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三个核心景区旅游数字足迹分析与服务提质策略

2024-12-19 00:00:00杨瑞庭郑丰张琼
旅游纵览 2024年8期

摘 要:文章利用爬虫技术从携程网、去哪儿网等网站抓取与湘西州旅游相关的664篇游记、6 584张图片及652个短视频,重点梳理与“凤凰古城”“湘西十八洞村”及“芙蓉镇”相关的内容。研究发现,与凤凰古城相关的旅游数字足迹最多,远高于十八洞村、芙蓉镇及其他景区,凤凰古城对游客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湘西州其他景区;凤凰古城、张家界及芙蓉镇具有很强的联动性,游客多以这三个为旅游目的地,出行线路同时包含三者的比重高达85.24%;湘西神秘的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对非本地游客的吸引力依然明显。文章针对研究结果得出,湘西州核心景区可从强化凤凰古城核心引领、优化旅游线路设计、做好景区服务与保障及加大湘西旅游产品创新等四个角度进行优化提升。

关键词:旅游数字足迹;湘西州旅游;凤凰古城;芙蓉镇;十八洞村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资助课题“旅游数字足迹赋能湘西州旅游新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XSP24YBZ091);2022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基于湘西非遗传承的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融创研究”(项目编号:22B1066);2023年湘西州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湘西州乡村旅游产品优化研究”(项目编号:ZSP202319)的研究成果。

引言

旅游数字足迹反映游客出行线路规律,可以显现出游客出行线路模式及空间演化过程[1],旅游目的地及景区需要掌握游客出行线路规划模式及特征,做好精准推送与建议;在研究游客旅游流网络结构、空间地理分布和时空演变等方面,旅游数字足迹在景点营销与提升游客体验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游客主动上传的主动型数字足迹具有丰富的有效性和实效性[2],在具体研究中,可以基于“旅游视角”对数字足迹进行深度探析[3],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研究旅游现象的时空分布特征[4],为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塑造、线路的整合和旅游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5]。文章利用爬虫技术抓取携程网、去哪儿网等网站中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有关凤凰古城、芙蓉镇及湘西十八洞村三个核心景区820篇游记,其中有效游记664篇,涉及图片及视频等资源,对湘西州三个核心景区游客数字足迹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与梳理,找出湘西州游客出行的关注点和湘西洲景区存在的问题,为湘西州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提供相关建议。

一、湘西州三个核心景区旅游数字足迹分析

(一)凤凰古城旅游数字足迹分析

在抓取的664篇游记中,涉及凤凰古城的有589篇,占比88.7%。游客关注凤凰古城的频率远高于湘西州其他景区,其中评价在3星以上的有571篇,游客满意率96.94%。游客普遍对凤凰古城吃、住等方面感到满意,分享湘西特色美食、凤凰古城代表性客栈的游记颇多。游客对凤凰古城游客承载能力及服务能力评价较高,游览体验普遍较好。但在出行方面,因凤凰古城天价停车费新闻屡见不鲜,游记及评论中关于凤凰古城游客出行方式的便捷性、自驾游停车的费用关注度较高,25%的游记评论中出现关于停车费用的问题,35.8%的游记涉及凤凰古城位置、出行方式及如何进行中转等,因此创造良好的出行条件依然是凤凰古城亟须改进的方向之一。游客不满意的方面,集中于凤凰古城商业化的问题,少部分游记中显示凤凰古城过于商业化,难以感受到古城的古朴之美,与出行预期不符。

在出行线路方面,文章对抓取的游客游览线路进行分析,游客出游凤凰古城,频率最高的线路是“凤凰古城—芙蓉镇—张家界”,这一路线的游记占比达到85.24%,相对来说凤凰古城与湘西州内其他景点如“矮寨—德夯—十八洞”景区、龙山八面山、里耶古镇及永顺老司城等关联度不高,游记中凤凰古城与湘西州芙蓉镇之外的旅游景点关联度低于10%,凤凰古城与湘西州内旅游景点的旅游合力尚未形成,在后期旅游推荐、旅游线路规划中应进行科学设计,在突出凤凰古城核心作用时应进一步挖掘核心景区的带动作用,更好地促进湘西州旅游集群发展。

