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旅融合是河北省实现全域全季旅游的重要途径,而红色研学旅游是文旅融合下的产业业态,能够赋能河北全域全季旅游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红色研学旅游对全域全季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价值基础上,立足承德红色资源禀赋,坚持问题导向,联合红色研学旅游利益相关主体探究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旅融合;红色研学旅游;全域全季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文旅融合视角下河北省全域全季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0202060)的研究成果。
2023年5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振兴的若干措施》,提出从六大方面聚焦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其中强调,“立足河北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化旅游与交通、农业、工业、体育、科技、商贸、教育等行业融合,拓展运游服务、休闲农业、工业展示、运动健身、在线旅游、休闲购物、研学旅行等新领域,催生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1]。
近年来,从“京畿福地 乐享河北”到“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北省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激发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叠加融合态势,进而全面提升全域全季旅游品质。文旅融合是河北省实现全域全季旅游的重要途径,而红色研学旅游是文旅融合下的产业业态,“红色研学游是围绕红色旅游资源开展的研学旅游活动,是面向学生群体,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与学科课程相匹配、理实结合的研究性学习活动”[2]。在研学类别中,红色研学旅游持续“走俏”,并以“教育+研学+旅游”的共赢联合模式加快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向旅游项目的转化,赋能河北全域全季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红色研学旅游与全域全季旅游具有耦合关系。全域全季旅游高质量发展为红色研学旅游提供了更好的基础条件,如改善了交通、服务设施等,促进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红色研学旅游对全域全季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赋能价值。
(一)二者核心内容相通,赋能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
红色研学旅游作为全域全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全域全季旅游在核心内容上相向相通,两者的发展均需要政策层面的支持和引导,包括资金投入、法规制定、人才培养、环境优化等,同时皆指向“旅游”内质。红色文化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是应该予以珍视的宝贵财富。红色研学旅游通过整合红色文化资源,将研学融入旅游之中,开发与四季相适应的3b717d0f0f193be71a8de06e7e36a9d584427d00c71bb030def9ae828b7da506研学项目,能够丰富全域全季旅游产品体系,扩大旅游产品供给。同时,红色研学旅游还能拓展全域全季旅游的客源市场,尤其是在非传统旅游高峰期,可以通过吸引特定群体如青少年学生参与研学活动,解锁更多的旅游流量。
(二)二者目标功能趋同,赋能品牌建设和区域发展
红色研学旅游促进了教育与旅游的融合,作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方式 ,红色研学旅游将教育内容融入旅游体验中,提升旅游的教育价值,以推广红色文化为功能,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可以提升全域全季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除此之外,红色研学旅游通过塑造品牌形象,实现与乡村振兴相融合,有助于提升红色旅游的区域经济带动能力,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为全域全季旅游夯实资源条件并提供发展动力。
(一)发展空间
目前,红色研学旅游正当其时,在赋能全域全季旅游方面存在理论和实践的必然逻辑,同时,其发展也被党和国家赋予铸魂育人的价值取向。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联合印发《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将红色旅游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善用‘大思政课’,注重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和关工委组织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特色教育实践活动和红色主题研学实践”[3]。2023年,为保障红色研学旅游的规范运行,河北省红色旅游协会发布并实施《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评定规范》和《红色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为红色研学旅游规范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此背景下,承德市红色研学旅游在赋能全域全季旅游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红色资源禀赋来看,承德市红色文化资源富集,从广义上梳理承德红色研学资源,喜峰口长城抗战遗址、王厂沟冀东抗战遗址、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平泉桲椤树川纪念馆、承平宁抗战纪念馆、塞罕坝精神发源地塞罕坝机械林场等红色景点,无一不彰显出承德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丰富与独特。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承德,留下的足迹更成为红色研学旅游的重要打卡地。从绿色生态优势来看,承德市依山傍水,绿色生态优势明显,一直以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凸显生态的优先发展,作为绿色城市的代表,其避暑、温泉、康养等得以呈现“双翼”之姿,越过山峰,激活了京津冀一体化的旅游发展。其“承德好礼”“承德山水”等特色商品名扬全国,“心向往之、一见倾承”文旅品牌叫响叫亮。从客源市场潜力来看,承德市持续推出文旅惠民政策,发放大量的文化旅游惠民卡和惠民券,再加上大中小学林立,学校数量居多,学生市场消费潜力巨大且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二)制约因素
承德市发展红色研学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景广阔,但在赋能全域全季旅游方面,仍然有些许问题和不足,制约着赋能的时效和质量。
1.红色研学游与高校红色教育衔接不够紧密,制约全域全季旅游客源市场
在红色研学旅游市场方面,存在着高等学校组织带动力不足的问题,实际上高校学生是规模庞大的客源群体,单凭学生自发旅游行为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市场推广效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以红色研学为内容的“大思政课”格局还未建立,需要更多高校将红色研学游纳入课程建设体系,增强依托地方红色资源铸魂育人的使命感,提高学校育人与红色旅游的衔接度。
