速升级与国际化发展。

第四,“旅游+玉器”。四会玉器产业享誉国际,不仅是中国和缅甸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经济载体,更是中华文化圈中翡翠和玉器产业的主要集散地。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四会重点建设中缅翡翠文化园,推动玉博城和玉器文化小镇等项目的发展。通过开发玉器采购、鉴赏、展销、会议等商务旅游产品,游客与商家可以在这里体验到从玉器采购、鉴赏、展销到行业会议的全方位商务旅游服务,进一步提升四会在玉器产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由此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也将为四会带来更加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助力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名城。

(二)以新零售作为释放消费需求的突破口

2016年10月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新零售是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将线上电子商务与传统实体零售相结合,打破了传统零售的界限,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购物体验[7],因此可将“新零售”发展作为促进消费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搭建“新零售”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智能商业新模式的发展。建立具有独特风格和个性化体验的网络平台吸引潜在客户,包括创建用户友好的网站界面,提供各种丰富的旅游产品信息、图片和视频内容,并利用个性化推荐算法,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制的旅游产品推荐和行程规划服务。通过提供便捷的在线预订和支付功能,用户可以快捷地完成购买过程,除在线客服渠道外,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旅游论坛和手机应用程序等多种渠道与用户进行互动,提供咨询和售后服务,借此增加用户黏性,促进口碑传播。

基于新零售模式的渠道多元化优势,旅游产品企业应及时调整渠道策略,积极推广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在行业中的曝光率,从而吸引更多目标用户关注并激发其消费欲望。旅游产品企业以大规模连锁运营为起点,全面拓宽销售渠道,在实际运营中需要重点关注品牌口碑的建立和网络推广。同时,将产品设计、内容传播与线上线下促销有效整合,增强销售转化率。通过高质量地建立和运用营销终端,旅游产品企业可以高效地执行营销策略,并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这不仅简化了旅游产品在传播过程中的环节,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把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的跨境电商企业重点引进到商业密集的地方并设立体验中心,为新兴电商创业者提供孵化平台与资源支持,鼓励传统行业向电商领域转型。对于已在肇庆落户的著名电商企业给予一系列定制化的政策措施,如税收减免、资金补助、市场拓展协助等,助力其进一步扩大业务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同时,积极扶持大型实体商贸零售企业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路径,鼓励其利用互联网技术重塑商业模式优化顾客体验,实现传统零售与电商的深度融合。通过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营销体系,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购物需求,推动肇庆产业转型升级。随着跨境电商、本土电商与实体商贸零售企业的协同发展,肇庆将逐步构建起一个开放、包容、创新、协同的商业生态系统,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三)以夜间旅游助推文旅融合经济发展

2019年国家提出积极建设若干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以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夜间旅游成为刺激文旅消费和城市经济繁荣的创新途径[8]。夜间旅游所展现出的浓厚文化色彩,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潜力和供给的新动能[9]。依托肇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夜游肇庆定位为全域旅游产品开发的首要任务之一,由此弥补了大湾区夜间文化产品的不足,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肇庆的夜间旅游体验。通过举办各类灯光节活动,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梦幻般的灯光效果,吸引游客夜间出行游览。推出星湖夜游、七星岩夜游等夜游项目,丰富游客的夜间活动选择。在岩前村、星湖西堤等地开设特色夜市和后备箱集市,售卖地方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商品,营造浓厚的市井氛围,吸引游客夜间消费。夜间旅游不仅提高了景区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价值,还增强了游客的时间利用率和旅游体验感,成为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力,并显著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四、结语

文旅融合新发展是促进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可以更好地将城市独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元素巧妙地融入商品、服务和品牌中。通过加强文旅消费场景与其他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激发游客消费潜力,提升游客消费体验感,同时提高城市知名度,丰富城市气质内涵,将肇庆打造成为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以文旅深度融合为肇庆建设成为消费中心城市创造更多机遇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EB/OL].(2019-10-14)[2024-07-03].http://m.mofcom.gov.cn/article/ ghjh/201910/20191002907457.s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4-07-03].https://www. gov.cn/xinwen/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3] 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J].旅游学刊 ,2020(3):62-71.

[4] 李萌.文化旅游融合政策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的检验[J]. 保山学院学报, 2024(4): 58-64.

[5] 梁爽.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路径研究[J]. 城市, 2021(2): 12-22.

[6] 杨玲玲,魏小安.旅游新业态的“新”意探析[J].问题研究.2009(6):23-26.

[7] 王娟,丁宣文.携程旅行网旅游“新零售”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以上海市线下门店为例[J].人文地理,2022(5):183-192.

[8] 罗文斌,谢东旭,丁德孝等.文旅融合促进湖南城市夜间旅游创新发展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6): 33-36.

[9] 戴斌,杨宏浩.夜间旅游引领文化旅游新潮流[J].中国房地产,2019(14):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