(二)芙蓉镇旅游数字足迹分析

永顺县芙蓉镇作为“湖南省十大特色文旅小镇”,在网络上一直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受益于内容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芙蓉镇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打卡,大量与芙蓉镇相关的短视频、照片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并快速传播,使得芙蓉镇在网上知名度大增,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芙蓉镇。2021年4月28日,人民文旅研究院联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中国地图出版社、新榜共同发布《2021全国文旅“网红打卡地”人气推荐榜TOP20》,湘西州永顺县芙蓉镇景区入选,排名第14位,也是湖南省唯一一个入选的景区。

在被抓取的游记中,与芙蓉镇相关的达到了65%,这也进一步凸显了芙蓉镇在湘西州旅游中的核心作用,具体到游客数字足迹内容,游客对芙蓉镇旅游住宿、接待及美食等评价及宣传较多,大量芙蓉镇瀑布图片、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网络评价多以积极肯定为主。游客出行时间多集中于夏季,以6、7月居多。湘西名人参演及有湘西画面的影视作品对芙蓉镇推广影响颇大,各类数字足迹中,谢晋、徐松子、刘利年及刘晓庆等名人出现频率较高,大量游记作者表达了追寻这些名人生活轨迹的愿望,另有《血色湘西》等影视作品也出现在较多的游记中,因此后期芙蓉镇推广及文化创新中要多注重对湘西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以更好的作品吸引游客出游。

在出行线路与景点关联方面,芙蓉镇与凤凰古城、张家界等两大景区关联较大,80%以上的游客在出游芙蓉镇时也会选择凤凰古城和张家界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与芙蓉镇正处于这两大知名景区线路的中间的地理位置有关,大量选择张家界或凤凰古城的游客都愿意来这里旅游。与凤凰古城相比,芙蓉镇对周边景区的辐射效应相对较大,54%以上的游客在游览芙蓉镇时会选择再去坐龙峡和老司城等景点。

(三)十八洞村—德夯苗寨—矮寨大桥景区旅游数字足迹分析

湘西十八洞村—德夯苗寨—矮寨大桥景区作为湘西州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在网络上的游客数字足迹内容相对较少,在抓取的游记中以这一核心景区为主要内容的不足10%,网络搜索量较少,通过百度指数查询,该景区相关词条日均搜索值在850左右,网络关注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十八洞景区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游客主要为中老年人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出游目的多为学习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经验,出现了十八洞景区现场人流如织但网络搜索量却较为冷淡的局面。

在游客发布的数字足迹及网络发布的各项信息中,游客多关注湘西十八洞村的地理位置、出行方式,游客获取十八洞村信息的途径除了官方的媒体宣传外,主要来源于电影《十八洞村》及十八洞村扶贫经验相关的视频。在游客来源方面,湖南省内游客居多,尤其是长沙市;外省以广东、山东等长三角、珠三角游客居多,其他地方游客对其关注度较低。在矮寨大桥景区方面,游客发布的游记、图片及视频较多,多关注矮寨惊险类旅游项目以及出游安全方面,超过54%的人对安全出游有所关注。

二、旅游数字足迹视角下的湘西旅游新变化

(一)游客多喜欢假日出行,“二核”特征明显

文章在对湘西游客发布的游记等数字足迹信息进行分析时发现,描写节假日出行的占游记比重超过70%,结合游记发表的时间可知,处于节假日阶段发布的,明显比其他时段高,在五一黄金周期间,达到了网络发布及网络搜索的峰值,游客游览湘西多集中在3月到7月。在发布内容相关性方面,涉及凤凰古城的最多,其次是芙蓉镇,其他景点则比较少,在游客出游湘西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二核”特征。

(二)独立型亲子游兴起,短途出游增多

通过爬虫软件,分别使用“行程天数和谁出行及游记玩法”等关键词抓取相关信息,综合发现,行程天数多集中于2~3天,且停留过夜以1晚居多,此类游记占总游记的比重超过40%;在和谁出行方面,亲子游占比超过15%,相对于2022年以前,亲子游出行增长了近1倍;另外,独立游越来越多,在进行关键词抓取和游记内容细分中发现,超过25%的游记显示独立出行的特征;在游记玩法中,自由行占比比重高,超过了35%,其次周末游占比也超过了21%,湘西州三个核心景区呈现明显的短途出行特征,游客来源多集中于湖南省内,尤其是长沙、株洲及湘潭等地。