2.红色研学游基地建设力度不足,制约全域全季旅游资源配置
承德红色研学基地开发层次不太均衡,整体来看,基础设施亟待提升,如交通、住宿、餐饮等,很多红色研学基地处于乡村地区,旅游通达性不强,在基地交通设施建设上尤其需要发力。由于基地建设不足,容易导致旅游资源整合产品形式单一,无法形成强大的文旅联动效应,直接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制约全域全季旅游的发展。
3.红色研学游营销推介不够充分,制约全域全季旅游流量口碑
承德红色研学游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策略和手段,其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营销推介难以精准吸引目标客群,潜在游客对红色研学旅游了解有限,不利于营造良好口碑和转变游客流量为“留量”。
4.红色研学旅游专业人才比较稀缺,制约全域全季旅游产品供给
现有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呈现同质化、单一化特征,活动流程类似,活动内容偏简单,活动立意有待丰富,而且存在前瞻性不足、时效性不强的问题,不能够整体规划开发设计,因地制宜优化旅游线路。这从侧面反映出目前该产品缺乏专业的研学导师和管理人员,影响研学游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需要破解专业人才缺少“专”“红”两张皮的问题。
为实现红色研学游对全域全季旅游的赋能作用,推动全域全季旅游的高质量发展,文章立足承德红绿资源禀赋,坚持“红色最红、绿色最绿、发展最优”理念,在分析红色研学游赋能全域全季旅游的基础上,联合红色研学利益相关主体探究解决对策。
(一)强化红色研学游与学校的育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4]。在积极建构“大思政课”背景下,大中小幼学校应将红色实践育人的视野向校外拓展。可联合校外研学机构,结合承德地区红色资源,积极构建红色研学体系,打造“思想引领+红色旅游”的研学课程,开发高标准多元化学生游产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研学经费,并在研学线路、研学记录等方面进行相应指导,把学生研学表现纳入思政实践成绩中进行评定。师生在红色革命遗址、红色纪念馆等红色场域,进行实地考察、旅游参观和探索学习,深入了解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后,在教师组织下以生动丰富的体验反哺思政课堂,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实现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红色研学旅游真正实现既“圈粉”又“圈心”。
(二)优化红色研学游实践基地资源环境
以红色研学市场为导向,实现学校与研学基地的共建共享,加强研学基地内部道路、标识、停车场、厕所、消防安防、游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基地的可访问性和安全性。在保障基地交通、住宿等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着力提升软性服务的质量,包括提供专业的研学导师、安全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面对新一代消费主体,有条件的基地打造红色旅游与科技融合,增加科技因素,打造智慧景区、云旅游、元宇宙等,加强文化IP数字化开发和转化,提升旅游体验的丰富性。
(三)深化红色研学游营销推介
承德市红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但“名声不远”,亟须引流和拓展客源,真正把“冷资源”做成“热产品”。盘活承德红色文化资源,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结合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和节庆,找准全年红色节点,推出“四季红”营销策略,通过网络名人带动裂变式传播效应,吸引游客参与,提高红色研学游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创新营销手段,如开发“云游”研学基地的模式,结合现代技术,打造多种红色研学游品牌项目和精品“云”旅游路线。在延展红色旅游产品构成基础上,将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其他旅游业态相结合,开展复合型营销,满足市场升级需求。
(四)细化红色研学游专业人才培养
为推出一批导向明确、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红色旅游研学项目,打造具有时事性、趣味性、历史性的研学之旅,可从大中专院校、党校、史志办等单位部门中选取优秀人才,共同组建适应青少年研学教育需求的红色研学导师队伍,不断充实和完善红色研学师资库,为红色研学游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为更好地开展对研学导师队伍的培训,可由高校、政府等合作开发“研学导师”培训课程体系,并实施评价和激励机制。通过系统化、正规化、标准化培训,强化研学导师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其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使其既“专”又“红”,能够引导游客“研”之有理,“游”有所学,真正让行走的课堂“活”起来。
红色研学旅游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为全域全季旅游带来不可估量的动力优势。《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凸显……充分调动各地积极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力争用三年时间,针对青少年在全国打造百堂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推出千条红色旅游研学线路,开展万场红色旅游宣讲活动,覆盖上亿大中小学师生”[5]。可以看出,红色研学旅游大有可为,其赋能全域全季旅游高质量发展也具有极大的可为空间。在赋能过程中,离不开政策支持、引导和利益相关体的联合共建,只有通过多方联合,平衡学校、红色研学基地、文旅局等多方需求,谋划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为一体的发展导向,才能真正释放消费潜力,助推建设文旅融合、全域全季的旅游强省,让红色文化成为“强国一代”的“顶流”。
[1]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市场恢复振兴若干措施的通知.冀政办字[2023]75号[EB/OL].(2023-05-17)[2024-07-03].http:// www.hebei.gov.cn/columns/6d6aa46b-cbc6-4cef-9d76-8801c07bfee0/202308/19/aadb707d-95a6-479b-8573-47859816cb64.html
[2] 王淼.内蒙古红色研学游发展探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4(4):87-9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EB/OL].(2023-08-08)[2024-07-03].https://zwgk.mct.gov. cn/zfxxgkml/zykf/202308/t20230808_946543.html.
[4] 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 崔洋洋,马文杉,王宏德.承德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2(2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