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文旅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

2024-12-19 00:00:00王莹
旅游纵览 2024年8期

摘 要: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以白洋淀为例,探讨了其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的数字生态系统构建,从文旅资源基础、文旅发展环境、文旅产业规模和数字文旅创新四个核心维度,分析了白洋淀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并探讨了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对白洋淀文旅产业融合的影响机制。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构建白洋淀文旅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的策略,包括加强政府调控与政策支持、提升城镇化水平与资源要素聚集、加强技术实力与创新驱动、提高互联网供给能力与数字化水平、优化人力资本结构与人才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白洋淀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白洋淀;文旅融合;数字经济;数字生态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白洋淀文旅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HB23-YB107)的研究成果。

引言

2022年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在2023年发布的《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了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方向。

数字经济与文旅融合的协同对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数字经济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技术,提升游客的生活品质和旅游体验,促进旅游行业创新发展。信息技术在文化旅游产业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了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推动二者高质量发展。贺小荣、陈文灏从国家层面分析了中国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协同关系的演进特征和影响因素[1]。唐任伍从供给端、需求端和监管角度分析了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2]。刘笑男、郭桐彤(2024)从省域,常卫锋(2023)从市域,刘丽娜等(2024)从村域角度探讨了数字文旅的创新发展[3-5]。

白洋淀作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白洋淀位于京津冀腹地,是雄安新区重要的生态资源。如何利用区位数字经济优势,做强文旅创新品牌,是白洋淀未来旅游发展的关键点。

一、白洋淀文旅发展现状

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文化和旅游从资源、产品层面到产业层面的深度结合,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产业间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参考贺小荣等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文旅融合分为文旅资源基础、文旅发展环境、文旅产业规模和数字文旅创新四个核心维度,并从这四个维度分析白洋淀文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及不足。

(一)文旅资源基础

文旅资源基础的优势在于:一是自然资源丰富。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上的第一大淡水湖泊,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文旅融合提供了独特的自然基础。二是文化底蕴深厚。白洋淀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场,涌现出许多英勇事迹,并诞生了如《小兵张嘎》《雁翎队》等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以及“荷花淀派”等文学流派,为文旅融合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其不足之处在于:其一,季节性明显。白洋淀的旅游季节性较强,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限制了文旅融合的全年发展。其二,景区集聚性较差。白洋淀周边的高品质旅游资源相对较少,且资源种类以博物馆为主,难以形成资源耦合和集聚效应,降低了文旅融合的吸引力。

(二)文旅发展环境

白洋淀文旅发展环境的优势在于:其一,地理位置优越,白洋淀位于华北平原上,背靠雄安新区,临近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交通便利,市场潜力大。其二,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文旅融合给予了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白洋淀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缺乏有影响力的IP。白洋淀虽然拥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但在全国范围内缺乏有影响力的IP,使得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白洋淀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的完善程度有待提高,以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三)文旅产业规模

白洋淀文旅产业规模的优势在于:一是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等为一体的文旅产业体系,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二是文旅融合的发展为白洋淀及周边地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

而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白洋淀与其他知名旅游景区相比,其文旅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不够完整,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二是在开发文旅产品方面,白洋淀的创新力度不够,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和品牌。

(四)数字文旅创新

白洋淀数字文旅创新的优势在于:其一,创新与应用新技术。2022年4月26日,白洋淀数字文旅元宇宙项目“白洋淀Meta”正式启动。该项目采用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3D引擎和第三代互联网(Web3)等前沿技术,为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其二,整合与共享资源。白洋淀数字文旅元宇宙项目通过“一中心四平台”的建设,整合了元宇宙数据资产中心、基于第三代互联网(Web3)的元宇宙底层技术平台、白洋淀文化资产NFT数字藏品平台、白洋淀数字元宇宙开放平台和白洋淀元宇宙全域文旅数字积分平台,有助于提升文旅产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而不足之处在于:一是尽管白洋淀在数字文旅方面采用了多种前沿技术,但文旅产业的数字经济占比较低,科技转化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二是数字文旅产品创新性不足,白洋淀的数字文旅产品在IP和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动态体验和情感体验的丰富度不足。三是数据共享机制不完善。白洋淀在数字文旅发展过程中,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这限制了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四是数字文旅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但目前白洋淀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数字经济环境

焦帅涛(2021)提出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数字城市和智慧新区,为白洋淀的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引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先进技术,建设“天空地淀一体化智慧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智慧监管平台和数据中心等智慧系统,实现对白洋淀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实时监测、预警和精准管控。从数字技术、数字基建和数字产业三个数字经济重要维度来看,雄安新区的数字经济现状展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6]。