(三)民族文学吸引力强,文化追寻突出

在游记中,沈从文、《边城》及翠翠等相关信息较多,网络搜索量也大,游客游览湘西时都愿意从沈从文的书本里找寻湘西的影子,从书中寻找湘西的魅力和人文脉络,此类游客也多喜欢关注《围城》《骆驼祥子》等文学作品。在游客出行中,游客对“魅力湘西”“边城”和“苗服饰”等文艺作品及文化表演关注度高,超过50%的游记中描述了此类湘西文化创新与展演作品,字里行间充满对湘西文艺的赞美,认为舞蹈展示湘西文化的精髓。一场表演可以吸引大量游客驻足,凤凰古城等也就成为游客最喜欢过夜停留的景区之一。除了湘西文学,湘西民俗也是游客重点关注内容,在游记中和湘西民俗有关的“湘西赶尸”“湘西巫蛊”等内容众多,网络搜索量居高不下,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湘西文化习俗对游客的吸引力,文化追寻依然是吸引游客出游湘西的重要动力。

三、基于数字足迹的湘西州景区服务提质策略

(一)抓好网络舆情引导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创新,游客自主性不断增强,对景区服务、景区体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加之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游客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景区拍摄与信息发布。游客在发布旅游信息时受到即时性体验影响,可能对信息质量、信息准确性未加以把控,容易出现因为了解片面导致信息偏差,传递非正确信息,形成负面网络舆情,给景区正常运营带来较大影响,误导了其他游客的出行决策。景区在进行数字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游客数字足迹信息管理,及时发现游客在网络上反映的需求及问题,并予以响应,在事件未发酵前就予以解决,将网络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助力景区健康发展。

(二)优化游客出行环境

对于游客出行环境,湘西州核心景区应持续进行优化与完善,积极建设凤凰古城高铁站、开通芙蓉镇高铁站至景区直达专线,为游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务;加大对景点周围无证运营车辆的打击力度,净化景区出行环境。开通景区出行帮助热线,全天候不间断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减少游客出游烦恼,及时帮助游客解决出游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游客提供安全的出行环境。

(三)增强核心景区联动

加强湘西州核心景区的联动管理,各核心景区应设立互通巴士和专营商务车辆,规范定价,统一出行,解决游客出游换乘烦恼。在线路规划方面,精心设计出游线路,在高铁站、旅游景区及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和指引,为游客提供最贴心、最富有游览价值的出行线路,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加强各景区联动功能划分,减少功能重叠,多措并举吸引游客景区过夜延长其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收入。

(四)持续创新文化产品

充分挖掘湘西丰富的本土文化,加强文艺作品创作,形成新的富有湘西特色的文旅产品,带动湘西旅游新发展。湘西以其带有神秘性的独特民俗风情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已有很多学者将其加工为文化作品,诞生了如“魅力湘西”“边城”“矮寨风情演艺”等一系列优秀文艺演出作品;张家界等景区纷纷利用湘西这一品牌,进行文艺创作,但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利于湘西州旅游的健康发展。湘西州景区只有加强湘西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更多新颖的旅游文艺作品以服务湘西旅游,才能持续促进湘西旅游发展。

四、结语

旅游数字足迹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最直接的印象反馈,真实反映了游客的出行体验。若旅游目的地在景区营销与推广策略中能有效利用并合理引导这些数字足迹,将显著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牌形象,进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对于湘西州的三大核心景区而言,关键在于深入挖掘游客数字足迹的价值,充分发挥其在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优化游客体验方面的反馈作用,以此推动湘西州旅游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明庆忠.基于数字足迹的边境旅游线路模式时空演化分析——来自云南的案例[J].广西社会科学,2024(2):1-8.

[2] 孙立,邱怡凯,王韵淇,等.北京密云区:基于数字足迹的乡镇旅游流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24(2):91-95.

[3] 田云霞,吕晓玉.基于数字足迹的郑州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郑州师范教育,2024(2):86-92.

[4] 朱兴林,黄巧燕,姚亮,等.基于数字足迹的自驾旅游流时空分布及空间网络特征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2):123-134.

[5] 张发梓,葛阳,靳一东,等.厦门市旅游流网络结构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24(1):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