(一)数字技术

在数字技术方面,雄安新区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端科技人才,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新区在人工智能技术(AI)、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雄安新区的智能化水平,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数字基建

在数字基建方面,雄安新区按照“云上一座城”的理念,构建了全国首个城市级智能基础设施平台。该平台包括城市计算中心、物联网平台、视频一张网平台、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和块数据平台等,为新区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了强大的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

(三)数字产业

在数字产业方面,雄安新区积极打造和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吸引了众多央企和高科技企业入驻。这些企业的加入,不仅推动了高端高新产业的发展,也为新区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空天产业、智能交通、能源互联网、金融科技、数字贸易、软件产业、科技服务业和数字健康产业等领域,雄安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体系。

三、雄安数字经济与白洋淀文旅产业融合的影响机制

(一)数字经济对白洋淀文旅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

1.延长产业链

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改造,为白洋淀文旅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增长点。例如,通过智能旅游平台的建设,游客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体验,从而延长游客在白洋淀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产业链的价值。

2.网络效应

数字经济通过构建全面的旅游信息网络和平台,将白洋淀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服务进行有效整合和对接。这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提升白洋淀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3.打破时空限制

数字经济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白洋淀文旅产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在线服务。游客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随时了解白洋淀的旅游信息、预订旅游产品、享受旅游服务,从而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加便捷、高效的旅游体验。

(二)文旅产业融合对数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提供应用场景

白洋淀文旅产业融合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管理等领域,数字经济可以通过智能化、数字化的手段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和管理,从而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2.增强产业联动

产业融合可以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联动和融合,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圈。数字经济作为新兴的产业形态,可以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入融合和互动,推动产业的跨界发展和创新。在白洋淀文旅产业融合中,数字经济可以与其他相关产业进行深度合作和联动,共同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四、白洋淀文旅融合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构建策略

(一)精准调控与专项政策支持

一是制定季节性平衡发展策略。政府应制定“四季旅游”战略规划,通过策划冬季冰雪文化节、秋季芦苇艺术节等特色活动,平衡旅游淡旺季差异,提升全年文旅吸引力。同时,设立季节性专项补贴,鼓励旅游企业和农户开发非旺季旅游产品。二是打造与推广特色IP。深入挖掘白洋淀独特的文化故事与自然资源,如荷花文化、渔家风情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旅IP。利用数字平台进行推广,如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营销,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构建财政与金融支持体系。设立“白洋淀文旅融合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升级、IP打造、产品开发等项目。实施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文旅项目建设。

(二)区域协同与资源优化

一是促成旅游集群效应。加强白洋淀与周边区域的旅游联动,共同开发跨区域的旅游产品线路,形成旅游资源互补、市场共享的集群效应,推动建设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度假区。二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重点提升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建设旅游专线、环湖绿道等。优化住宿、餐饮设施布局,引入高端度假酒店、特色民宿,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

(三)技术创新与产品差异化

一是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大数据、人工智能(AI)技术等,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如虚拟游船、智能解说系统等,增强游客互动性和体验感。二是创新产品与服务。鼓励企业开发具有白洋淀特色的数字文创产品,如定制旅游线路、智慧导览App、线上互动展览等。推动旅游产品向个性化、定制化方向发展,减少产品同质化。

(四)互联网+文旅深度融合

一是建设互联网平台。建立白洋淀文旅大数据平台,整合旅游资源信息,提供一站式在线服务。加强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实现门票预订、景区导览、消费支付等线上化。二是优化网络安全与用户体验。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确保用户数据隐私安全。优化平台界面和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满意度。

(五)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一是建立人才引育机制。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高校、研究机构共建文旅人才实训基地,培养具备数字技术、文化创意、旅游管理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出台激励制度,加强团队建设。实施人才激励政策,包括高薪聘用、股权激励、职业晋升等,吸引并留住高端文旅人才。加强团队建设和协作,提升队伍整体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促进白洋淀文旅发展的数字生态系统构建,推动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白洋淀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贺小荣,陈文灏.中国数字经济与文旅产业融合的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J].热带地理,2024(7):1314-1328.

[2] 唐任伍.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和实践路径[J].国家治理,2024(9):61-66.

[3] 刘笑男,郭桐彤.基于数字化的辽宁红色文旅资源发展对策研究[J].传媒论坛,2024(12):74-76.

[4] 常卫锋.数字科技赋能开封黄河文旅高质量发展研究[J].西部旅游,2023(15):33-35.

[5] 刘丽娜,陈实,王德振.数字文旅视域下乡村美食旅游开发模式创新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24(4):58-63.

[6] 焦帅涛,孙秋碧.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21(7):13-23.